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界面新闻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格力电器已解散手机核心团队。当日稍晚格力电器回应界面新闻:格力手机研发持续进行中,TOSOT G7是格力第六代手机,且与格力+智慧家居结合,欢迎进入“格力董明珠店”选购体验。
5月12日,OPPO毫无征兆地对外宣布,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经过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ZEKU(哲库)业务。“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并将一如既往做好产品,持续创造价值。”
5月19日晚,据界面新闻报道,格力电器已解散其手机核心团队。一位于去年离职的员工表示,深圳团队包括开发、测试以及行政人资部门,高峰时期有接近100人。但从去年开始,深圳团队逐渐解散,到2022年中期还剩40余人,之后“深圳团队全部解散,后面应该不会再做手机了。”
一个是手机巨头,一个是家电巨头,在置身新领域时,都曾信心满满,大有非成不可之气势。2019年12月10日,在OPPO的未来科技大会上,已经六年未在自家发布会公开亮相的OPPO首席执行官陈明永宣布,未来三年OPPO的研发总投入将达到500亿元,用来构建技术护城河。所谓技术护城河,就是“造芯”,就是不想如华为一样,遭到美国的打压和限制。
而在2015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董明珠则是豪气万丈地放话,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而在同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董明珠也曾公开表示,格力有6个研究院,电器的很多功能与手机密切相关,要是我做手机,我就让消费者三年不换手机。最近话题热度极高的孟羽童,也正是在这个档口进入到格力的,她甚至被认为是格力的接班人。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OPPO还是格力,都在他们涉足的新领域“铩羽而归”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的是,OPPO承认了失败,而格力还在遮遮掩掩,想给董明珠留点面子,认为手机的研发还在进行。实际上,面子已经不重要,承认失败或许才能更好地发展主营业务,否则,仍会此山看着那山高。
客观地讲,OPPO终止“造芯”,是可以理解的。由于“造芯”是一项投入巨大的工程。在OPPO手机业务蒸蒸日上的时候,资金非常宽裕,提出“造芯”目标,不算错,尤其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企业需要有这样的勇气,敢于向技术求生存,向技术要产品,向技术要市场。在资金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一番探索,符合中国企业特点,也展示了中国企业家的决心。因此,对OPPO的“造芯”行为还是要投以鼓励的掌声的。
只是,随着疫情等影响,手机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手机市场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包括OPPO在内的手机厂家,都面临着业务萎缩、效益下降的局面,资金条件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已经无力进行大量投入。终止“造芯”业务,不失为一种稳妥方式。
况且,芯片的研发与生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美国就不会将其作为打压中国企业的手段。因此,没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要想研制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芯片,概率极小。对OPPO来说,目前的技术研发能力,确实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终止“造芯”确实是最佳选择。
而格力涉足手机业务,则完全是董明珠的一厢情愿和冲动所致。这暴露了董明珠作为营销人员出身的企业家的天然弱点——以为只要善于跑市场、善于营销、善于迎合消费者,就一定能够轻轻松松地涉足新领域、拿下新市场。
实际上,手机的研发生产并非董明珠想象的那么简单。就算技术研发要求没有芯片高,但跨行造手机,对格力来说,也是一种冒险。因为,消费者在手机的选择上,不会看企业如何自我吹嘘,而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性价比。
显然,“分分钟就能灭掉小米”的格力手机,只能是董明珠留给市场的一个笑话。好在雷军不是董明珠这样的好斗者,否则,一定会通过媒体发表对格力解散手机核心团队表示“祝贺”,从而好好地讽刺挖苦一下董明珠。
客观地讲,无论是OPPO还是格力,失败都是可以预料到的。OPPO失败,是源于“造芯”太难;格力失败,是源于董明珠太过自信。因此,两者失败的含金量也是相差比较大的。OPPO可以从失败中获取很多经验,从而为今后的新业务开展、主营业务拓展等提供积极借鉴。而格力能够带来的,则主要是董明珠如何从营销老总真正变成管理老总,如何从冲动转向理智,如何从感性转向理性,不要动辄冲动决策、盲目决策,从而让企业真正步入稳定、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财富中文网)
作者谭俊浩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徐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