“在全球化的今天,客户的需求都是摆在明面的,如果不能创造需求,就要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当被问及为什么中华煤气的项目总能成功孵化和落地时,香港中华煤气首席投资总裁、恒基(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陈英龙毫不迟疑,自信且真诚地回答道。
香港中华煤气,一家拥有超过160年历史的能源企业,从1862年点燃香港街头的煤气路灯,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燃气供应商之一,凭借在燃气领域深耕百年的专业基因和可靠服务成立了企业战略投资部CVC,打造了以氢能、光伏、储能、智慧能源、生物质燃料等为发展核心的多元产业链和投资链。
但不同于其他行业,能源行业发展始终存在一个“悖论”:如何能在转型过渡时期保障能源架构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平衡价格不超出客户的承受范围,又能实现最终转型的长期愿景。
对于陈英龙与中华煤气而言,天然气作为其主营业务在转型时期有着较煤炭和石油行业更大的优势。陈英龙表示,能源企业需要解决转型过渡期的“‘3060’阶段性需求”,所以面对众多能源热门赛道,无论是投资或孵化企业,首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该赛道的未来上限在何处;第二,是否有足够能力将布局的赛道整合成一个整体。这也是陈英龙与中华煤气在投资理念上与众不同的地方。
陈英龙提到目前中华煤气所投资和孵化的赛道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Electron(电子),主要集中在能源智慧科技创新与储能方面;另一个是Molecule(分子),更多集中在生物质能源精炼上。陈英龙在这些投资中扮演着企业的“谋主”角色,无论是获得全球知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贝恩资本4亿美元投资的孵化项目生物质精炼公司怡斯莱(EcoCeres),还是致力于为清洁能源革命构建安全和经济高效的储能解决方案EnerVenue镍氢气电池公司,他都全程参与其中,为中华煤气挖掘出更多充满想象力的未来。
在接受《财富》专访的时候,陈英龙却始终坚称,自己作为投资者的“超能力”只是“比别人更幸运”,在合适的窗口时机碰到了合适的项目,也有着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决策者。不过一句“幸运”并不能完全解释他二十余年沉浸和专注于能源行业的努力与决心。此次对话,《财富》团队有幸与陈英龙深度交流,听到了他作为能源从业者的洞察和心得,以及中华煤气作为百年企业的“长期主义”布局与实践。
以下为对话实录,为简洁表述经过编辑。
香港中华煤气首席投资总裁、恒基(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陈英龙
《财富》(中文版):在当下的中国低碳转型事业发展格局下,您更看好哪项绿色能源产业可以脱颖而出?中华煤气目前的投资布局有什么综合考量呢?
陈英龙:能源投资来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时代。但以当下能源转型的需求来看,能源变革不会因单一赛道崛起而完成。无论是风、光、储,还是核能、生物质能都无法单一满足人类社会能源转型的需求,所以我判断“3060”短期愿景需要多个绿色能源产业共同努力才能达成。更长期的愿景下,最终脱颖而出的绿色能源一定会满足成本可控、安全稳定、环境友好的三原则,大家都还在发展的路上。
中华煤气在投资布局上有着长期规划和一致性,不会因为某个赛道突然“大热”便进入投资。中华煤气更关注对于行业的熟悉程度,以及是否在愿景拼图上。例如我们目前的两个投资方向Electron(电子)和Molecule(分子)。它们虽然取决于不同的技术,但在未来能源体系上如同两翼,缺一不可。同时,我们的投资也看重是否能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和市场痛点。发现需求很容易,但唯有解决问题才能赢得市场信任。
《财富》(中文版):看起来,中华煤气选择怡斯莱(EcoCeres)是符合以上考量的。您能简单分享中华煤气为什么关注氢化植物油(HVO)项目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研发吗?
