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却用来留遗嘱;AI的场景,你判断对了吗?

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却用来留遗嘱;AI的场景,你判断对了吗?

杨安琪 2018年12月16日
2018年的《财富》全球科技论坛过后,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接受了《财富》(中文版)的独家专访。当前,IBM正处于公司过去107年历史上最严峻的一次转型。陈黎明并不避讳这个话题,他引述IBM历史上的多次转型,并表示,IBM在过去几年中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比历史上任何一次转型都要困难。虽然向人工智能、认知计算和云计算的转型之路难免颠簸,但IBM董事长罗睿兰今年年初宣告转型完成,现在进入加速阶段。

人工智能现状:应用场景与技术同样重要,一些场景已经实现闭环

陈黎明:如果没有多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研发上的积累,就不会有今天各种人工智能应用百花齐放的成果;当然,如果AI没有商业化的成功,也不会有投资参与和对技术研发持续的投入。

AI在一些领域内可能已经出现闭环,有一些领域可能还仅仅是个开端。AI技术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我们通常把它称为认知计算,认知计算即机器要具备四个不同的能力:理解、推理、学习、交互。

如果机器具备其中的某一项能力,你说它就不是AI,也不一定。比如说车辆进入小区,过去都是要抄牌号,现在根本不用,都是自动识别,车牌号多少,几点几分进来,几点几分出去,机器都会知道,其实这就是识别技术。过去要做到这一点都很难,现在很容易实现,这项技术已经实现闭环。但是很多很复杂的应用场景,我想还是得要一段时间发展成熟。

数据保护和安全:公司应该自律

陈黎明:AI发展的驱动力当中,数据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驱动力。正是因为有了海量的数据,使得机器有了自我学习的可能性。可以说,大数据为AI提供了养料。

但是,我们今天通过互联网所能够搜索到的数据,大概占总数据量的20%,80%的数据是没有办法通过互联网收集到的。也就是说,很多数据掌握在大公司手中,在它们的防火墙后面。

今天的数据的利用量,有人曾经说过,大概有12%左右,也有一些人认为可能12%都不到,总之,我们今天的数字利用率不是很高。如何化解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是挖掘数据潜力,尤其是挖掘防火墙后面的数据潜力。第二,如何做到数据的共享,这是一个更大的命题,你如何让一些企业、政府机构、社会大众愿意在安全可控、法律保持健全的情况下,做到数据共享,这是一个需要去解决的命题。

关于数据隐私,有的时候有人讲中国人对隐私不太敏感,我觉得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不是说我们不注重隐私,有的时候是被迫无奈没得选择。因为没有人愿意在使用一款App前阅读冗长的法律条文,我们在大多数时候不得不选择默认同意。

这时,企业就需要自律。企业要有社会责任,要有数据责任。客户的数据属于客户,客户数据所产生的价值也是属于客户。当然,用户的隐私属于用户,而不是属于这些企业。关于数据,IBM一直有自己的原则,就是“客户的数据属于客户”,IBM不会去碰,由数据产生的价值也是属于客户。

Watson:遵循自然规律,从不成熟到成熟

陈黎明:Watson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多实际应用,比如说 Watson for Oncology,就是Watson肿瘤解决方案在中国的一些应用。

从医院的角度来说,我们早期把人工智能运用于肿瘤辅助诊疗的时候,只能为4个不同的肿瘤提供治疗建议,现在可以针对13种不同的癌症提供治疗建议。很多一些著名的医生,比如乳腺癌领域里知名的江泽飞教授,他在采用Watson肿瘤解决方案这一方面就很有心得,他觉得Watson有很大帮助。

谈IBM转型:这次是最艰难的一次

陈黎明:IBM在历史上经历过至少四次重大转型。在我看来其实不止四次,比如说最早的一次转型, 就是由Thomas J. Watson引领,他在1914年被任命为总经理,对整个业务进行了一个重新的规划,那次实际上可以被看作第一次转型。

当时IBM有切肉机、磅秤、奶酪机、咖啡研磨机,各种产品都有,也有跟计算相关的产品。但Thomas J. Watson认为,未来科技将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把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压缩在计算领域。这其实就是一次重大转型,是科技路线的一种选择,使得IBM进入了计算时代。

我到IBM的时间不到四年的时间。在我看来现在是最困难的一次转型,从目前来看,罗睿兰董事长做得非常成功。中国的情况跟全球的情况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来之后,在内部曾经做过一个“3+3”战略。第一就是如何重塑我们的核心业务,比如我们传统的硬件软件、传统咨询、技术服务这方面的业务。让它们能够进入新领域、新应用、新行业、新的地域,重塑它们。第二个就是加速在新领域里的一些发展,比如进入到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安全、认知计算,进入到新的领域。这也是IBM转型的方向。第三个我们叫Bold Play,即大胆的尝试。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要做一些大胆的尝试。

谈到场景:爱迪生也判断错了

陈黎明讲了一个故事。“你知道爱迪生是怎么发明留声机的吗?”接着他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想到的是“这个东西可能会用于留遗嘱”。

可实际上,发明留声机后20年,并没有人为了留下遗嘱而购买留声机。相反,它被用于灌唱片。爱迪生的第一反应是:这项伟大的发明怎么会用来灌唱片?他不屑一顾。直到后来,爱迪生也承认灌唱片才是留声机真正的应用场景,使这项科技有了生命力。

说完这个故事,陈黎明也表明了他的观点:“AI也一样,如果说你仅仅是个实验室的技术,不能找到应用场景,不可能会有生命力。”(财富中文网)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