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吃鸡自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与市场化配置之下,以及开放系统所带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交互自由条件之下。如果违背了这两点,必然会窒息科技创新、窒息生产力的发展,即便有再丰富和优质的国产肉鸡种质资源,也不能解决国人的”吃鸡自由“。
前天,央视新闻报道“圣泽901”等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结束公示,正式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成为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该报道声称打破了国外对于白羽肉鸡种源的长期垄断以及由此带来的欧美企业对于肉鸡养殖领域种鸡、鸡苗、供应量的控制,还说中国人从此真正获得了“吃鸡自由“,再也不用担心被国外”卡脖子“了。
拥有了国产肉鸡品种,国人就可实现“吃鸡自由”。果真如此吗?其实无论从经济学、政治学、产业发展还是历史实践中,我们都难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的人都知道,大多数国人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获得了吃饱饭的机会,而国人餐桌上肉食数量和结构的增加与改善也是改革开放所推动的市场化之下生产力的爆发所带来的,与是否拥有肉食畜禽的种质资源并没有必然的和直接的联系。事实上,中国各地都拥有非常丰富和优质的传统畜禽种质资源,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并没有给国人带来肉蛋奶这类优质食物蛋白的餐桌自由和每天都有口福享受,甚至连代表着粮食短缺的粮票也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在那位世纪老人南巡讲话时候才消失的。因此,是否拥有优质的种质资源,绝不是餐桌自由的充分条件,白羽肉鸡种质资源的国产化也并不意味着国人必然的“吃鸡自由“的到来和保证。
从中国内地鸡肉供应的发展史与行业实践和事实来看,正是以正大集团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的进入,才推动了和带动了中国肉鸡饲养业和饲料业的大发展。而这些外资企业以行业示范与产业引领作用在推动行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大大提升行业生产力的同时,也以科技创新大大改善与提升了肉鸡养殖的料肉比和行业产出能力,让中国肉鸡养殖加工业实现了与世界产业的同步,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鸡肉生产与消费国。
肉鸡养殖和加工,这一产业化难度相对较低的行业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在推动鸡肉相对价格大幅下降进而成为国人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选择的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其他可提供肉蛋奶等优质动物蛋白的畜禽与水产乃至特种养殖加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国人的食品选择范围和生活水平。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实现国人“吃鸡自由“的根本,”吃鸡自由“与白羽肉鸡种质资源的国产化没有必然联系。
从中国人“吃鸡自由“的实现历史来看,”吃鸡自由“一靠改革,二靠开放,而并非靠白羽肉鸡种质资源的国产化。正是改革所推动的中国内地市场化摈弃了计划经济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制度性桎梏,激发了各种经济主体竞相发展的内在动力,才推动了生产力的大爆发,而肉鸡产业大发展只是得益于市场化改革的行业之一;也正是开放所带来的外资企业这一异质生产力的注入,才给中国内地肉鸡养殖加工业带来了质变,激发了肉鸡养殖加工这一传统行业的颠覆性发展,在推动国人”吃鸡自由“的同时也让行业发展实现了与世界同步,并成为世界第一大肉鸡养殖和鸡肉消费国,也带动了畜牧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因此,真正的“吃鸡自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与市场化配置之下,以及开放系统所带来的科技创新与产业交互自由条件之下。如果违背了这两点,必然会窒息科技创新、窒息生产力的发展,即便有再丰富和优质的国产肉鸡种质资源,也不能解决国人的”吃鸡自由“。近年来产能过剩十分明显的煤炭与电力行业在过剩与短缺之间的过山车式的急速切换、肉猪养殖行业在过剩与短缺之间的过山车式的快速循环,也用铁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对于市场机制的破坏,甚至仅仅是对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能力的限制,即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更不难想象自由开放环境的丧失对于科技创新的致命伤害了。
对于市场机制的破坏与科技创新所必须的自由开放环境的丧失,对生产力的破坏与伤害是必然的。在生产力受到根本性伤害和限制的情况下,再多的资源投入、再多的自有种质资源恐怕也无法解决短缺问题,更不要去奢谈什么“吃鸡自由”了。
放眼世界文明史和人类发展史,你见过依靠特权和特权下的行政垄断解决了人类的哪一种需求自由的例子吗?只有特权才是自由和生产力的真正敌人,也只有保证生产力发挥和进步的自由市场才是实现“吃鸡自由”的唯一保证,而其他所有的似是而非的各种说法,不是蠢,就是坏。(财富中文网)
作者柏文喜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