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内容审核这门生意,将走向何方?

2022-02-26

或许和曾经火爆的一款软件殊途同归。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距离B站内容审核员猝死过去半个月了,彼时的网友讨论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厂工作强度、年轻人的熔炉、新时代富士康这样的话题当中。

但是很少有人探讨这样一件事:内容审核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这个业务在整个互联网生态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唏嘘之余,本文想探讨这样一件事:内容审核的商业价值是什么?一个有商业价值的业务才有存在意义,才有所谓商业正义的探讨。

内容审核的供需两端:中等生之间的互选

如果我们从供需两端的角度来看内容审核这个业务,会发现这不是一个高维商业,两端的活跃因素并不占有市场的绝对头部地位,能够进入到这个市场,是“被动心智”主导:政策要求或者求生欲使然。

一边看需求端,所有具备内容产出、发布能力的平台给自己加上一套“内容审核”护体是大势所趋。从互联网安全审查办法的提出,到国家网信办自2021年起开展的一系列集中整治历史虚无主义、饭圈文化、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黑嘴大V等“清朗行动”,剑指大大小小互联网平台。“社区治理”是关系APP和网站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再野蛮生长。所以从求生欲的角度,过去的“重要不紧急”转化成了“重要、优先、紧急”。

为什么说需求端活跃分子不占市场头部地位呢?主要的原因是市场头部本身就是审核能力的王者。道理很简单:审核需要算法、正负数据样本、策略产品能力,这三种能力,尤其是前两种天然就需要大用户规模和内容基数堆砌,当然是字节跳动、BAT、哔哩哔哩、小红书这样的5000万以上MAU平台才能拥有的能力,体量大就是他们审核能力强的理由。

所以,我们可以划出一条线来,MAU在200-1000万之间的中小厂、垂直平台(比如券商APP)面临两难:其一,审核不能“裸奔”,一旦被监管部门或者媒体点名,自己创业的努力和投资人的钱都会付之东流;其二,审核不能“自信”,因为数据规模和算法能力的阻碍,这部分平台很难积累足够的负样本用来训练算法,而且在审核策略上仅靠“关键词撞库”和“小编肉眼”肯定是难以自持的。所以他们就是市场上最活跃的需求方,理由很简单,刚需且不会。

另一边看供给端。可能有人会联想到:大厂可以输出这些能力给中小厂做审核,其实不然:确实大厂有to B业务部门在封装这部分能力,但只能算支线业务,很难获得主线支持,尤其是内容和算法起家的大厂,把审核看做是核心资产,自家使用供自家业务长线发展和良性循环,输出反而不经济。

所以大厂腾出来的市场空间会给到两类企业:其一,以策略和积淀擅长的媒体背景公司,以人民系为代表,各大央字头的媒体产业审核和舆情几乎是标配,因为他们天然具备解读政策、把握宏观、导向正确、内容积累四个看优势能力;其二,以业务积累和降本增效为代表的民营公司,兼具反诈反作弊等负面行为监控能力。

如果说策略和算法支撑了内容审核的上层建筑,那么,精于人力降本增效的审核员外包公司则就是经济基础了。这个行业里,上层建筑在一线城市,经济基础在三线以下,因为人力密集型产业现在必须走到相对下沉市场才能找到利润空间。

利润空间往往来自三个方面:经济欠发达带来的超低工资标准,校产一体带来的超低劳动力成本,拉动就业率获得的政策支持。而且对于三线以下城市的职高学历年轻人而言,这是一份可以吹空调坐办公室的互联网领域工作,幸福感仅次于体制内。

在这里再补充一个趋势: 因为互联网近两年的红利衰退,审核基地最有可能成为大厂首先优化掉的部门,进一步给了提供审核员人力外包公司市场空间,是他们把大厂的管理成本包袱扛走,巨头财务报表上的一行删除,落入商业社会,就是一块规模不小的蛋糕。在“苍蝇腿也是肉”的当下,就算是个有得做的生意。

按照方正证券的预测方式,内容审核投入占互联网内容市场的2%,当下中国互联网内容产业规模在9500亿以上,那么整个内容审核行业的规模会超过190亿,如果其中50%是大厂闭环,另外给到第三方市场化企业的市场空间也会在百亿以上。

简言之,虽然看上去只是60分选手的互选,不见互联网商业常见的硝烟弥漫,但是没有高维度的内卷和大厂压路机倾轧,这样的生意也未尝不香。

内容审核的商业价值:现在的钱和将来的钱

如果把内容审核的市场价值按时空切分,一只眼睛关照当下,一只眼睛关照未来,你会发现它会跑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路径,甚至有可能向相反方向背驰而去,或者讲直白一些,能活到未来的公司一定不是那些在关注当下的。

赚“现在钱”的内容审核公司活得像广告公司。广告公司的特征是:靠客户能力吃饭,账面数字很大,能够忍耐一定的账期,但是没有故事可讲,资本上不大性感。

现在主流的内容审核公司活成了这样:市场商务能力决定了业绩规模天花板,成气候的外包几千“互联网保安”给大厂,年流水能走几十个亿,大部分需要支撑三到六个月的账期(比起广告行业的以年为单位幸福很多)。

一位投资界的前辈对审核行业有更深的理解:内容审核行业可能会走向“杀毒软件”的宿命——逐渐市场上没有致命的病毒了,恶意攻击越来越少了,最终导致行业没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事实,早年间硝烟弥漫鱼龙混杂的论坛岁月一去不返,随着人们对于网络发言秩序和大平台社区政策的熟悉,极端信息和内容的发布会越来越少,无心之失少了,有意为之就显得突兀,自然而言也就因无趣而主动退出,需求少了,自然行业也就没落了。

那么,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算法和策略将来会没有用武之地么?此言差矣,着眼未来的游戏玩家大概率会生逢其时,进入下一个时代赛点,大概率有几个方向可以探讨。

其一,行为洞察。通过对负面行为样本的积累和算法的迭代,可以发觉更多场景机会,比如在游戏广场评论区热闹的行为,是否背后暗藏飞单商业动机?

其二,关系挖掘。起底张同学的事件可以佐证,任何人在互联网走过都会有痕迹,他过往的交际网络也都会留下草蛇灰线,通过对账号信息的耦合和互文,可以碰撞出更大的社会网络信息,进而实现商业价值或者是社会价值。

其三,赋能他人。拥有高超审核能力的系统和算法如何帮助其他行业降本增效?举例我们常见的作业审核、论文查重等,为他人提升价值,就是给自己定义价值。

第四,垂直纵深。目前普遍审核能力都在涉黄、暴、恐、政这些普适领域,但是比如大健康、金融这样的高知识门槛领域,需要专门的审核能力和算法配合,市场能力者寥寥,但所处行业盘子足够大,一个猛子扎下去,一定能溅起一些水花。

路想要越走越宽,无外乎是“知识策略”叠加“算法数据”的升维作战:用通俗的话说,文科提供基于内容理解的知识和策略,理科提供基于数据规模之上的算法能力,文科生和理科生“结婚生子”最有可能提供市场最优解。

或许有人会发现上面说的未来的钱并不包含“人力资源”这个关键要素,是不是将来劳动密集型的内容审核商业会退出历史舞台尼?其实并不尽然,上述行为、关系、行业的积累需要大量的人工标注工作来训练算法和矫正系统,所谓有多少人工智能背后就有多少人工,网络背后永远是人,不是么?

作者刘畅是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新媒体和内容资本持续观察者。本文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杨安琪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