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能董事长:煤炭企业不转型是死路一条
《财富》(中文版):一个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尤其他有机增长和非有机增长结合在一起,生长迅速,需要大量招聘,对它的管理人的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山能目前可能就处于这个阶段,我们管理层在管理上有没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卜昌森:您这个问题对于大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大企业和小企业,原来和现在是有着根本不同的。所以说,小企业和大企业,传统管理和它的新兴管理主要在两个方面,原来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和管控,这是一个理念上的不同。
我们原来常说的一句话叫管理管理,你管它才理。我们公司有一句话人盯人,人看人,手拉手,口对口,你不来,我不走。这是原来的概念,他说的这种管理只要具体管到人,要看到事儿,要看到物。现在企业别说那样了,就算到矿上,不下井的话你也根本做不到。现在重点是管,在制度、流程、文化这个方面,就是通过有效的制度,通过现代手段来管流程,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有办法管理,靠制度办事,通过信息化24小时集中监控。
现在我们能源集团路有调度指挥中心。新疆、贵州的哪个矿山留下来多少个人,头有几个人,哪个部门几个人我一清二楚,哪一个点的瓦斯,现在是多少,温度是多高我一清二楚。
《财富》(中文版):一个成长中的企业如何构筑起自己的文化。进行海外扩张时面临文化冲突时又怎么解决?
卜昌森:首先,文化现在大家都谈,谁上来讲文化是体制灵魂,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像一个人没有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都在这样说。实际上文化是内生的,文化是不可复制的,绝对不能拿来就用。不可以复制但可以拿来借鉴,可以学习。
我举个例子,什么是文化?一个大的建筑物,是什么把它做成的?水泥、石子、沙子、钢筋、混凝土。但是谁把它黏合在一起的?水,如果没有水,水泥是水泥,沙子是沙子,你怎么也不能把它生成钢筋混泥土。谁把它起到这个凝聚的作用,把它组成了钢筋混泥土,现在你看见水了吗?没有水。
我经常比喻,一个企业的文化犹如建筑物中的水。它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是内在的,它根据整个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熔化进去了,这是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走出去”以后如何融入,这就是不同文化的冲突。包括新疆,有给我们拉矿车、开吊车的为主;在贵州,很多民族的,这个文化就完全不一样,这个时候你必须尊重它的文化,首先是保留我的文化,我要你来接受他,但我更要尊重你的文化,尊重你的习俗,同时要利用他的文化。
按理说一个企业只有一种文化,不能有两种文化,但在组织过程中有一个逐渐融入的过程,并且不同区域要融入不同的文化。
中国很多企业“走出去”以后,由于不了解当地的文化,当地的习俗,我们损失很大。我举个例子,有一家企业在澳大利亚,在山坡上修了一个水池子。这个地方没有住人,所以不设护栏也不会有人掉进去淹死,因此就没有设。工程都弄好了,人家来验收了,说这套设备不合格,要推倒重来。问为什么?说你没有设护栏。为什么需要护栏,也没有人来?人家说,人可以不来,动物可能来。
这看起来是一种法律的不同,实际上是文化意识的不同。
《财富》(中文版):这两年中国企业走到海外,我们的负面案例,失败的教训还是很多的,有很多是对西方人士管理制度方面的政策法规不是特别了解,还有税务制度,山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经验和别的相关企业分享?
卜昌森:应该说山东能源是个新企业,国际化进程刚刚起步。我个人有种感觉,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的风险点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突然跟中国很友好的国家变得动荡了,出问题了,这样的国家第一是政策。
第二,法律。我们老是用我们国家的一些什么来理解他那是完全不行,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不一样的。第三是习俗、民俗。
除了这些就是税务、税收、财税,再就是程序。这些有了,确实为了防止失误,还要特别注意,因为现在很多人愿意给中国人合作,中国有钱出去什么,严格按程序,前期的调研、论证等工作要舍得花钱,要在知名的中介机构,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来进行尽职调查,也得防止上当受骗,就是经营伙伴这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