陈英龙:是的,怡斯莱(EcoCeres)是我们在Molecule(分子)方面从0到1孵化的代表,也是公司“长期主义”规划的一项成果。从2009年孵化阶段开始到2021年正式量产,再到如今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一路走来,坚持初心十分重要。
用一句话来说明怡斯莱(EcoCeres)的目的,那就是“Waste to Wonder(变废为宝)”。怡斯莱(EcoCeres)通过把俗称归类为“地沟油”的生物废弃油脂以及农林废物等转化为如同柴油的氢化植物油(HVO)、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与纤维素乙醇(CE)燃料。从初心而言,不仅避免了“地沟油”进入餐饮行业危及人们的健康。而且满足了航空业巨量的清洁能源需求,出于最基础的安全考虑,航空业现阶段难以完全实现电气化,传统化石燃料依旧是主流选择。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在生产的过程中并不涉及额外的碳排放,其产生碳排放的原材料将会转化为有用的燃料,为航空业难以减排的困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
当然,巨大的需求也是怡斯莱(EcoCeres)光明未来的保障,欧盟对于可再生能源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要求购买的柴油、汽油、航空煤油中必须掺有可再生燃料的成分,这保证了怡斯莱(EcoCeres)“首屈一指”的转化能力拥有极大的投资价值,去年贝恩资本投资了4亿美元。
怡斯莱(EcoCeres)张家港工厂
《财富》(中文版):您刚刚提到了能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那么采取新型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如何确保客户对这些新型能源解决方案的接受和信任?
陈英龙:新能源能否取代传统能源的一个难点在于符合“能源悖论”中的三原则,也就是要同时满足成本可控、安全稳定、环境友好。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是能源产业的底线,也是客户的刚需,所以具有颠覆性的、安全性未验证的能源是否纳入能源应用应该被审慎考量,不应该只一味地追求技术上的新颖。对能源企业而言则需要迎难而上,能源企业团队应该把安全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观,时刻保障所提供的能源系统或方案从安全性和能效上与旧有方案并无差异,是无害化的可持续方案,从而打消客户与公众对新方案的疑虑。
以怡斯莱(EcoCeres)为例,它所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与欧盟标准现有的航空煤油的基础属性一致,只是改用更为环保和无害的生产原料,并没有改变航空煤油安全可靠的属性,从而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在中华煤气关注的另一条Electron(电子)中,我们从最初始阶段就投资新型镍氢气电池公司EnerVenue,它的电池产品解决的是长时间续航、极端温度耐受以及传统电池的安全问题,避免了传统场景如数据中心及发电站对电池易燃易爆的顾虑。
《财富》(中文版):可以和我们具体聊聊EnerVenue吗?为什么中华煤气如此看重储能?此外,您能分享一些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计划和措施吗?
陈英龙:目前,我们的能源系统里缺少一个“安全银行”,大型储能技术久久未能突破。面对当今社会巨大的能源需求,以及全球能源变革进程的现实,储能技术的突破将大幅改变新再生能源生产不稳定与能源响应的波幅问题,从而大幅度推动能源转型的进程。EnerVenue的电池产品技术上来自航空航天领域,经过了时间和安全性的验证,并将场景应用扩及至所有再生能源使用场景。EnerVenue具有3万次的循环使用寿命,可以承受超高和超低温度,不需要额外空调或热管理系统, 也无火灾或热失控风险。从环境保护而言,也采用完全可回收的环保材料打造,避免了传统动力电池的污染。斯伦贝谢(SLB)、沙特阿美与IDG资本都投资了该项目。此外,我们还投资了香港本土的液流电池Luquos Energy的“安全及低成本的液流电池”项目。该项目采用水系技术避免了传统液流电池生产和使用过程造成的毒性及污染,成本也更加可控,从而获得了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铜奖。
除了储能产业的投资,2022年以来中华煤气还与IDG资本联合打造了国内首支以“技术投资+场景赋能”为主题的零碳科技基金,针对碳排放重点场景提出创新方案,大力投资太阳能、动力电池、储能、智能电网及充换电、氢能、碳捕捉、碳交易及管理等零碳科技相关创新领域。尤其是太阳能光伏转换率的提升,将会极大推动相关绿能产业的发展。
《财富》(中文版):中华煤气体系下的港华智慧能源在业内已经家喻户晓。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港华智慧能源在绿色技术创新实践方面有何突破性成果吗?尤其是在场景落地方面,相较于其他能源企业有何不同?
