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Allan Sloan

华尔街大难临头

ALLAN SLOAN 2008年07月19日

艾伦·斯隆(Allan Sloan)为《财富》杂志高级编辑。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966年毕业于布鲁克林学院,次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院。他是金融领域的资深记者,2008年以“"House of Junk”一文第七次获得财经新闻界最高荣誉杰洛德-罗布奖(Gerald Loeb Award)。
泡沫早晚会破裂,就像眼下的情况一样;而且我们这些普通人将为其买单。

    挥之不去的不是别的,而是金融危机。当前,大银行对于巨额损失的担心正在危及到整个体系的安全,并可能会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作者:ALLAN SLOAN

    目前究竟正在发生什么?为何华盛顿要花费数十亿美元救助华尔街巨头而任由苦苦挣扎的屋主们自谋出路?为何美联储和财政部的反应像是担心世界末日将要到来,而股市却似乎一点不为所动?还有,这一切对于不是金融专业人士的我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好,不要着急,给自己倒上一杯最喜欢的饮料,听我就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我认为将要发生的事情慢慢道来。虽然我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在不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前提下得到解决,但是我也要告诉你,为什么在我报道商业和市场的40年职业生涯中,现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让世界金融体系深感揪心。最后,我还要告诉你,我为何担心造成我有生以来最严重金融灾难的华尔街人士最终只会受到很小的损失,而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以及我们的子辈和孙辈——将为他们的过错收拾残局?

    我们正在因为一个建立于信念基础上的金融市场的瘫塌而吞食着苦果。这一市场严重依赖于借款的支撑,而现在这些借款像小精灵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电影《小飞侠》(Peter Pan)中著名的小仙女一样,只有所有的人都一致相信它的存在时,这一市场才可能存在。市场人士热烈地拥抱种种幻想,如美国房价永远不会下跌,便宜的短期资金用之不竭;因为这么幻想并不是什么难事——对了,还能让自己获利!他们通过创造、买进、卖出那些几乎无人理解究竟为何物的证券,大获其利。他们还通过借取巨额的资金放大收益。

    去年6月,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因抵押贷款担保证券问题破产。从那时起,这些幻想开始破灭。债务市场——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地方——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并进而严重拖累了美国经济,导致了当前的经济危机。当然,我们是否已经陷入衰退,这并不重要。按照国民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专家的定义,衰退是指“整个经济体系范围内发生的持续超过几个月的经济活动重大下滑”。重要的是,我们处于一种危险和糟糕的境地,它已经导致了一种不同于我们习惯于看到的经济放缓的经济放缓。

    本次经济放缓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通常的经济放缓,是经济形势首先变差,继而出现金融问题。本次经济放缓却是市场在拖累经济——这是其至关重要的特点,因为市场比经济更加难以搞定。

    供职于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的权威政治经济学家艾伦•迈尔策(Allan Meltzer)称之为“非同寻常的境况,但并非史无前例”。在美国,这种情况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何时?“1929年,”他说。当时,它导致了“大萧条”的发生。

    不,迈尔策并不是说大萧条——25%的失业率、社会动荡、大规模的饥荒、数百万人的积蓄因银行倒闭而瞬间蒸发——即将到来。我本人也不这么认为,但是,历史先例至少让人感到不安。因此,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它令美联储主席本•贝南克(Ben Bernanke)多么不安。贝南克曾任经济学教授,并且正是凭借着关于大萧条的著述确立起学术声望的。

    学术界现在认为,1929年经济放缓之所以演变成大萧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美联储以收紧而非放松信贷来应对危机。正是有这样的记忆,不难理解贝南克主政的美联储在应对当前危机时为何要迅速降息,并动用一切手段提供流动性。(事实上,贝南克很可能会不择手段。)这位美联储主席绝不会像其前任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还记得他吗?)那样,一次25个基点地小幅降息。

    那么,为何没有药到病除呢?问题在于大多数人从未见过的各个关键市场——大型机构相互间的持续借贷和交易——因亏损、恐慌和不确定性而陷于瘫痪。用技术性的术语来讲,巨型机构“吓得要死”。向市场宣布自己已经完成整顿工作之后,它们又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向市场报告自己持有的证券发生了更大的亏损。这真是“打鼹鼠”游戏一样的财务状况——问题不断地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在这个基于信心的市场出现下滑以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不一而足。我们当前已经在面临的问题涉及到抵押贷款证券、债务抵押债券、贷款抵押债券、金融保险人、结构性投资工具、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拍卖率证券、流动性看跌期权。在你阅读本文之时,其他的东西——我打赌将会是信用违约互换——可能也已经陷入灾难了。

    一位美联储高层人员去年秋天与我交谈时曾侃侃而谈:你认识到你并不知道自己的投资组合中都是些什么东西,那么你又怎么会知道希望管你借钱的人的投资组合中都是些什么东西呢?加之,大型机构因为损失(其中一些与会计规则有关,我在这里不作介绍)而资本不足,并且担心自己无法借到足够的短期资金支撑自己肩头的债务,这些就是信用干涸的原因。

