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必定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所有你认为正常的事情,会快速地被颠覆。言必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转型,已经没有了市场。所以,大家只有内卷。一场疫情,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牌局被推倒,洗牌期才刚刚开始。这三年,整个世界的经济和科技竞争,从企业到企业的局面,直接转变成了赤裸裸不加修饰的国与国。企业原本是国家经济和科技竞争的代理人,现在大家顾不了那么多了,东西方的产业革命之争,已经到了头破血流的地步,下一场科技产业革命到底发生在东方还是西方,已经成为了最核心的竞争单元。
陈天桥真的去研究脑科学了吗?怎么不见具体的研究进展。拼多多的黄峥真的退休了吗?怎么内部人说他仍亲力亲为。各大论坛为何没有互联网大佬们的身影了?言多必失呀。当中概互联已经变成了“中丐互怜”,内卷已经发生。
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必定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所有你认为正常的事情,会快速地被颠覆。言必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转型,已经没有了市场。
所以,大家只有内卷。
一场疫情,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牌局被推倒,洗牌期才刚刚开始。这三年,整个世界的经济和科技竞争,从企业到企业的局面,直接转变成了赤裸裸不加修饰的国与国。
企业原本是国家经济和科技竞争的代理人,现在大家顾不了那么多了,东西方的产业革命之争,已经到了头破血流的地步,下一场科技产业革命到底发生在东方还是西方,已经成为了最核心的竞争单元。
在这种拐点,所有的资本、企业、组织架构、创新都要围绕着新的竞争关系作出相应的变化,资本面对回报周期更长的市场,企业要做好长期低利润的局面,组织架构将会迎来新时代的挑战,创新则肩负着东西方的底层竞争。
2020年整个牌局被推倒,2021年各路玩家在选择战队,2022年将决定谁坐在牌桌上。
整体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定义和观念也发生变化。例如,互联网企业到底是不是科技企业,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创新?由于平台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互联网+的所谓商业模式创新,还有没有必要?
内卷,2021年最火的词,也是整个世界最好的写照。索性我们不去回顾去年,直接展望未来。
核心观点
1、 用过去一年高瓴和红杉的科技投资布局,再结合《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然后判断所谓的“风口”。大佬们的行业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力度,远超常人。
2、 10年内就能产生超高额回报率的科技投资项目,基本消亡,回报周期会拉长到15到20年。一些可以活下来的项目,变成了生意就好。
3、 硬科技、人工智能、医疗大健康,将会是主要的投资阵地。风险资本会更倾向于医疗,通用性更高。元宇宙在中国,可能就是一阵风。
4、 下一个二十年,做To B生意的企业将会大放异彩。
5、 只有硬技术才驱动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短期黯然失色,最多只是生意。
6、 科技企业,要学会在技术周期没走完之前,如何在低毛利的情况下,靠更加优化的组织架构和成本结构,来续命。
7、 如今的企业组织形态,将逐渐因为区块链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出现,产生底层变化。我们不一定关注元宇宙,但一定要关注DAO。
资本:适应长周期
过去二十年,资本从中国互联网的野蛮生长中,攫取了最大的利润。
全球单一最大市场,十年几百倍几千倍的惊人回报率,让中国迅速成为中国以外最热的科技市场,于是我们在中国的科技行业,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所有最聪明的钱。
从最早期的WEB时代开始,投资周期一年能够控制在5到10年之间,回报率都在百倍以上,比如早期搜狐、网易、新浪,后面的腾讯、阿里、京东等企业,与此同时,背后的高瓴、红杉、软银等资本,也跟着赚得盆满钵满;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回报周期变得更短,拼多多、滴滴、字节跳动,都用更短的时间,3到5年就完成了几百上千倍的回报,这一下子让资本变得更加热血,催生出了瑞幸咖啡这种18个月就上市的资本怪胎,随后的蔚来、小鹏、理想算是最后搭上这波热钱的企业。
