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间,包括上海石化、中国铝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及中国人寿等五家中国企业集中公告,启动自美国纽交所退市,针对上述企业宣布启动自美退市的情况,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已注意到了有关情况。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上市和退市都属于资本市场常态。根据相关企业公告信息,这些企业在美国上市以来严格遵守美国资本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作出退市选择是出于自身商业考虑。这些企业都在多地上市,在美上市的证券占比很小,目前的退市计划不影响企业继续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近日中国铝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上海石化等拟将美国存托凭证从纽交所退市,这是继多家中国科技股和互联网股以二次上市和双重上市批量登陆港股后十分引人关注的事件。实际上,此事件无法离开近些年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与演变的大背景。
其中一个重要背景是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立足于让美国重新强大的逆全球化政策之下导致的中美国际关系的全面降温与走低,由此触发了中美经贸冲突及双方的相互制裁。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自然也就成为可能的制裁目标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背景,是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外国公司法”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营业地主要在美国之外的公司需要公开其审计工作底稿。这在美方看来只是赴美上市“入门问禁”的事情,但是中方认为有可能涉及国家主权而双方一直未能达成协议,也就由此导致了所谓的“中概股风险”问题。
不过就中概股风险而言,还是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是近年来中概股多次爆出的财务丑闻,引发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概股诚信问题的普遍质疑,这是美国资本市场所认为的中概股风险;另一方面是中概股需要同时遵守中美两边的法律,在双方监管部门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则面临被动退市的风险,这也是不少的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以及回港二次上市和双重上市以实现风险备份的主要原因。
而此次国央企拟批量从美国退市事件的触发点,应该和美国众议院议长佩罗西窜访台湾遭到中方强烈反制和持续军演所引发的台海局势紧张,和西方国家对华压力骤然提升不无关系。美方监管部门加快了对中概股在美继续挂牌的施压,而其中的部分国央企又首当其冲,被要求限期提出申请并要求遵守公开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否则将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就这一事件的内在逻辑来看,也主要有两点。首先,在中美关系交恶背景下,如果出现严重冲突的话,尤其是在极端情况下,被视作政府资产的国央企将面临被冻结或没收资产的可能性,比如当年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就曾没收了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帝国主义资本;第二,在对外关系以及台海关系中,联系紧密的经贸一直被我们视作双边关系的压舱石,这也就意味着发生冲突时则可拿经贸关系开刀来制裁对方,而在对方资本市场上市的国央企肯定就成为被首先关注的对象。虽然他们的政策随意性较小,都需要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因此相对更加稳定和可预期,但即使如此,我们能够预见到的风险也不能不防。
就此次中国国央企从美国资本市场批量退市的后果来看,意味着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资本市场的脱钩,也意味着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的下降。因为正如小平同志所言,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开放,而美国是世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主要来源地,也是世界资本市场的高地。
就这些企业从美国资本市场的批量退市,到底是属于主动退市还是被动退市而言,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可以看作是被动退市,但从监管层面而言也可以理解为中国企业的主动退市,因为中美双方监管部门至今并未就中国公司财务审计工作底稿向美方公开问题上达成一致。当然,双方都会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说辞来给出对外的说法。
就退市后的影响而言,在中国A股市场多年来迅速成长之下的快速扩容,以及港股市场近期更加宽容且更加鼓励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赴港挂牌的政策改善来看,加上这些企业本来也往往已实现了A股、港股和美股的三地或两地上市,因此对于这些企业的后续融资而言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且就这些企业本身的市值规模总体而言对于A股和港股市场的冲击也不会太大,只不过对于其股票的流动行和公司估值可能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于投资者而言,因为港币与美元挂钩,港股市场与美股市场存在连通器效应,追捧这些个股的投资者和资金方,实际上在这些企业自美股退市之后,也并不存在太大的投资障碍。但是从美股的退市依然对于这些行业影响巨大的国央企的国际市场形象、品牌影响力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反而是对于中概股中的科技股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因为美股市场对于科技股更加友好和宽容,这是当前的A股和港股都无法取代的。
至于这些在美股上市的国央企为会何采取存托凭证的方式上市和退市,这实际上与这些企业跨境上市所存在的法律环境差异有关。在美上市的外国实体通常会将股票按照美国法律委托给特定的信托机构或者银行管理,然后再以存托凭证的方式在交易所挂牌和交易,实际上是等同于股票本身的交易的。因此这些上市公司自美国资本市场的退市,自然也就以存托凭证来实现退市了。(财富中文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徐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