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威传奇
在半导体产业链,王文银已经开始布局谋篇。“我们现在并购的公司一种是大但是黔驴技穷的,用的是它的产能;一种是刚刚起步、小而美的,用的是它的技术。”
小时候,王文银的爸爸妈妈要把他的书本卖给农村里扎鞭炮的人,王文银说:“别给我卖了!说不定将来我成为大人物呢!”现在,王文银的小学和中学课本都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排得整整齐齐,而他也是一位《财富》世界500强的创始人了。我问“正威”这个名字的含义,王文银说:“我们希望做一家很正直的公司,能够威名远扬。”
说起正威的英文名字Amer,我问这个词是不是来自“American”。王文银笑着点点头:“当时年轻气盛,想要创造一个像美国一样富有的帝国。我们还有一家公司叫Ican,加在一起就是美国。”
读书笔记与绩效考核
王文银的办公室里,可以摆东西的地方全都摆着东西,而且全都摆着一样东西:书。一年365天,不算报纸和杂志,王文银至少要看100本书。那些属精读之列的书,封面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他的感想。随手翻开书的内页,里面布满了红色的、黑色的字迹和圈圈点点。工整的字体让人以为这是出自一位老书生之手,但实际上,这位主人谈起铜的电解过程和IPO,也一样滔滔不绝。
出差5天,王文银写下了十来页的读书笔记。有人把他评为“皖籍首富”,王文银心里很不高兴。于是,他在一页纸上用红笔写下这样一段话:“上帝为了让你付一帖药才让你生病一场。”
看过一本书之后,王文银把他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下来,贴在手机的背面,留个一两天,记住之后,撕掉再换上另外一张。“功夫都在功夫之外。”他说。
王文银把这些内容叫“段子”。只要一开口,各种段子都会从王文银的口中熟练地冒出来。从荀子的名言到白居易的诗句,从富兰克林到德鲁克,从唐宋八大家到中国梦,信手拈来。
不仅王文银有段子,正威的很多员工都能脱口而出。我就听到了一个: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些段子大部分来自王文银,但是也有来自普通员工的。比如:这是一个恒星快速陨落、流星份外拥挤的时代。王文银很欣赏这句话,把它抄了下来。
王文银自己读书,写读书笔记,从中获益匪浅。他还把这条列入公司的管理制度,将读书笔记纳入年终绩效考核。读书笔记写得不合格,不仅会被罚款还会在公告栏公布,优秀的会奖励一百元、一千元到一万元不等。有一名文笔很好的员工因为敷衍塞责被王文银给了59分而被罚款。
在王文银家里,专门有一面墙贴着中国失败企业家的案例。“一个聪明的人会把别人犯的错误当成自己犯的。”王文银说。
手下的老总们经常到王文银的办公室来借书看。王文银则要求他们每个月给自己推荐一本精读的书,如果他们忘记了,王文银还会去问他们要。王文银最近精读过的一本书是台湾统一集团创始人林苍生著的《随便想想》。
王文银访谈录
熟悉王文银的人评价他是“为梦想而生”,他是盆栽高手,他认为企业的最高境界是“想倒闭都难”
问:明年是正威成立20周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打造出一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这是中国商业历史上的奇迹,在全球的传统企业中也不多见。您实现了很多中国优秀企业家的梦想,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成功之道?
答:战略决定未来,组织决定成败。企业一定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企业家一定要有战略有战术、有理论有实践、有眼光有能力、有王道有霸术、有宏观有微观。不懂战略不懂理论、不懂王道没有眼光,企业走不远;没有战术没有实践、没有能力没有霸术,企业走不动;既要宏观无限大,又要微观无限小。企业家最终要达到一种参禅悟道的阶段,创造一种和美创意恒久的境界,让正威像教会一样具有持久力,像军队一样具有战斗力,像家庭一样具有稳定力,像学校一样具有学习力。这样的组织结构,你说它能做不好吗?
一位企业家围绕一件事情转,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最后全世界都围着你转;一位企业家围绕着全世界转,什么都不做,最后全世界都抛弃你。企业家最重要的是对市场的深刻感悟、精准判断。如果你对市场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没有了,这家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问:您从一个人开始创业到现在掌管一家《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说说您的管理风格?
答:一家优秀的公司,一定是风平浪静、春风化雨。就像一张庞大的、智慧的网,任何外来的东西经过这张网的过滤,不好的东西烟消云散,好的东西自然会留下来。
我和别的老板不太一样,我只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只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别人能做的事情,我绝对不去做。哪怕他们做的成本比我高,我也不去做,给他们舞台和平台让他们去历练。有些公司越做越小,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老板那个大圆里的小圆,最后这家公司就会变成一个侏儒。企业一定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我们公司里所有的专业人才都比我强。我就是一个魔术师,一个导演,一个教练。
我们的管理模式是我是主席,下面有十个副主席、几十个总裁和几百个总经理,但我只管十个副主席。做企业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你真的悟到那个东西,还是挺容易的。其实我可能是全球最轻松的CEO之一,经常去剪盆栽,收藏红木、玉石。
问:现在不少中国企业家热衷于海外并购,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我们要并购一家企业,可能提前5年甚至10年就开始关注它。等到机会来的时候,等它跑不动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吃了。
我们从来不做没有准备的事情,不是说机会来了就去并购。我们只找我们需要的东西,别人送上门的东西我们不一定关注。我们只并购两种企业:一种是很好的,非常有创新能力的;一种是最差的,把它的产能盘活。我是韩国的美容师,三刀下去,一个大美女就出来了。如果我三刀割不出一个美女出来,我就不去并购。(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