再往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上市之路变得崎岖不堪,资本一下子冷静起来了。
过去一年,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与美国几大互联网巨头市值,全面拉开差距的一年。因为,此消彼长。
于是,在中国:未来的资本要适应一个最大的新常态,就是回报周期加长,一个公司技术周期可能就超过十年,产生价值,可能需要二三十年,容易爆发的行业,都爆发完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骨头,比如芯片、新材料、新能源、医疗等等。
看一看高瓴和红杉的在一级市场的投资方向就可以看出来,两家累计超过3000亿元在医疗赛道,众所周知,医疗是典型的超长周期赛道,当然往往也是护城河和回报最好的行业,辉瑞曾经靠一款伟哥,就独步天下几十年。
在红杉目前的投资组合中,硬科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企业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项目已经超过其投资组合的八成。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为何头部资本在医疗赛道的仓位明显要高于芯片以及其他硬科技?医疗是全球通用的,但是芯片和AI就不好说了,资本寻求的是更加安全可控的投资回报,仔细想想就会很清楚了。
而近期,另外一家投资大户腾讯退出京东的动作,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资本正在调仓。平台公司不想被背上垄断者的骂名。
而此前被抱以厚望的消费市场,今年表现也很一般,据郭德帆所知,黑蚁资本今年的投资表现并不太好。
另外,从高瓴、红杉这些顶级资本,可以屡屡提前避开K12教育、新消费、区块链这些大坑来看,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了很多二级市场玩家,想要在未来十年赚到大钱,还得跟着这些聪明钱做好提前布局。
新一代技术革命出现之前,现有的互联网,将成为确定性的投资荒漠。
企业:暴利远去
互联网行业其实早已到了天花板,过去几年的增长基本算是压榨,所以导致了红利成了毒瘤,出现了大量不健康的模式。
合规强监管之后,高毛利将成为过去式,低毛利率大概率是主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信息正在越来越透明,监管也开始逐渐意识到数据的合规性,数据是属于用户的,而不是属于企业可以滥用的自由财产,一旦企业失去了对数据的滥用权力,那么利润自然就会下降。
终究根本,过去的二十年,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利用数据挣钱,是生意的核心。
过去的一年里,以薇娅为首的直播带货,可谓是行业最重要的印钞机,上下通吃,供应链被压榨得头破血流,完成了带血的资本积累,结果却因为偷逃税,被快速压制,但直播带货的核心还是数据,主播们掌握了大量的粉丝数据,上下压榨。
互联网经济,尤其是目前这些平台型的巨头们,其本质还是实体经济的附加物,实体经济日子不好过了,很快就会传导至互联网,互联网最核心的两大营收手段,广告和交易,金主都来自实体。
掌握数据的企业,只需要更加牢固地掌握数据,就可以对实体经济拥有定价权,方寸之间,把握不好,就是伤害。
现在实体经济日子不好过了,反哺,将会是互联网巨头们未来几年的主旋律,但是谈何容易?实体经济的钱有多难挣,这些巨头们比谁都清楚。
现在京东在讲什么?新零售实体;拼多多在讲什么?持续的农业投入;马云鲜有的几次露面,也全部与农业有关;华为这几年为何如此困境之下,却博得了最高的关注度,因为它与科技强国、自主创新划上了等号。
2022年,巨头将会如何选择,将是一场好戏,是选择继续利用杠杆,去布局全球化?还是选择投资底层科技?还是选择龟缩,等待机会?
但是,企业合规,数据合规之后,To B企业明年大概率会迎来史上最好的光景。
毕竟,合理利用数据,帮助传统企业提高效率,迅速找到业务的新增长点,从泥潭中摆脱出来,将会是一个常态化的任务,经济大环境好的时候,大家用老方法也能挣钱,经济不好了,就得提高自身的效率,降低成本,这个时候企业服务工具,就会迎来大机会。
很多人可能看不明白如今钉钉、飞书、企业微信为何竞争得如此激烈,当我们去看一看美国、日本、欧洲市场To B的企业服务公司的好日子,就会明白这种竞争的意义,Salesforce高达2500亿美金的市值,足够让大家产生十足的幻想。
最后,今年频频暴露的数据安全问题,也会导致企业安全公司迎来一个爆发期,奇安信和360明年应该会在企业安全、车联网、WEB 3.0等方面作出进一步布局,尤其是企业数据安全方面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强。
To C的蛋糕,本质上早已分食完毕,我们也在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而To B的盛宴,才刚刚开始,这里面会不会产生大量小而美的公司?
