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今天,人工智能的明天?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的快速兴起,以及更快的崩塌,给其他新兴行业敲了警钟。但分析人士认为,共享单车现象尚未引起整个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反思。
谁摧毁了共享单车王国?
共享单车公司Ofo的创始人是北京大学自行车俱乐部的几名会员,2014年创办伊始,Ofo一炮而红。2017年最火的时候,几轮筹资后,Ofo公司的估值接近20亿美元,并且把业务扩展到了20几个国家的数百个城市。
Ofo不是市场中的唯一玩家,来自摩拜和小蓝车的竞争引发了一场不惜巨亏争夺市场份额的竞赛。
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师林宸看来,导致该行业难以为继的崛起有两个因素:产品特色易于模仿,投资人过于狂热。
“单车毫无知识产权可言,而且几家公司互相之间全面抄袭,所以大家只能在价格和利用率上展开争夺。”林宸说。因此,由投资人推波助澜的扩张以及争夺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的欲望,便成了通往成功的既定方针。
“投资人助推共享单车初创企业加快发展速度,超过竞争对手,打入更多的城市和地域,投放更多的单车,甚至从不考虑盈亏平衡点。”林宸说。
2018年,这些初创企业烧了数十亿美元的结果就是:即便几家顶级的公司也无法实现盈利。同年7月,法院发现Ofo公司已经无力偿还债务,而且拒绝向多达1500万的用户归还押金。
摩拜公司则被饮食快递巨头美团点评所收购。后者看重的是其数据,而不是其业务量,很快美团就缩小了摩拜的业务量。除Ofo和摩拜两家昔日的行业巨头,至少还有另外五家公司宣告破产。
“今年及明年,你会看到大街上有越来越多废弃的单车,这是巨大的社会成本。”林宸说。“这些公司没有财力去清理它们,因而几乎成为一大社会负担。由谁来处理这一大堆钢铁和其他金属?”
尽管前景黯淡,却也不乏新入围者使共享单车再次燃起微光。最近,一家名叫哈啰出行的后起之秀在较小城市里投放较少数量的单车,由此建立用户群的做法取得了成功,并计划把业务扩大到电动单车领域。
人工智能公司面临同样的命运?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与各行各业融合”成为加快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要义。在制造业、金融、家居、教育等九大行业,中国开启了一场以人工智能的“鼎新”带动传统产业“革故”的热潮。
和共享单车不同,人工智能并非低门槛行业。但人工智能行业和曾经的共享单车一样,陷入了红海。近年来,专注于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深度学习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纷纷创立。同时,创业者们还要面对来自BAT,甚至规模更大的国际企业的冲击。
投资人的狂热加剧了行业竞争。据猎豹全球智库统计分析,自2000年以来,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数量已持续18年上涨,在2013年至2018年出现大爆发,融资金额和数量直线飙升,且2014年后这一数据还以接近50%的幅度在增长。
在2019版的胡润全球独角兽排行榜上,中国在人工智能业占了15个席位。而一度上榜的摩拜和Ofo如今市值只有当年的一个零头,哈啰出行则成为胡润榜单上唯一的共享单车独角兽。共享单车已不可和人工智能同日而语。
“没有人质疑过共享单车热背后的投资模式。”北京咨询公司航点亚洲创始人亨里克·博克说。如今,大家又转向了新的热门领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公司。这类企业也许看起来和共享单车几无共同之处,也许事实会证明它们是更好的投资标的,但这些差别也不妨碍又一轮兴衰循环的重演。
“许多人容易被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表象蒙住双眼。而事实上,如今在任何领域赚钱都不容易,即便是在中国。”博克说。
回看昔日共享单车,上海私募公司开元资本董事总经理布洛克·希尔维斯认为, “高科技产业的教训并非是问题的真正所在。谁也不能去责备那些接受大量投资的公司。”然而事实是,“退出机制变得越发难以行得通了。这会让风投和私募投资人冷静下来,他们应该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和创业者采取更加清醒的态度。” 希尔维斯说。
投资者确实更清醒了。根据猎豹全球智库的数据,2019年成为人工智能资本环境冷与热的分水岭,去年人工智能的融资数量和融资金融出现大幅下滑。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金额由1484.53亿下降至967.27亿,下降幅度达到34.8%,融资数量也由737下降至431,下降幅度达4成。
人工智能是重蹈共享单车的覆辙,还是冷静下来,走出不同的轨迹?(财富中文网)
本文改编自“一场豪赌:共享单车的悲剧可能还会在人工智能行业再次上演”。作者Grady McGregor。原文于2019年12月6日发表于财富网站。
译者:王恩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