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倍遭刺杀这件突发事件,可看到不同的陌生人社交软件,其用户群体呈现出巨大的价值观差异,也可一窥不同社交平台的本质、商业变现逻辑以及缺陷。抖音的本质是信息流通商,商业价值大,但难以获得精英群体认同。而知乎的精英化特征突出,无清晰的商业变现逻辑,需打破原有思维框架。
从普世价值观以及世界通行的政治伦理来说,对于刺杀高官来表达政治观点这种行为应该是毫无争议被谴责的。若涉及党争,采用肉体消灭这种极端手段更是早就被摒弃的政治原则。因此对于安倍的死,如果从同理心角度出发,觉得大众应该还是会惋惜一条生命的离去,毕竟除去政治标签,他也是一个人的儿子、丈夫、父亲。
从这件突发事件,可看到不同的陌生人社交软件,其用户群体呈现出巨大的价值观差异。以微博、抖音这种国民级社交应用来说,绝大多数评论对于安倍之死呈现欢呼雀跃之势,恨不得是自己手刃安倍,感觉有不共戴天之仇。其实很多人对于安倍有可能是从刺杀他那一刻才知道这个人物存在,他们的逻辑是,他是一个日本人——日本人的首相肯定不是好鸟——该死。而在知乎这种知识精英的平台,要么是分析安倍的死对于国际国内局势怎么影响进行推演,要么就是分析整件事情的幕后黑手是谁,用全能的骨灰级分析框架—谁受益谁嫌疑最大的模型进行推演幕后黑手。在B站这种二次元平台,则是介于抖音和知乎之间,既有系统整理发表局势分析观点的精英UP主,同时在评论中又有很多为安倍之死恨不得放鞭炮之辈。
因此,借安倍之死事件,以抖音为代表的草根群体平台和知乎为代表的精英群体平台来分析对比一下,不同社交平台的本质、商业变现逻辑以及缺陷。
首先来看抖音,其本质是信息流通商,商业价值大,但难以获得精英群体认同。
抖音本质是信息流通商。用户粘性极强,其精准分发的特性本质是价值观趋同群体的聚集,抖音APP本质就是巨大的信息流通枢纽,是基础设施。内容创作者就像是生活中的小摊小贩,不过线上要找到精准客户比线下还难,必须通过抖音这个信息批发商进行分发。抖音的强大在于,线下的流通商只能够垄断一个城市每个品类的流通,比如每个城市最大的农批市场只能掌握整个城市蔬菜市场流通,抖音知道几亿客户群体的精准特征,是一个巨大的、垄断性质的流通商,商业变现最容易,革的是传统经销商的命。商业模型是工厂(含信息创作者)——抖音——C端客户,原有的工厂——省级经销商——市县经销商——C端客户模型开始崩塌。因此,这个商业逻辑决定了抖音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客户群体的颗粒度做细,如何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从知道你是爱浏览母婴用品还是爱看美食,细化到你是喜欢什么牌子奶粉、什么儿童座椅,你是喜欢牛排日料还是街边烧烤。
因此它的扩张是两个维度:一是不断地扩大用户群体,这个很好理解;二是不断更加深度、全面、细致掌握用户群体的喜好;而对于内容创作者比如直播达人其实并不是它最care的,没有A网红肯定会有B网红。
而短视频特征、缺乏观点的交互性又导致它没法传播高质量观点,最适合的就是精准卖货,反过来决定了它的高商业价值客户群体草根特征明显、缺少精英群体。精英群体用抖音更多是获取及时信息或消遣,对于这个APP或者上面的大V其实是缺乏信任的。
综合上面分析,简单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抖音是巨大的垄断的信息流通商,商业变现价值大,内容创作者作为小节点必须依靠抖音这张网,无法同它博弈;二是它适合精准传播信息,但无法形成高质量观点,无法获取精英群体信任,更多的是榨取草根群体的商业价值,难以榨取精英群体的商业价值;三是对于优质的内容创作商,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平台,毕竟几十秒钟的视频真的无法输出高质量观点。
再来看知乎,其精英化特征突出,无清晰的商业变现逻辑,需打破原有思维框架。
知乎这类所谓精英群体的平台,这个APP提供的价值是,你的困惑在这里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回答。因此和抖音不相同的是,它的生命线在于培养更多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不断的优化工具,希望提供全面的保姆式的服务给内容创作者。希望通过内容来吸引客户群体。
知乎更像是论坛平台,它的模型是制造话题—开论坛讨论——百家争鸣似的优质内容——客户群体获取优质观点,这种模型优点是互动性强,思考性强,但是对于客户群体是有筛选性的,它的客户群体肯定比不上抖音这种国民级应用的。毕竟对于绝大部分群体来说,工作辛辛苦苦,我得到及时的快乐缓解生存压力就行,比如吃个小烧烤、吹点小牛或者抖音上看个搞笑视频,我不会选择花半个小时,看一堆例如“中年男人在想啥”这类问题上。因此知乎的精英群体特征明显。
知乎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它的商业变现能力差,群体是精英特征,精英的渠道信息来源多,而知乎文字的特征又决定了它的画面冲击感不强。精英群体+文字冲击力不够,决定了不会冲动消费,不会冲动消费,我商家为什么拿钱砸你?因此,虽然知乎现在也开始转型搞视频、搞直播,但是刻在骨子里的产品基因是改变不了的,做这块是拿自己的短板和抖音的长处比,知乎的上市更多是受到资本的压力。但是一个商业变现逻辑没有想清楚的平台,即使上市,资本市场怎么可能给予高估值?
知乎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来想商业变现逻辑,盐选是一个好的尝试,优质文字内容收费,但是问题是盐选的内容放在问题之下,这带来的问题是:一是可触达性差,导致转化率低,比如知乎上提出一个问题,你经历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那么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在里面回答,让你看一点,然后吊你胃口,让你付费看。可是关键问题是,这种搜寻成本太高,比如我是潜在的付费客户,我得碰巧看到这个话题,然后碰巧我浏览到这个话题下的盐选回答。二是最关键的还是很难让人形成冲动性消费。三是,还是拘泥于原有的问题解答框架之下,没有突破,没法吸引草根群体。这个微创新是好的尝试,但效果不大。
知乎应该做的是两方面:一是吸引草根客户群体,让其能冲动性消费。这里需要借鉴的是文学网站的模式,单独开辟一些能够吸引草根客户群体的板块,比如修仙小说、网络小说之类,能够让人成瘾的冲动消费的元素。难点是如何结合自身的定位考虑差异化路线以及不影响品牌价值;二是如何赚取精英群体的钱,这点我觉得是知乎相对抖音商业价值的优势点。这点可以做,但是需要下苦功,比如针对健康这个板块,吸纳优质的内容创作者,比如如何正确跑步,找到优质的行业内的优秀创作者,让其系统性的通过剖析运动学理论,来告知如何才能正确跑步(这点我觉得是文字相比视频的优势),以内容促进吸引客户,然后整合跑步相关的产业资源来为内容创作者赋能,共同分享利益。当然这条路见效慢、非标性强,需要下苦功,不是赚快钱,平台还得需要做品控。
篇幅有限,一些包括类的社交类的APP比如B站等没有好好进行讨论,今天只是简单的对比两个代表性的APP,来探讨一些背后的商业逻辑。观点是一家之言,但愿听到百家争鸣之声。(财富中文网)
作者疾风知劲草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政府引导基金人士,主投物流消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