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打交道的生意最难
最近能跟冰墩墩在流量上一决高下的恐怕有且只有一个人:人称“濛主”的短道速滑退役运动员王濛。
“我的眼睛就是尺”已成为2022Q1第一流行网络用语。这个冬天王濛除了当冬奥解说之外,最近还官宣了一个身份:MCN老板。
王濛最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露她在经营一个面向退役运动员的MCN机构,做体育经纪相关业务,除了前台运营的IP是知名运动员之外,后台的摄像、中控全都是退役运动员,他们不是冠军,需要一个再就业的机会,这就是她王濛给自己定的使命和愿景。
从工商看,王濛实名持股北京、厦门两家公司的经营范畴都是体育经纪、文化演出相关。截至2月14日,王濛在抖音上的粉丝突破630万,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田亮和林丹。
MCN是Multi-Channel Network的缩写,是个舶来词,指在线上线下综合运营、发行网红或明星的内容制作及IP孵化机构,商业模式是与网红合作,分成平台的佣金、广告主广告费以及粉丝的IP消费。
成为MCN老板只是第一步,王濛需要面临的挑战依旧巨大。作为一个曾经投资过、经营过MCN的王濛支持者,有几点经验之谈对“MCN老板”王濛说,希望能对她的新事业起到一点帮助,或者能帮助到一些准备进入这个赛道里的创业者来说有点借鉴意义,也是极好的。
第一座山:破除两个诅咒
文体赛道的一位投资前辈曾有金句:“内容人一辈子都背负两个诅咒:一个是一辈子都做不出个东西,另一个是一辈子只能做一个东西。”
大致意思是:很多从事内容运营(短视频、直播、IP发行本质上都是内容业务)从业者一辈子可能连个代表作都没有,因为做内容创意很难用公式推导,爆款和明星苗子也没有一定之规,抄袭甚至会取得东施效颦的恶果……这部分人可能连出圈都难。
王濛显然已经出圈,突破了第一个诅咒。那么第二个诅咒尼?制造一个成功是偶然,复制多个成功才是实力。
她经营的MCN机构会不会最终有且只有一个王濛?这就是所谓的“内容规模化”。从和王濛关系最好的3000米接力4朵金花抖音账号粉丝量来看,出圈的落差还是有的:周洋47万粉丝,张会3万粉丝,孙琳琳1万3000粉丝。
资本认可的内容规模化能力,代表能够动作定型、成功复制,也就是说王濛的公司应该可以再造N个同量级甚至更好的“王濛plus”,不但签约他们,更能帮助运动员挖掘出更多维的人格化特征,不至于让运动员吃过去的光环老本儿,这才是作为MCN的本业——不仅变现运动员存量价值,更挖掘和赋能运动员增量价值。
怎么能够实现规模化和成功复制能力?无外乎两种路径:其一,强大的内容中台能力,所谓的匠人精神和组织的业务肌肉记忆高于市场平均,这样的MCN具有强大的选人、定位、内容、创意、运营、发行、商业化中台能力,准红人走过一遭就立马脱胎换骨成为市场最需要的网红,这对于老板的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都是极高的考验。
其二,强大的吞吐能力,试错频次和淘汰率高于市场平均,这是个概率的事儿——把分母做大,广泛签约,放养运营,市场试炼,这样的MCN老板需要有强大的资本支撑,更需要有强大的BD能力和后台支持,所以如果走这第二条路,王濛需要融到一笔大钱,并且有随时和不适合投入的运动员分手的勇气。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王濛不直接签约那些和她名声同等响亮的运动员尼?成功概率多高哇,直接收割头部做变现不香么?
