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中国出品?
中国已经不再满足于被美国媒体报道,如今它想自己拥有一家美国媒体。
中国南方报业集团(Southern Media Group)上周证实,它与成都博瑞传媒(Chengdu B-Ray Media)合作,竞购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司(Washington Post Co.)旗下的《新闻周刊》(Newsweek)。中方的竞标被直接拒绝了,不过,这或许也属意料之中。
过去两年内,《新闻周刊》损失了近3000万美元的平面广告收入,今年,其一季度收入又暴跌31%,因此,在五月上旬,这家有着77年悠久历史的杂志,被送上了拍卖台。对此,华盛顿邮报公司首席执行官唐纳德•格拉汉姆(Donald Graham)表示,《新闻周刊》没有清晰的赢利途径。
华盛顿邮报公司没有透露拒绝中方竞拍的原因。《新闻周刊》的投标于6月2 日截止,至今,除中国南方报业集团外,尚无其他严肃竞拍者宣布遭拒出局。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女发言人拒绝对此置评。
在接受安徽省《合肥晚报》(The Hefei Evening News)采访时,《南方周末》(Southern Weekly)执行总编向熹(Xiang Xi)指出,这次竞拍被拒没有明确的原因。《南方周末》是南方报业集团旗下一份广受欢迎的报纸。
向熹在采访中说:“我个人觉得原因较复杂,但有一点,卖方不真正了解中国有理想的媒体人、媒体机构的愿望。”
南方报业集团是一家国有媒体集团,旗下拥有多家报纸、杂志和网站,其中包括总部位于广州的《南方日报》和《南方周末》。南方报业集团较为自由大胆的社论和注重调查的新闻报道,使它在中国的传媒机构中独树一帜。
在深圳富士康(Foxconn)工厂发生一连串的自杀事件后,《南方周末》派出一位实习生,以打工身份在这家工厂卧底28天,并发表了一篇报道,向国内外读者揭露富士康工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情况。
虽然南方报业集团以经常激怒中国政府而闻名,但光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让华盛顿邮报这样的美国媒体公司愿意向其出售旗下刊物。要知道,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2010年发布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在175个国家中,中国的新闻自由名列第168位,仅排在缅甸、伊朗、朝鲜和其它限制新闻自由的国家前面。
投资遇冷
中国企业还没有入股美国媒体的先例,不过,中国对美国其它行业的投资,已经遭到强烈质疑。美国信贷危机达到顶峰时,中资企业购入了贝尔斯登(Bear Stearns)、贝莱德 (Blackrock)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大量股权。当时,美国的投资者和立法者们纷纷质疑中国人的意图,有些人甚至力图禁止中国进行更多投资。
中国企业购买美国银行的股权,都引起了这么激烈的对抗反应,更别提让中国政府收购受美国宪法保护的新闻机构了。
不过,这次竞价失败,并没有使南方报业集团知难而退——起码现在还没有。向熹声称:“即使收购《新闻周刊》项目失败,我们也将继续物色投资对象。有国际影响的传媒机构,不论媒介形态,凡有引入中国大陆股东意愿的皆可与我们联系。”
他甚至把他的私人邮箱公布给采访记者,表示任何有兴趣的机构,都可以与他联系。向熹拒绝对这一报道进行评论。
中方这次竞价受挫,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首先是中方为什么选择入资《新闻周刊》?《新闻周刊》的损失大得惊人,发行量也一直在缩水,短期内不可能转亏为盈。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公司收购贝尔斯登时,情况也是如此。
对此,向熹表示,南方报业集团和博瑞传媒的竞标,是“一次自发的举动”,因为“拥有全球传播的平台,是大家一直以来的追求”。
没错,这是中国第一次对美国家喻户晓的媒体进行竞标,但它似乎只是中国企业对一次公开机会的本能反应。它可能令一些人感到震惊,但其实人们没什么好惊讶的。在2009年,北京宣布将拨出56亿美元的资金,让中国媒体进行全球扩张,虽然其中的许多资金,可能都投在了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扩张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一家全球性的多语种新闻机构,类似中东地区的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富布赖特奖学金高级学者(Senior Fulbright Research Scholar)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在2010年6月7日的《国际先驱论坛报》(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社论中指出,中国政府鼓励所有国有媒体机构“走出去”,并且“在国际媒体环境和智库世界中站住脚。”
眼下,美国的媒体业正在苦苦挣扎,但即便是在如此严峻的时刻,也很难想象哪家大媒体公司,会同意接受中国的控制,以换取中国的注资。
译者:朴成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