陈英龙:港华是一家具备综能化、去碳化和数智化的能源互联网聚合服务商。在港华服务的工业园区中,不仅大量铺设了分布式光伏,同时打造了相关的工商业储能项目,通过港华EMS的能源管理系统和AI算法构建微电网系统,最终通过虚拟电厂(VPP)技术,实现用户侧资源的灵活调控和聚合效应,更加精准高效匹配供需,和现有电网调度系统有效衔接,最大程度提升系统灵活性,保证客户的高效安全稳定供能,形成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能源形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能源服务,同时也助力客户完成“双碳”目标。目前,港华智慧能源已经走进江苏、广东、浙江和深圳等全国22个省市,投资建设500多个智慧能源项目,布局91个零碳园区,打造了泰州零碳智慧园区、唐山零碳智慧园区、济宁零碳智慧园区等标杆示范园区,以及深圳市福田区委大院“光储充智柔”一体化停车场项目、广州国际精密低碳工厂项目等成功案例。
那么,为什么港华智慧能源的项目落地颇为顺利。在我看来,关键在于我们并非强行去创造需求,而是洞悉了客户的需求之后再进入该赛道。这也与中华煤气作为城燃企业的基因相关,长期服务城市居民与工商业主的一线团队更能理解用户的直接需求,也更善于为客户处理实际问题。就如怡斯莱(EcoCeres)的孵化,公司早在2009年就清楚地洞悉了该市场的巨大需求和潜在客户,当2021年投入量产之后自然不用担心市场销路。竞争是在所难免的,我们需要的是在赛道陷入内卷前比人领先更多一步。
《财富》(中文版):无论是Electron(电子)还是Molecule(分子),绿色科技孵化也意味着长周期的资金投入,中华煤气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陈英龙:我必须要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首先要感谢我有一个内心强大的老板,李家杰主席。当能源投资很长时间并没有处于风口时,老板并没有让我们去盲目地追寻热点项目,而是理性务实地选择了看得懂的赛道。我也是一个“比较笨”的人(笑),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往往会选择“不那么聪明”的人。过于聪明的人很容易把握短暂的机会,而忽略更长远的愿景。20年来我没有离开过能源,对能源行业有一定的经验和积累,对于不了解的领域不会轻易进入。专注很重要,就像是一场“赛马”,赛马的目光需要足够的专注自己的赛道而不被其他因素所影响。但是,“专注”并不代表“固执”,在面对项目偏离了初心与目标知识要干脆地放弃,及时调整策略。
当然,一个好的机会一定不会只有一个人发现。所以,面对投资企业,中华煤气并不担心投资的利润变少,而是始终愿意与之分享好的投资机会。李主席有一个理论是:“1000万的10%,优于100万的100%”。好的投资伙伴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有经验的借鉴与底层逻辑的相互印证。
《财富》(中文版):看得出来,您和中华煤气都有着“长期主义”的特质,在您看来目前企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认为中华煤气的未来会往哪个方向走?
陈英龙:是的,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真正长期主义的百年企业,虽然我们已经是160年的企业了(笑),我们很清楚这不是一个神话,所以我们希望能延续它的活力走向下一个百年。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200年300年,安全可靠作为能源企业的底线永远不会改变。同时,长期性与一致性的战略执行也不会改变。中华煤气的战略执行从不会简单地在数年进行更替,因为瞄准的目标往往是下一代或数代后人的福祉。
当然,最大的挑战是未来的选择。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最高决策层李主席还是基层员工都有很大的危机意识,在能源变革当中不断警醒自己。目前我们很幸运,天然气作为转型过程中重要的清洁能源支柱是我们寻找未来出路的坚实后盾,短期内不会被新能源彻底取代。但未来是急迫的,我们不能在有限的窗口时间里偏安。所以无论是Electron(电子)还是Molecule(分子)的解决方案,我们都在更加努力地探寻。
后记
刚刚落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 (COP28)上,为了讨论给愈发“火热”的地球降温,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再一次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相较于过去的沉寂,近年来在全球政府气候政策与能源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全球能源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油气规模下降、可再生能源(风、光、电等)规模快速扩张。可再生能源投资相较于数年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国际能源署《2023世界能源投资》报告称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投资比已从五年前的1:1扩大至了1.7:1。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在这场能源变革的浪潮里积极探索着转型能源的发展之路,国家能源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发电总装机约29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但另一份同样由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度煤炭市场报告》中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将比上年增长1.4%,首次超过85亿吨。虽然报告预测了未来数年全球煤炭需求将会下滑,但该数据也印证了净零排放能源转型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这也为旧日的行业龙头与新世代的挑战者留下了相同的机会,谁都有可能主导下一个时代。
当面对时代变局与复杂多变的投资前景时,陈英龙与中华煤气所代表的“百年老字号”如何利用自身在赛道的专注与长期积累抓住时间窗口将成为关键。正如陈英龙在对话中说到的那样:“尝试是需要代价,我们在付出成本,可是换来的是我们未来下一个160年的可能。我们努力一直在做更多尝试,希望160年后的每一年我们都能保有这颗赤子之心。”
特刊 | 文中香港中华煤气、恒基(中国)相关数据均来源于采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