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资讯给信用评级行业带来了什么
关于本次信贷危机,各方仍在推卸责任。不过,人们几乎一致认为,同具有欺骗性的抵押贷款一样,信用评级难辞其咎。更确切的说,对房屋价格及风险的错误假设,导致信用评级虚高,从而引发了这场危机。可是即便如此,目前仍未出现合适的解决方案,以帮助评级制度摆脱目前的困境。
不过,现在,一家提供财经数据终端服务的公司,或许给市场提供了一张路线图,能够减少利益冲突,同时改变投资者使用评级的方式。
5月10日,彭博资讯(Bloomberg)在其媒体终端上,推出了信用评级功能。当时有人怀疑,这家为交易者推出创新技术的公司,欲抢夺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的市场份额,这三大机构是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Fitch)。据称,《每日邮报》(Daily Mail)搜集到的一份彭博内部备忘录显示,该公司意在提供一个“强大的标准”,以评估债券发行人的信誉。
不过,那些希望彭博扳倒穆迪的人很快就失望了。这个新工具(按照彭博的说法,是“新功能”)并不是在债券发行时对其评级,因此不能解决“发行人付费”模式造成的利益冲突问题。此外,这一工具只对企业债券进行评估,而不涉及处于本次信贷危机中心的结构化债券。况且,彭博并未申请成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NRSRO),因此美国政府当局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时,不会参考彭博给出的评级,也不会向获得彭博评级的债券签发许可。这样一来,彭博的这个新工具,对三大评级机构不会造成什么威胁。
但是,彭博的评级工具的作用在于,用一个量化模型,来评估公司的信用健康情况,及其债券违约的可能性。这个模型是完全透明的——彭博向投资者清楚的解释了该模型的所有假设条件,因此投资者了解该模型使用的全部数据,还可以自行输入数据,以进行压力测试。
如果潜在的债券买家,在了解这些假设条件和输入数据后,认为这个模型不好,他们就可以由此判断这个评级也不合理。对于大型金融机构的资金经理,该基金的客户也能先审视这个模型,然后决定他们是接受还是反对该基金的投资手法。每个人都可以批评或者拒绝接受这一模型。而假如每个人都了解到模型有缺陷,人们就会致力于寻找更好的评级方法。
人为因素
那么,三大评级机构是如何操作的呢?它们使用定量模型来评级,他们也公布其假设条件,并许可使用其模型。
然而,他们的最终评级是人工计算的,即由信用委员会从模型中提取数据,然后针对最终评级,进行激烈的学术性辩论。标普称,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定量模型“缺乏捕捉本质性细微差别的能力,无法把市场参与者行为不理智的那些时刻过滤掉。”除此之外,标普还指出,有时候,这些极其复杂的模型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在未来市场状况变化时会失效。
但是,在信贷危机的风口浪尖,这些机构却没能发现市场状况的关键性变化。这样看来,信用委员会要么是没有发现市场参与者的不理智行为,要么根本就是视而不见。在金融泡沫最严重的时候,他们没有认识到,虚高的价格将会对信用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而最重要的是,虽然模型的假设条件发生了改变,并且市场前景堪忧,但这些机构仍然没有对评估方法进行重大调整,直到损失已无法挽回。
同时,在机构所谓的定性讨论中,关于利益冲突的丑闻频出。这是一个容许幕后评级决策的体制,而债券发行者们一直在为这个体制买单。政客们爆料的市政厅会议的邮件和录音资料显示,信用分析师和他们的老板费尽心机,既要发布严格评级,还要保住生意。
如果这些评级完全是定量分析,且完全透明,那么,管理层和分析师就不必费尽心力,只为兼顾评级和公司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