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受中国年轻一代喜爱的社交应用小红书传出裁员消息引发关注。
在社交平台上,有小红书员工称,本轮人员调整的主要对象是绩效在3.5-以下的员工,这一标准最高或波及公司员工总数的30%。
有消息称,本次裁员背后的原因是小红书新管理层对人效比(即人力资源效率)的不满,认为小红书当前人效比仅为拼多多的一半,因此通过裁员来优化人力成本。另外,有招聘界人士透露,小红书青睐的新进员工年龄门槛可能不超过32岁。
目前,小红书未对裁员比例及相关传闻做出官方回应。
小红书诞生于2013年,以种草文化起家,从创始人毛文超、瞿芳打造的旅游购物攻略分享应用,成为如今集社交、分享、购物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平台。
根据小红书在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该平台月活用户数量超过3亿。在用户画像方面,小红书有着鲜明的关键词:女性和年轻化。数据显示,在小红书的用户中,95后占50%,00后占35%。50%的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70%为女性用户。
就目标用户群体和分享属性而言,小红书一度被视为中国版的Instagram,并曾以“听劝”方式为多国网友提供改造形象的建议在海外用户中获得热度。
但这家保持年轻基因的公司,商业化之路却并不顺利。
凭借广告和电商业务带来的增长,小红书刚刚走出亏损泥潭。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小红书去年营收为37亿美元,净利润为5亿美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从裁员传闻中涉及的人效方面来看,若以4000名员工计算,去年小红书年人均创造收入超过672万元,年人均创造利润约为90万元。
作为对比,拼多多2023年人均创造收入超过1456万元,年人均创造利润约为353万元。这一水平在互联网公司中位居前列。
除了电商平台和社区类应用的不同,两者更核心的差异是,在拼多多借助社交链条不断扩张的背后,是依托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的低价驱动模式;在小红书的种子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高净值用户,以内容价值驱动的核心是“体验”。但在小红书近两年来通过打造“慢直播”获得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空间时,无法与流量同步狂飙的商业化成绩,反映了这家公司矛盾的焦虑。
从融资历程来看,小红书已完成6轮融资,2021年底最后一轮融资估值达到投后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4亿元),投资者囊括腾讯、阿里、淡马锡等明星机构。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表示:“我对小红书持乐观态度,但缺乏通过IPO实现明确退出的途径是一个大问题。”
商业化提速的需求,也使小红书处于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中。
过去,小红书对发力电商较为克制。相比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小红书直到2020年才正式上线直播业务。2023年3月,小红书提升直播业务为独立部门。2023年8月,小红书整合电商业务与直播业务,组建了全新的交易部,成为与社区部、商业部平行的一级部门。
同样在2023年,小红书出现了董洁、章小蕙等现象级达人主播,成了直播电商领域的破圈营销事件,也奠定了小红书走向“买手电商”的打法。对于买手的定义,小红书首席运营官柯南表示,买手是“商品和用户之间的连接者”,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方式在社区内找到用户和粉丝。
2024年4月,小红书新增互联网行业商业化负责人,或进一步拓宽广告合作范围。5月,小红书合并买手运营业务与商家运营业务,组成电商运营部,实现“人”和“货”在管理上的统一。
尽管已经关闭了自营电商“福利社”、“小绿洲”,但今年618购物节,小红书的投入力度不弱于以往,推出的活动包括跨店每满300-50,以及部分商品直接85折起等。小红书公布的战报称,截至6月18日,小红书直播订单数达去年同期5.4倍,直播间购买用户数达去年同期5.2倍。其中,通过店播达成的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9.4倍,而单场破百万买手达去年同期3倍。
在高度内卷、比拼低价的电商行业,想要揽获高客单价用户的小红书,也许无法完全避免价格战带来的影响。用户能够从小红书中获得品牌推荐及经验分享,仍然可以转向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任何一家平台完成购买行为。
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新榜,2023年,至少有76个账号在小红书涨粉超百万,较2022年涨粉百万的账号规模缩减近6成。互联网行业迈入存量时代的背景,使得各家大厂增长曲线放缓,也削弱了对小红书未来业绩天花板的预期。不过,小红书的“大器晚成”,恰逢中国消费者模式经历转变:追求好价,也更注重品质和体验。
除了思考如何平衡内容和商业化,能否在消费市场中捕捉下一个增长期,是留给这家独角兽真正的考验。(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