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谁会为两万元的华为手机买单?

财富Plus App
2024-09-13

华为新折叠屏手机引热议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9月10日下午,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华为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XT非凡大师。余承东介绍,该机展开为10.2英寸的屏幕,为全球屏幕面积最大的折叠屏手机,同时仅有3.6毫米厚。其宣称华为MateXT非凡大师为“全球最薄折叠屏手机”。

在售价方面,MateXT非凡大师256GB版本售价19999元、512GB版本售价21999元、1TB版本售价23999元,9月20日10点8分正式开售。据华为商城数据显示,该机型预约人数迅速攀升,近期已接近500万。

华为新手机在推出时,往往伴随着诸多创新与亮点,但与此同时,消费者和市场也可能会对其存在一些顾虑,例如华为新手机在推出时可能会面临技术成熟度、性价比、售后服务以及用户反馈等挑战。围绕华为首款三折叠屏手机相关的话题,“财富Plus”的用户展开了精彩讨论,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展示如下:

@王磊Sans Wang

资深市场战略顾问,商业专栏作家

华为本次发布的三折叠屏手机,相较于目前主流左右折手机,在折叠形态有了大幅改动,这本身是一种巨大的创新。虽然不同的消费者对华为新手机发布的价格持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科技企业去不断发现市场需求和创新,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

华为这次新品发布会,也成了互联网的热搜。个人认为,首先,华为此次发布三折叠屏的手机是面对其选择的目标客户群研发生产的,也可以说是华为在洞察细分市场的潜在需求和使用场景并把这种需求通过产品的创新来加以满足,从而成为市场的新增长点。这种聚焦于细分客户群,研发和生产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本身也是一种差异化的市场战略。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功能创新匮乏的时期,这种市场战略本身就是一种勇气和尝试。

其次,这款产品是否价格过高?——价格是相对的,价值是主观的。产品价格涉及公司的市场战略和产品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目标客户群的潜在需求的内涵和层次才是市场定价的锚点,这也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定价策略。虽然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价格比较高,但这个产品也并不是为大多数客户生产的,必然只属于部分差异化的目标客户群。对于这部分目标客户群来说,价格是否过高?其实也很难定义,也许这部分客户认为价格合理,非常符合他们的使用需求,感觉物有所值。

这也是市场不断筛选和竞争的结果,手机毕竟不是一个垄断的产品,市场上有多种类型、多种价格的产品可以选择,市场也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最后,这款手机未来市场销量会如何?会不会在三个月后价格开始下降?其实这样一款面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勇于创新的产品,其实是很难判断未来市场销量的。毕竟,市场竞争、创新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华为也是冒着风险去生产和销售这款产品的。

@苦逼的核弹

售价两万元的手机苹果和三星都没有,小米、vivo和OPPO破万元都有压力,恐怕也只有华为这个品牌敢推出这么一个极其小众的手机了。如今折叠屏的确是手机这个“红海”赛道里面一个增速不错的细分赛道,但增速不代表它能成为主流,二折都已经算是小众,三折恐怕更无必要了。华为此举也许意在炫技并证明自己的科技研发实力,而并非是未来的销量。

以华为的研发能力,并不担心这款手机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当然,这样的产品也肯定会有那么一批尝鲜的粉丝。华为发布的时机也恰在苹果的iPhone 16发布之际,这也许是华为制造热点的一个好的策略。但现在手机市场显然并不需要这么一款产品。

@兆古子

管理专家,书法家,作家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歌中有这样的千古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有人唱衰,有人设置各种前进障碍,有人为之鼓掌欢呼。但只要华为坚持发展技术,快速进行最新技术的应用,在产品设计方面大胆的实施突破,在无人之境敢于无畏的向前探索,敢于做领头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华为这家公司以及其产品就会驶过一个一个的“沉舟”,超过一棵一棵的“病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张学峰

一位不断探索的经济人

一方面,手机等日常用品,只要称手就好,不需要刻意的标新立异。另一方面,手机和汽车、计算机都是民用技术的集大成者,追逐新奇科技可以以点带面的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由手机和汽车、计算机可以衍生出很多技术门类和实用要素。

价格方面,新产品刚开始一般计价成本比较高,售价也相应的高。等到销量上去了,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摊销基数大,单位成本和售价也就降下来了。同时有更新的产品出现,老型号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

产品方面,华为拓展了折叠屏手机的设计思路,为推广折叠屏手机推波助澜,将来可能是折叠屏手机主打天下。(财富中文网)

编辑:杜晓蕾

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