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计划为何不会拉来选票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9日赶往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他此行的目的是要推出一些新的措施,以赶在11月份的中期选举之前,给复苏速度极为缓慢的美国经济打上一针强心剂。为了增加工作岗位,奥巴马政府的提案包括了一项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开支计划,以及鼓励企业对新设备进行投资的税收抵免政策。
由于美国失业率持续在9.6%上下徘徊,因此出台第二轮刺激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奥巴马将支出引向投资的方案,从经济学上看是说得通的。理论上讲,修路、旧路翻新以及其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会刺激对于沥青、钢铁和其它材料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会导致新的就业机会。当企业加大对电脑以及其它设备的采购时,也会出现类似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促进增长,最终提高就业率。
不过奥巴马的方案还远远不够。而且,奥巴马在克里夫兰做了政治演说之后,人们很难不去怀疑,他此次美国中部之行,纯粹就是为了拉选票。
奥巴马此举可能不会赢得美国国会的好感。根据一项六月份的民意调查,一半以上的美国人都认为,为了创造工作岗位和刺激经济,增加支出是十分必要的举措。不过,由于当下许多议员——甚至连民主党人,都在为上万亿美元的巨额赤字感到担忧,因而奥巴马的行动计划很可能无法得到国会的批准。此外,共和党人已经摩拳擦掌地准备接管众议院,甚至有可能在11月控制参议院,他们已经开始对奥巴马的这项刺激方案大加抨击了。
骗我一次,是你狠;骗我两次,是我蠢
奥巴马也不太可能赢得选民的支持。有些经济学家表示,在奥巴马筹划第二轮刺激计划时,他可能的确十分小心,尽量不去引起关心债务情况的国会议员的恐慌,不过他的基础设施振兴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实在是太小了,短期内完全无法扭转乾坤,更别说赶在选举日的前头。
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Syracuse University's Maxwell School of Citizenship and Public Affairs)经济学教授唐•达特科斯基指出,美国首轮862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为修路和公路翻新重建项目投入了资金,不过总的来说,支出还是更多地被用在失业救济以及填补各州和各地的预算缺口上面了。达特科斯基补充道,他为奥巴马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感到鼓舞,不过要想使失业率下降到经济危机前的5%到6%的水平,这个计划的范围必须要大大增加。现在很难说第二轮刺激计划的规模要大到何种程度才算合适,不过经济学家们已经发表了评论,指出奥巴马对第一轮刺激计划的投入应该已经达到了1.2万亿到1.3万亿美元,达到了他原计划的第一轮刺激支出的上限。
达特科斯基说:“我不会主张美国政府一定要支出5000亿美元,不过在那种情况下,500亿美元确实不够用,只能作为支出计划的一部分。”
奥巴马的基础设施方案包括,在未来的6年内,修建15万英里的公路和4000英里的铁路,他还希望修复并重建150英里长的飞机跑道,并且成立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对复杂的国家项目和地方项目进行简化,确保这些基建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他的这些想法受到了许多知名经济学家的吹捧,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教授杰佛瑞•萨克斯。萨克斯认为美国对于投资支出的关注度还不够。不过就连萨克斯提出的方案,也比奥巴马方案的范围更广、周期更长。此外,萨克斯还支持美国增加对非洲和其它低收入国家的基施设施出口——中国已经在大张旗鼓地这样做了。
奥巴马方案的另一项内容是,从现在一直到2011年底,在税收金额中全额扣除企业采购新设备的费用。这一举措是否足以激励美国企业进行更多的投资、雇佣更多的员工,还有待观察。企业现在就已经可以免缴这些税款了,不过奥巴马的方案允许企业进行提前抵免。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使企业高管手中有更多的现金进行投资。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商学院的罗伯特•所罗门教授指出,如果美国企业对这项税收减免政策的反响,与此前消费者对购房税收抵免政策的回应差不多,那将是个极为糟糕的迹象。早先的税收抵免政策只是短暂地支持了房屋销售。该政策于今年4月份结束后,二手房的销量在今年7月跌到了15年以来的最低值。
所罗门支持美国政府增加经济刺激支出。他认为税收抵免政策很有潜力,不过它也有可能弄巧成拙,最后不过是便宜了那些本来就要购买新设备的企业。我们希望在这一措施的激励下,企业将购买那些他们在没有实行减免政策时不会购买的东西。
现在,美国企业拥有的现金流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高度,不过由于缺乏需求,许多企业无法更多地进行支出。所罗门对奥巴马的税收减免政策给出了公允的分析,不过美国企业高管的表现,似乎不大可能与美国消费者一样。
那么,奥巴马的第二轮刺激计划的好处是什么呢?如果它的确能带来某些好处,那就是它可以向公众表明,促进就业是奥巴马政府的头等要务或最高战略,从而显得美国共和党人是在阻碍经济复苏的步伐。不过奥巴马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尤其是对于数百万仍然失业的美国人来说。
译者:王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