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界老牌巨头挑战穆斯克
波音公司改进了企业文化,利用航空飞机上的创新来追赶行业新贵。
规模2500亿美元的航天工业正在面临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所描绘的挑战。
老牌的国防承包商,比如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统治了市场几十年,但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新的挑战四面袭来,它们不仅来自发射立方体卫星的初创公司,还有由亿万富翁伊隆·穆斯克和杰夫·贝索斯支持的发射大型通讯卫星、执行载人航空任务的强劲对手。
这些新加入市场的公司起初并未得到重视,但它们逐渐证明了自己成本低廉的飞机一样可以翱翔,并从传统厂商那里抢走生意。上周,穆斯克的SpaceX成功让自己的火箭在海里的一艘驳船上降落,这是一个突破性的时刻,这种可重复利用的技术可以减少发射成本。
在波音,更轻更快的转变正在挑战建立于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成本加利润”合同之上的文化。这种文化强调安全、大量和全面,而不那么重视速度和削减成本。
两年前,政府转而在太空出租车项目上采用了固定价格合同,并接受了SpaceX和波音的投标,这让波音感受到了压力去适应改变。此外,杰夫·贝索斯支持的初创公司Blue Origin展示了一种可以返回地球的火箭,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公司也加入了这场亿万富翁的竞争。
在上周末,麻省理工学院(MIT)新太空时代的会议上,波音全球著名的南加州研发中心的主任纳维德·侯赛因表示,公司仍会在未来不断发展壮大。
侯赛因的话听起来有点保守,这次发言正是在SpaceX的火箭着陆后一天,面对的是一群主要由初创公司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与学生组成的听众。在追捧穆斯克的热潮中,侯赛因提醒听众,波音早在1993年就展示了可以着陆并回收使用的火箭。这种火箭名为DC-X,是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 Douglas)制造的,该公司于1997年被波音收购。
侯赛因表示:“这一概念已经得到过我们的证实。我们已经做好了竞争的准备。游戏时间到了,我们要做什么呢?”
但是侯赛因的解决方案可能尚未折服克里斯坦森和他颠覆理论的许多信徒。侯赛因解释道,波音的重大举措是借用在787飞机上创造性使用的复合材料,试图将其技术用于制造火箭部件。由于复合材料可以取代更沉重的金属材料,因此得以大大减少火箭的重量,从而降低将其发射至预定轨道的成本。
克里斯坦森认为,把一项昂贵的创新从一个推进缓慢的巨大项目应用至另一个,并不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策略。他更倾向于让大公司建立独立自由的附属机构来推动创新,与初创公司竞争。
但是侯赛因给类似这种复合材料技术的重大创新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进行了辩护。他设想:“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改变航空市场的竞争局面。”
波音这个空间项目的第一个产品是一个复合材料的密封燃料箱,它比铁制燃料箱要轻30%,成本要低25%。
不过这个燃料箱还没有准备好加入波音的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这个航天飞机替代计划准备在2020年初将人类送入航空轨道。
与此同时,SpaceX希望最快在明年把宇航员带入国际空间站,而Blue Origin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射无人驾驶的商用飞船到较低的轨道飞行。
译者:严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