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海花岛项目39栋楼宇被勒令强制拆除一事,看来只是恒大涉嫌违规建设的问题,但如果不能公平公正处理的话,海南自贸区的宏伟前景可能要么就只能是政府一厢情愿的狂欢,要么就只有那些自信能搞定政府的特殊企业才敢登岛发展了。
对于“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句话,曾经的首富许家印此时此刻应该有着最为深切的感受。前边是海口市政府和成都市政府无偿收回了恒大持有多年却未开发的多块土地,让恒大损失惨重;后有儋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近日要求恒大自行拆除海花岛2号岛上在建的39栋住宅楼。对恒大和许教授而言,这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祸不单行啊!
想当年许教授意气风发,大手笔接下新世界中国在海口囤了十几年没有开发的那些地块时,有关部门提示过还是叫停过这个超期未开发地块的转让吗?恒大接手之后早就超期两年未开发了,相关部门为何早不收回晚不收回,偏偏在恒大遇到问题尚需要以这些持有多年、升值不少的地块来填补天量负债的窟窿时,就给选择性地收回了呢?
而这次儋州市的作法更绝。海花岛文旅项目明明是儋州市招商引资请来恒大,并与恒大集团合谋操作的产物,而且是在屡次整治和叫停之后在当地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一天天建设起来的,事后儋州市环保局还为之补办了环评手续,怎么现在就突然严重违规到这39栋在建的住宅楼需要自行拆除了呢?难道之前的建设手续不是他们自己发放的吗?怎么不见这些监管部门先把自己给办了以谢市民呢?
如果说填海造岛破坏环境和生态,那环评和造岛规划又是怎么通过审批的呢?既然造岛规划、建设规划和环评已经通过或者在整改和罚款之后予以通过了,怎么能说撤销就撤销了呢?如果要撤销之前所颁发的合法建设手续,那也是要将整个海花岛以及整个海南省人工造岛的项目全都撤销了,为何就只针对海花岛2号岛这未建成的39栋楼呢?这不是明显的选择性执法嘛!
关于海花岛违法建设的问题,怎么不把海花岛业主已经收楼的60567栋物业和未收楼的628户物业也全都拆除了呢?看来所谓的处罚并没有什么统一的原则,而是承认基本既成事实前提下的“处罚”。果真如此的话,那被勒令拆除的39栋楼基础施工已完工,大量投资已经在里边了,此时拆除,除了将之前的投资全部打水漂之外,还需要额外增加一笔超额费用。这怎么又不承认基本的既成事实了呢?只因为损失的是企业钱吗?如果恒大最终破产,这个损失岂不要纳税人承担?
回顾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本身,就是通过给予基层试错机会去“杀开一条血路”以取得经验,并由上级追认以实现“转正”和推广的过程,这也是渐进式改革在中国之所以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唯GDP论的政绩观,又是各地不断突破成规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当年儋州市最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的海花岛文旅项目,在全国都是十分引人注目并将营销搞得轰轰烈烈,上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也不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海花岛这个争议颇大的填海建设项目能够在上下博弈中停停建建,乃至基本建成并向全国大量公开宣传与发售,说明儋州市当年的这个“突破”虽有争议但是还是有商议空间的,否则以一个民营地产公司的胆量和能力,也绝不敢擅自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巨大项目生米做成熟饭的。如今项目木已成舟,仅仅因为当初主事的地方领导出问题了,就反过来拿项目实施方开刀,那么,当年默许海花岛建设不断推进乃至基本完成的那些监管部门都哪里去了呢?
依法维护与公平执法,是营商环境建设的两大基石。因此从依法与公平的角度而言,不能因为恒大集团出了问题而在此时选择性执法来收回本应在两年多前就该收回的土地,同样也不能因此而收回已经发放的合法建设手续并勒令企业拆除建设中的物业,因为政府不依法不公平执法已然在先。如果真的是公平执法,那为何两年前不收回恒大闲置未开发的宗地、不收回所有的闲置两年未开发的其他开发商和业主的宗地呢?如果是真的是公平执法,为啥就能在海花岛项目停停建建中边处罚边发放了合法的建设手续呢?
凭心而论,法不溯既往是常识,那怕过去这都是坏人审批的,但这些曾经的“坏人”也是被依法授权而批准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是作为官员的他们批准错了,那也不该让企业和企业家来承担损失。如果确实要拆,也该由审批机关承担责任给予足额的国家赔偿,至少要给些合理补偿。所谓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就应该用无罪推断,能不罚就不罚。其实中央对民营企业是有政策的,对民营企业家都是能不抓就不抓能不罚就不罚,如果把这个经都念歪了,那念经的和尚肯定是歪嘴和尚了。现在很多干部学文件都没领会“精神”,不能把握大局,以为墙倒众人推就不会犯错,实际上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短视行为,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更是自毁长城,法治建设就更是一句空话。
因此恒大海花岛项目39栋楼宇被勒令强制拆除一事,看来只是恒大涉嫌违规建设的问题,但如果不能公平公正处理的话,海南自贸区的宏伟前景可能要么就只能是政府一厢情愿的狂欢,要么就只有那些自信能搞定政府的特殊企业才敢登岛发展了。(财富中文网)
作者柏文喜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