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炉的摇篮
这东西刚出来的时候似乎什么也不是——不过是一块又扁又圆的大钢片:它被名副其实地称为“白片”。这块白片由机器人传送,先在润滑剂里浸泡,再送到冲床上冲压、焊接、修整,再涂上带电的色釉,加温至1,700华氏度(约927摄氏度),然后按要求成型,最终的形状有的像水母的伞状体,也有的像飞碟,它们都是韦伯牌(Weber)烤肉炉。
这些烤炉与乔治斯蒂芬公司(George Stephen)的产品没有什么两样,但它们由机器人制造,速度更快,采用了静电涂料,有一部分还发送到了地球的另一面。街区的居民都想拥有这样一个烤炉。乔治斯蒂芬是芝加哥的一家金属制品公司,它最早用钢底板制作出海岸警卫队的浮筒。早在1952年,它就开始生产烤肉炉了。它还是韦伯兄弟金属制品(Weber Bros. Metal Works)的股东之一。
烤肉在乔治斯蒂芬公司做烤炉之前就有,但在那时,美国人并不像今天这样地喜欢扎堆烤肉。今年,有90%的美国人在7月4日独立日这一天吃烤肉,70%的美国人有烤肉炉,在这70%里又有三分之一拥有不只一个炉子。在美国售出的烤炉中,一半左右用木炭烤炉,其中大部分是韦伯牌的。烤肉似乎是美国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但在韦伯公司创立之前可不是这样。我们必须补习点知识,而迈克·坎普斯特(Mike Kempster)知道我们需要学习什么。
坎普斯特是韦伯-斯蒂芬公司(Weber-Stephen)的执行副总裁,已经为公司工作了41年。他在20世纪70年代加盟公司,一开始在店里做演示。很快,针对这种锅,就有了使用手册、食谱及培训课和广播节目。韦伯也成长为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美最大的炭烤炉品牌。据壁炉、庭院和烧烤协会(Hearth, Patio and Barbecue Association)称,目前在美国,每年烤肉厨具的市场规模是22亿美元。
回到位于伊利诺伊州亨雷市(Huntley)的这个组装工厂。这些烤炉经包装后发往世界各地,其中一些来到了印度的杜蒂戈林(Tuticorin),再发往班加罗尔市,在市区的韦伯体验中心组装起来,它们在那里被用来教印度人学习烤肉。席瓦·坎达斯瓦米(Shiva Kandaswamy)把钳子递给顾客,让他们拿钳子给炭加热。他们一起站在一个火热的烤炉边上,思索着这项新的消遣活动。坎达斯瓦米说:“在印度市场,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存。”不利因素是:“印度人基本吃素,户外活动不多,家里没有后院,男人不下厨。”有利因素是:“我们烤秋葵,茄子,鱼,披萨饼。明年,我们要在德里开设另一家中心;我们不仅卖烤炉,我们在推销一种体验。”韦伯最小的一款烤炉Smokey Joe特别受欢迎。在公司最新的市场——中国,这款产品的销量最高。这种便携式烤炉高14.5英寸(约36.8厘米),适合放在北京楼房的阳台上。 ——Ryan Bradley
译者: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