别急,下一座山就讲这个问题。
第二座山:和人打交道的生意最难
MCN机构本质上运营的是人,人的生意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变数,尤其是在最近五年,更是对这个行业挑战巨大,究其根本,和人性做斗争,没人能当常胜将军。
人性自私。从运营KOL的亲身经历来讲,在KOL红之前,他会觉得不红是因为经纪公司工作没到位,一旦红了,他会觉得经纪公司能力配不上他,分走一分钱都是占便宜,几乎没有一分钟经纪公司和红人双方心态是平衡的。
所以大部分红了的KOL会在合约结束后(甚至个别人会消极履约甚至违约)脱离原经纪公司单飞,成立个人工作室。要保证体育健将们在利益面前不自私,红了之后不忘本,王濛要做的不光是情商建设聚拢人心,更是中台建设聚拢能力,核心能力在公司身上,让KOL离不开你才是王道。
人无完人。最近栩栩如生的数字人一经退出就被一众经纪公司追捧,背后的原因居然是因为数字人永远不会有污点。身为知名运动员的MCN签约艺人们,见多识广,社交广泛,诱惑很多,作为老板的王濛不能忽视的还有签约艺人的声誉风险管理:家庭情感行为言论,齐抓共管。
人本逐利。税务,这是个技术活也是个预期管理的问题。几年前较高的个人劳务收入还能通过一些所谓的税收洼地、个独企业、核定征收等办法避重就轻,甚至说得极端一点儿,一部分MCN的净利润就是税务筹划撑起来的。
但是从去年底开始,直播打赏、带货分佣、影视综艺这几类个人收入极高的典型商业模式成了纳税焦点,若干直播大网红纷纷被查,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利益合规,就是王濛这样的MCN老板必须补上的开年大课。友情提醒,不要轻信所谓的税务筹划技术,此一时彼一时,和签约KOL谈好,降低预期最好,尤其是名人转型,更不能心存侥幸——忌贪。
第三座山:流量如水亦无形
行业有过这样一个比喻:MCN机构仿佛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IP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牧羊牧马,用户仿佛水草,互联网平台仿佛草场,哪里水草丰美,牧民就要到哪里去放牧,居无定所。
作为穿越过传统媒体、长视频、公众号和短视频时代的内容从业者,明显有两个强烈感受想跟MCN经营者分享:第一,媒体的衰变速度在增快,从前慢,车马也慢,过去百年一代媒体,现在已经进化到了3年一代,互联网的渗透和用户触媒的心智成熟程度,导致平台寿命的递衰,请王濛做好准备:从进入某平台的那天起,就要想好如何带走粉丝告别;第二,用户的粘性在下降,从骑车回家等开播,到打开网页搜一搜,到点开资源看一看,再到上划下划,媒体产品迭代的结果是:用户的选择成本降低了,忠诚度也随之降低了,看似粉丝,实则是路人,也请王濛做好准备:不能单纯用关注人数来衡量网红价值了。
破解流量无形平台无常的办法,只有锻炼好公司的两个底层操作系统了:洞察人性,拥抱变化。
最后一关:资本路径才是终极BOSS
如果能够翻越前述三座大山,我们一定要激赏王濛成功击败了全中国99.9%的公司,成为最成功的MCN老板之一。不单做了顶尖运动员还可以做顶尖老板,天选之女无疑。
但是横亘在最后一关的BOSS真的很强大:资本退出之路必须通畅,不然拿什么去回报王濛的团队、投资人和签约运动员?相信选中王濛的人,心理预期一定也不低,也只有资本退出换来的等价财富才能符合心理预期。笔者作为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的人也有一番肺腑之言,希望王濛和团队能够像拿下奥运金牌一样,万全准备,齐力断金,打下硬仗:
准备一,文化类公司资本要求相对高。从目前的资本要求来看,涉及文化内容类公司,要求上市主体需为境内人民币结构,一部分外币投资人和境外企业是需要被排除在外的;相关经营范畴合规性要求也高,涉及到视听、出版、经纪多个有限开放业务,而且涉及个人业务较多也涉及投射税务合规的财务落地,以上几条逐一达成就具有很高的操作门槛。
准备二,规避个人IP资本化嫌疑。靠单一强人撑起来的公司,有再多的收入和声誉也不是合格的上市公司。某国民级财经大V的并购上市之路就曾经被质询是否存在个人IP资本化的问题。
准备三,验证商业模式的持续性、发展性。如涵退市时王思聪发了一小段话,大致意思是张大奕贡献了大部分收入,而且公司又有大量营销费用支出,恰恰说明:公司是依靠一个网红撑起来的,没有证明自己有培养更多的网红的能力。
总之,所谓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对MCN公司商业模式的大考:新媒体形态多变,IP的成功率又很难保证,交易所很难放宽心。
最后要声明,三座大山一个终极BOSS,不是为了吓退王濛,而是先帮忙拆拆弹。或者说,给读者们提供点新鲜的思考角度,已经足矣。
梦想大些,由衷期待一个冉冉升起的中国本土体育经纪公司,发展强过签约了李娜、谷爱凌的全球顶尖体育经纪公司IMG。不做大梦也同样激赏:解决几十个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王濛已经善莫大焉。(财富中文网)
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