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时代的就业市场、群体心态与“紫领”群体
智能制造业之所以成为毕业生求职的新宠儿,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当前就业市场的压力以及智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
23岁的“00后”女生李琪毕业于井冈山大学,大学毕业后的首份工作,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跑进办公楼,而是选择进入了联想的天津工厂,在生产线的最前端深耕产线。在田野调查的时候我们询问李琪,为什么一毕业就选择制造行业?小姑娘也很实在,表示刚毕业的时候其实也挺迷茫,大家都找到工作,不知道自己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我就想也不应该思维固化”,就选择进了制造业的工厂,从任职之初的小白,飞速成长为现在的生产组长,带领着一整个团队在制造行业里锐意拓展,自己也在向全能型人才发展。
李琪是我们在调查智能制造时代下新就业群体的一个缩影。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定义,智能制造指的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在当前总体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正在成为毕业生求职的新宠儿。根据招聘求职平台的大数据显示,2023年智能制造在就业市场上的热度持续上升。一方面,既往被求职者所青睐的传统行业正在失去吸引力,如互联网与房地产行业所收到的简历占全部简历的比重下降,分别从2021届的28.92%与12.86%下降为2023届的19.39%与7.85%。另一方面,制造业收获了更多关注,其简历占比从2021届的4.47%上升为2023届的9.14%。具体来说,智能制造、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收获了更多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简历投递,同比分别增长303.12%、297.27%、235.25%。
智能制造业之所以成为毕业生求职的新宠儿,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当前就业市场的压力以及智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就业市场的压力,使得智能制造成为毕业生的“就业稻草”。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下滑,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选择到企业应聘与自主创业的意愿显著下降。“进入体制内”,找一份“有编制”的工作成为毕业生更加稳妥且体面的选择;而“进入体制内”并非易事。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2024年国考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数303.3万人,平均录取比例77:1;其难度大大高于2020年国考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数143.7万人,平均录取比例60:1。在近年来“考编热”的同时,“考研热”“考证热”“慢就业”等也成为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但就业作为个人生命历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在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进入那些发展前景、个人待遇皆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智能制造产业,成为毕业生重要的求职选择。
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向好,释放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人才需求。制造业长期以来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智能制造的崛起为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开辟了新的道路。工信部联合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智能制造领域招聘职位数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其中新能源行业同比增速97.6%。热招职位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机械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和电气工程师;深圳、北京和上海则是智能制造领域中高端人才的聚集地。从工作待遇来看,智能制造行业也能够为青年求职者提供一份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2022年智能制造行业招聘平均年薪为31.14 万元,比2022年整体秋招应届生招聘平均年薪13.97万元高出一倍以上。智能制造行业内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是算法工程师,招聘平均年薪为34.11万元。
与从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就业市场的“新宠儿”也与“00后”青年群体的群体心态密不可分。首先,“00后”青年求职者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更强。他们的成长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相重叠,这使得他们一方面更容易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迁,更开放的接纳新产业与新职业;另一方面则较少受到刻板印象(如传统印象中对于“产业工人”“进厂打工”的想象)的束缚,更愿意投身于新的行业。
其次,“00后”青年求职者更重视工作过程中的主观体验。“00后”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收获了更多来自家人的关注,继而形成了更强的自我意识;其中那些出生并成长于“421”家庭结构的“00后”更是如此。这使得他们从求职到工作都更加注重在工作过程的主观体验,近年来成为网友笑谈的“‘00’后整顿职场”便是一个典型的体现。有别于传统产业工人高强度、粗放式的工作过程,智能制造领域更强调优雅的工作环境与精细的人性关怀,因此更符合“00后”青年求职者的求职倾向。
再次,“00后”青年求职者的教育经历与学习能力也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他们在成长中获得了更好的家庭教育,这源于其“70后”与“80后”的父母大多接受过一定教育,且在子女培养中更加重视教育;同时,“00后”也享受了更好的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更好的教育经历及学习能力符合智能制造领域的职业需要,“00后”青年求职者通过投入智力与经验,可以更好地研发、应用智能制造技术,设计、开发和部署智能制造装备与生产线,提供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以“紫领”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有效回应了智能制造产业的人才需求。所谓“紫领”(Purple Collar),是指那些兼具“动手+动脑”能力,通晓人工智能、数字互联网等技术,拥有创新管理、实践操作与综合协调等能力,横跨不同领域、职业,几乎存在于各个行业且预示着未来主流工作形式的新职业群体。在我们前期的调查中就曾发现,“紫领”群体正在成为推动稳就业的新出口,并有成为未来主流职业群体的趋势。
在智能制造时代,“紫领”群体与智能制造产业在人与技术结合,产业链协作,多学科背景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其一,人与技术有机结合。智能制造强调构建“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制造过程中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利用智能活动开展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紫领”群体因其兼具“动手+动脑”能力,在人与技术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更善于把握二者动态与柔性的边界。
其二,产业链的互动协作。智能制造的产业链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智能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等),终端通信及设备(机器视觉、传感器等)、工业软件、3D打印等。“紫领”群体则兼具了技术知识储备与管理协调能力,通晓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运作逻辑,因此有能力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形成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其三,多学科的交叉背景。智能制造领域所需要的人才专业背景比较多元,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等。“紫领”群体则恰是智能制造所急需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可以帮助智能制造实现智能制造产业的全过程智能化,尤其是企业生产体制的智能化与经营管理的智能化。
总的来说,智能制造为青年群体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青年群体中的新“紫领”群体则能够成为智能制造升级、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未来,有必要通过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企业人才制度改革、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例如创建定制化人才的培养基地,以提升年轻人才的实践技能和数字化创新能力,赋能制造业升级下的数字化创新人才),以培养、鼓励更多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紫领”群体进入智能制造行业。(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