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末大模型DeepSeek-R1横空出世后英伟达的首份财报终于出炉。这是一份看似亮眼的财报:截至今年1月末的2024财年第四财季营收39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220亿美元,同比增长80%,均超市场预期。然而,营收增速连续第四个季度下滑以及核心业务数据中心收入的同比增幅创下近四个季度最低,这些数据也凸显出英伟达面临的压力。
这份财报于2月26日美股盘后发布。英伟达股价在盘后经历了剧烈震荡,最终收跌1.72%。市场反应之所以如此纠结,根源在于一个关键问题:低成本大模型DeepSeek的崛起,究竟是英伟达股价的“催化剂”还是“终结者”?
一个月前,DeepSeek-R1一经推出就以其“低成本+高性能”的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震动。这款直接开发成本仅600万美元的模型,不仅登顶中美应用商店下载榜,更证明了无需顶尖算力芯片也能训练出世界级大模型,直接冲击了英伟达“算力霸权”的估值逻辑——自OpenAI面世后,英伟达凭借高性能GPU芯片及CUDA开发生态组成的护城河,成为本轮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这两年多股价飙升了近8倍。
Deepseek对英伟达高端芯片的巨大需求带来考验,而这一影响尚无法通过英伟达截至今年1月末的季度财报体现,只能从其展望中窥得一二。业绩指引方面,英伟达预期下一季度营收约为430亿美元,仍高于市场预期,但超预期幅度为2023年2月以来最小。在财报中,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Blackwell芯片的市场需求令人惊叹,因为推理AI增加了另一种“规模法则”——增加训练的计算能力使模型更智能,而长时间思考的额外算力使答案更智能。
在财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黄仁勋再次点赞DeepSeek-R1模型,强调它和其他推理模型对英伟达来说是好消息,因为DeepSeek 模型依赖于微调,需要比其他软件的“一次性”训练更多的计算会话,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比现在多数百万倍的计算能力,“这是一项出色的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它开源了一个世界级的推理人工智能模型。我们设计Blackwell 就是为了这一刻”。
尽管黄仁勋试图淡化DeepSeek带来的威胁,但英伟达盘后走势表明市场对这一说辞并不完全买账。今年1月27日,DeepSeek曾让英伟达股价大跌近17%,市值单日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下美国公司历史上单日最大跌幅,市场难免心有余悸。虽然此后英伟达收复了这一失地,但自2月21日DeepSeek官宣将启动“开源周”以来,英伟达股价又经历了连续三个交易日的下跌。
自本周一开始,DeepSeek连续开源多项针对英伟达Hopper架构GPU的优化项目。这些项目被业内称之为"AI计算加速神器":周一推出“智能快递分拣器”(FlashMLA),专门快速处理不同长度的数据包裹;周二发布“专家协作对讲机”(DeepEP),让AI内部的多个专家模块高效沟通;周三推出“8倍速计算加速箱”(DeepGEMM),用新型数学格式让AI训练推理更快更省电;周四上线“超级分工管理系统”,像智能调度员一样在多台机器间最优分配计算任务。
通过硬件优化,DeepSeek使英伟达H800等现役高端芯片的算力利用率达到理论峰值的95%,甚至让上一代GPU(如A100)焕发新生。这既可能刺激企业采购更多高性价比的H800等芯片,也可能降低对下一代顶级芯片的依赖,而这无异于对英伟达高端芯片的缓慢捶打。
实际上,与训练算力高度依赖英伟达不同,大模型推理市场对硬件生态的要求更低。目前,国产芯片(如昇腾910B)借助DeepSeek的PTX优化性能提升40%。近期,华为昇腾与硅基流动已实现DeepSeek模型的国产化部署,验证了“国产算力卡+开源模型”的可行性。显然,这种开源生态的“去英伟达化”趋势,正在逐步削弱英伟达的护城河。
如果说DeepSeek是悬在英伟达头顶的“慢刀子”,那么华为昇腾则是直指其腹地的“利剑”。英伟达在年报中连续第二年将华为列为四大领域(芯片、云服务、计算处理和网络产品)的核心竞争对手,凸显对其技术突围的忌惮。尽管有报道称英伟达特供中国的H20芯片订单近期激增,但在美国出口管制下,华为昇腾无疑会加速与国产大模型生态绑定。硅基流动与昇腾的合作案例显示,医疗等垂直领域用户“只要卡能满足业务需求,不在乎是英伟达还是其它厂商”。
由于在华开拓受限,英伟达的命脉仍主要系于四大云厂商(META、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的算力军备竞赛。2025年四巨头资本开支预计达3200亿美元,但近期一份分析师报告指出,微软取消了至少两个在美国的数据中心租赁合同,引发市场对AI基建是否已供应过剩的担忧。分析师指出,云厂商的采购策略也正在分化,短期内,Blackwell芯片需求旺盛,2026财年订单可见度高;但长期来看,巨头自研芯片和中国国产替代方案可能分流订单。
面对双重夹击,英伟达的应对策略呈现“攻守兼备”态势。一方面,Blackwell芯片本季度贡献110亿美元收入,下一代Ultra系列瞄准2026年下半年的算力升级周期;另一方面,全球90%的AI开发者仍依赖CUDA生态,短期难被颠覆。此外,英伟达还在汽车、机器人等边缘市场开拓新增长点,试图分散数据中心依赖风险。
无论英伟达如何布局,DeepSeek与华为昇腾的“合围”,都标志着AI算力市场正在从“一家独大”步入“多极竞争”时代。对英伟达而言,AI推理市场的开放性可能会稀释其垄断溢价,而低成本模型会催生更多应用场景,又会带动算力需求总量增长。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正如黄仁勋所言:“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将彻底改变众多大型行业”,而英伟达自身也难再“稳坐钓鱼台”。(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