组织:架构重组
一切的伟大都是人创造的,历代创业者都深深懂得先人后事的道理,如何快速寻找到人才成了千百年以来的难题。
有了优秀的人,在一起做了优秀的公司,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责任之一,就是如何产生更多优秀的公司。
最近几年,DAO在部分人群中流行一时,这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新型组织架构,很多弄潮儿趋之若鹜,认为这种新型的组织方式将会彻底激发个体的创造力,真正改变未来的用工关系,可以批量化生产优质企业。
DAO,提倡的是分布式和去中心化,自主性和自动化,组织化和有序性,智能化和通证化,这无疑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组织形式,是理想状态中,人人向往的自由主义架构。
但就我目前研究下来后发现,DAO这个概念仅仅还存在于概念之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完整诠释什么叫DAO,也没有哪家企业在真正使用这种组织架构管理企业。但是,从协作性来看,它要比公司这一组织形式更科学,更令人向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组织架构的改变没有追求。
2021年,几乎中国所有的科技大厂都在裁员,这是多重因素堆积的结果,但是不可否认,这些大厂此前的组织架构,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野蛮生长被停掉之后,就会有大量重复岗位出现。
我个人认为,DAO可能不会马上到来,但是企业未来持续性的组织架构调整会是常态。
首先,大厂的业务会从无边界扩张的横向发展,转向纵向深耕行业,有序良性发展,那么从业务上来看,组织就会专业化。
其次,资本趋于冷静之后,企业的发展会从烧钱烧用户转向一开始就踏踏实实考虑模式和盈利,臃肿堆人的组织架构不太可能继续存在,企业发展速度放缓,导致组织会精简化。
最后,现在的反垄断大潮已经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本不能无序扩张,那么未来的商业社会,大而不倒还会是流行风向吗?也许小而美的企业会更具有吸引力,那么分布式系统,的确会是一个好选择,我们自己的企业主编工场,也是在主打这种概念。
这几年,很多创业者都在抱怨年轻人越来越娇嫩,不好用,一言不合就裸辞。但是,创业组织者,有没有从自身反思呢?
这实际上就是时代的变化,以往的用工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未来的组织架构,平权化、分布式、通证化大概率会成为一种年轻人愿意看到的结果。
2022年,在大公司模式走不通的情况下,也许很多创业者会回过头来思考,这种组织架构的变化可能性。
毕竟,商业模式的创新式微。但是组织架构的创新却多年不曾发生,也许会有惊喜。
创新:大国之争
一场疫情之后,世界隔开了,东西方的竞争也彻底白热化了。
大洋彼岸现在最担心的事情,可能就是下一场技术革命会在哪里发生,WEB 3.0会不会先在中国诞生?
而我们的思路也很简单,不想继续再被卡脖子,一定要在底层技术上补齐短板。
我们仍要解决基础性问题、产业链问题、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造问题。最终,哀兵必胜。
现代社会,数据取代石油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而计算机和互联网则是数据流通的必经之路,所以说掌握了运算终端(电脑、手机等)和互联网就等于掌握了核心竞争力。
从短时间来看,芯片方面的破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互联网方面,中国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展现出了反超的趋势。
现在,在西方有一种说法,Facebook已经是老年人专用了,年轻人早已转移到了TikTok,而且对于这种趋势,美国互联网企业毫无办法。
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处在十字路口。
下一代互联网如何呈现?目前还没有定论。
未来究竟是氢能源还是锂电?也还在博弈。
硅基芯片的性能已经接近走到极致,未来的突破在哪里?碳基芯片有没有机会?
种种的竞争,都是在为了争取最终的数据处理权,就像过去一个世纪大家在争抢石油一样,过去的二十年数据流通都在用同一套芯片框架和网络协议,未来还会不会这样,不得而知。
东西方加大在底层科技的竞争之后,在企业层面,我们就看到了更多的宏观调控,可以说过去的一年,很多企业家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小巫见大巫,对政策的理解不够充分,一心只盯着微观,却忘记了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大国竞争,核心肯定是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何今年互联网必须要迎来强监管,就是因为很多环节已经不健康了。
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发展到全球模式第一,后面还能贡献什么?是电商交易中压榨小型实体的血肉?还是剥削外卖小哥的社保?还是把国内用户数据先交给国外监管机构?还是那些互联网金融搞出的五花八门的贷款?
企业,要想明白的事情非常简单,在这场东西方的竞争中,你要扮演什么角色,你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想明白这一点,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最后,不要内卷,不光要搞钱。未来的中国的最牛的企业们,更要想一想,为社会贡献了什么。利他,方能利己。(财富中文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