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华润的面纱

华润的面纱

石 东 2011-09-29
揭开第一道面纱,它是家最市场化的央企;揭开第二道面纱,它是能够把企业做成产品的公司

企业,也是产品

    有了市场化的理念,有了企业要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文化基础,并不意味着华润就能在市场上立足,并实现迅速成长。

    实际上,直到今天,很多人看不懂华润的一个原因,是说不清这是家什么样的公司,它的主业到底是什么。在华润旗下,有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啤酒企业,有四处出击的房地产公司,也有进入晚、发展快的水泥行业……

    华润自己把公司的七大战略业务单元称之为“七彩”,即:消费品(含零售、啤酒、食品、饮料)、电力、地产、医药、水泥、燃气、金融。“华润七彩”和17家一级利润中心、1,200多家实体企业一起,构建起2010年在《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位列第345位的华润集团。这些业务,彼此之间关联性并不强,从资源占有型业务到消费导向型业务,什么都有。以至于宋林经常会遇到认为华润是零售商或房地产商的人。

    实际上,在华润的历史上,它做过的行业还不仅仅是这些。“除了卖军火、贩人不干,其他的华润都干过,比如卫星。”宋林说。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与华润原来负责内地各个行业的进出口业务直接相关。在转型之后,如何寻找最佳的业态组合?筛选行业的标准是什么?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华润走过了近十年的道路。它的成功,意味着后来找到了最佳的答案。而能否看清华润的主业,则是认识这些问题的关键。

    首先,华润是一家多元化企业。“除了通用电气,世界上没有其他多元化企业成功的模式可以参考。”宋林说。多元化企业的产品到底是什么?华润给出的答案是:其一,多元化企业的产品是由其投资的行业企业生产出的,如水泥、啤酒等;其二,也是更重要的,“行业中企业,也是华润的产品。”宋林说。

    他表示,以零售行业为例,华润万家这个企业本身就是产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是可以出售的。“多元化企业中的企业是组合式的、动态的,不是固定的。”据宋林介绍,华润的多元化是被市场逼出来的,企业垄断地位被打破后,它提出了“有限相关多元化”的道路,即“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华润做强了啤酒产业,还控股了著名时尚品牌Esprit。

    Esprit的进入与退出,充分体现了华润以企业为产品的理念。与Esprit的合作,是思捷环球董事局主席邢李自己找上门的。华润出资5,100万港元,以51%的股份控股,负责企业管理,邢李保留49%的股份,主要负责设计和供应链管理。双方自1996年开始合作,到2010年时,由于邢李已经退出,华润判断Esprit未来增长空间已经不大,同样选择变现股份退出。不到15年时间,华润以5,100万港元的投入,以38亿港元完美退出。

    “华润选择行业投入,进一步孵化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使其成长、壮大,再选择合适的时候卖掉。这就是华润以企业产品为产品的生产链条。”宋林表示,在华润发展的过程中,卖企业比卖产品赚钱的多。

    在这样的生产链条中,宋林判断行业进退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个行业是否盈利,而在于这个行业能否做大。华润万众是华润投资4亿港元打造的移动电信公司,到2006年卖给中移动时,售价已高达37亿港元。宋林说服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买下华润万众的理由是,中移动借此可以在香港充分发挥其漫游优势。而宋林卖出它的理由,则是华润万众根本进不了中国内地市场,没有做大的空间。“实际上,华润万众一年有3个多亿的盈利,但香港只是一个六七百万人口的市场,只能算小生意。我们把变现后的资源用到内地,寻找能够做大的行业。”他说。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