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公司总在突破公众想象力。
6月18日,英伟达总市值达到3.335万亿美元,一举超过了微软和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目前美国已有三家公司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分别是英伟达、微软和苹果,三家公司的合计市值近10万亿美元。
并非巧合的是,三家公司都是人工智能的代表:英伟达提供AI芯片;微软提供ChatGPT应用;而最近苹果则把ChatGPT放在自己的手机上。
太平洋的另一侧,中国风险投资家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正在寻找自己的“英伟达”式的标的。
“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需要长期的加码而非短期套利,因此需要深度的认识和专业的知识储备,也需要一整套专业化的投资方法论。”卓源亚洲创始合伙人林海卓表示。
事实上,中国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经历时间并不长。
在2015年左右,当时中国人工智能停留在图像、视觉领域,商汤、旷世等一批解决识别的公司出现,并衍生出自动驾驶等相关细分产业,而在2020年后几乎淡出投资人视野。但2022年ChatGPT出现让人工智能再度火热。
林海卓认为,当下,人工智能或许可以包含着非常精妙的算法或者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但这些背后,都服务于其最为本质的作用:降本、增效、低功耗。
第一是降低成本,传统企业内部正常的作业流程一般效能较低,或者是链条较长,通过人工智能可以优化其中的流程,进而降低成本。
第二是增加效能,人工智能可以预测和发现之前正常作业流程中管理者难以发现的一些新创收机会,进而提高销售收入。
第三则是降低原有生产过程的一些浪费和能耗,进而间接节约成本。
他指出,这三点最本质的作用服务于企业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效果,企业的生产结构一直存在,大多数人工智能的作用是在这个基础的底层逻辑上优化其中的一些链条和环节。因此,“脱离了企业最基本的逻辑和框架,单纯地追求人工智能本身内部的算法和模型只能是南辕北辙。”他说。
对于中国人工智能下一站的未来,他表示,首先人工智能不能再以消耗巨大能源和算力为代价作为进化基础,同时人工智能与医疗、教育的结合正处于初级阶段,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如果AI与医药研发深度结合,可能将人类寿命延长10-12年。”他说。
投资人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将有1270亿美元市场,而其中有五分之一将是把AI用于医疗领域。
比如,已经获得7轮融资的数坤科技是一家AI医疗影像公司。这家公司用人工智能方式辅助医生阅片,减少误诊和漏诊,将医生原本耗时30分钟的冠脉诊断压缩至2-3分钟。
对于中国投资人而言,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之下,国内创业公司的投资方向可能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大模型在各个行业的应用。由于中国有巨大的应用场景市场,在数据训练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出现全球领先的应用级产品;其次是对于诸如芯片、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这方面中国创业公司挑战较大,它们更多想利用更先进算法改善算力;另外,融入AI的企业级服务可能会成为投资目标。
当然,中国投资人都希望能够投资出一家中国的OpenAI类型的基础大模型公司。不过在当下,这类公司已经非常昂贵了。(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