    人们所担心的是——这种担心是有根据的——一旦一个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将引发全球范围内一连窜的倒闭事件。大型机构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大型“交易对手”(这个词是这类机构的俗称)的倒闭,将会拖累全球范围的交易对手。一旦这些交易对手倒闭,又将拖累它们自己的交易对手,这一过程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继续。真是一个沦陷之城。1998年美联储之所以导演了对于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救援计划,原因就在于该基金与其他机构之间存在着高达1.25万亿美元的交易活动。在今天看来,这一数字简直是不足挂齿,因为华尔街创造出了一个平行的银行系统。这一系统中,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及其他实际上不受监管的实体抢走了传统上受监管的商业银行从事的大部分业务。

    但是,两套系统之间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差异。传统型银行有理由采取多少有一点长远的经营眼光:如果搞砸了,你就会丧失信誉,银行将倒闭,员工将失业,并且在乡村俱乐部里将不会有人理睬你。但平行的银行系统却信奉不同的信条:如果你投下一个巨额的,甚至是鲁莽的赌注,只要你赢了,你就取得了经营成功的一年并将得到大笔的奖金——在对冲基金,将得到利润的20%。而如果你在下一年度经营亏损,你损失的是你的投资者的钱,而不是自己的——并且你无需退回上一年度的奖金。就像抛硬币一样,正面你赢;如果是反面,你损失的是别人的钱。

    贝南克和他在华尔街的排头兵——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当然都深知我刚刚所说的任何一点。财务部长汉克•鲍尔森(Hank Paulson)同样如此,他曾任高盛集团总裁。他们所知道的比我还要多——例如哪些机构正在穷尽借款能力并承担着巨额债务,需要靠日复一日地借款来维系。如果你从位于纽约市或华盛顿的美联储办事机构经过,你就能嗅到从中散发出来的恐慌情绪。

    由于处于非常时期,美联储发明了三种新的金融工具,通过它们向金融系统注入金额令人咋舌的短期资金,试图以此安抚市场。这是在美联储多种规模巨大的现有机制的基础上新增加的紧急工具。这三种新型工具是短期拍卖借贷工具、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和短期证券借贷工具,总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必要时还将追加更多资金。这些资金中的大部分不只面向商业银行,还面向投资银行开放,而通常情况下后者是不准向美联储借款的。

    美联储何以能够如此慷慨?很简单。与普通放款人不同,美联储永远不会发愁没有资金——至少我这么认为。它可以在管理货币政策的同时,实际上凭空创造出银行储备金,并按照一定的利率将其放贷出去。这正是美联储的生财之道。例如,据现有最新年度数据,其2006年利润数额高达340亿美元,其中290亿美元上缴国库。通过向其他大型机构融借,美联储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放大其8,000亿美元的国债规模。

    再说财政部。财政部去年冬天计划推动私人企业建立一个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超级基金”,以避免被称作“结构性投资工具”的那些实体被迫在糟糕的市场环境中抛售手中持有的证券。但是,这一计划最终没能成功。今年3月份,财政部批准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以及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ederal Home Loan Banks)购买上千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证券。

    凯雷资本(Carlyle Capital)倒闭引发了巨量的被迫抛售,急于偿付部分借贷的对冲基金也被迫大量抛售,从而导致这一市场上的价格出现暴跌。而价格下降可能进而迫使大型机构作出更大规模的减计。允许房利美和房地美重新入市,对这些市场的问题有所缓解,而放任房利美和房地美规模膨胀,可能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带来新的问题,尽管这两家机构声称要筹集更多资本。但总体而言,这样做是明智之举。

    还要问我的看法吗?还好啦。现在请听我解释为何这一拯救市场的方案的大部分要由我们纳税人来买单,尽管政府并没有向华尔街派发支票。其逻辑如下:假设美联储向需要短期资金的机构提供5,00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这些机构要向本大叔(或者山姆大叔,随便你怎么称呼)支付约2.5%的利率,远远低于其在公开市场上所要支付的借款利率(假设它们真能借到的话)。公开市场利率与2.5%之间的差额,即是我们纳税人赠给它们的礼物。我认为,这总比放任全球金融体系崩溃要好些,但对于那些在市场上升时期大把大把地挣钱、现在却在哀诉亏损的机构而言,这却是一笔金额不菲的补贴。你肯定也会想做这样的事情——利润私有,亏损共担。

    现在说说臭名昭著的贝尔斯登交易。按照交易条件,贝尔斯登的股东将从J.P.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 Chase)获得每股10美元的对价——合计约12亿美元。与假设美联储和财政部胆敢放任贝尔斯登倒闭时他们可能在破产程序中分得的金额相比,这12亿美元的价格真是意外之财。更重要的是,尽管贝尔斯登的债权人在剧变发生之时全然不知并且本应被迫为之买单,但却因为J.P.摩根大通银行同意接受贝尔斯登的债务而毫发未损。

    摩根之所以这样做,全是因为其与美联储达成的一项交易。据此,美联储将向贝尔斯登支付290亿美元,而贝尔斯登将把其300亿美元的财务有毒废物清理出来,剥离到美联储的代理人管理的一个基金。J.P.摩根大通将承担首先发生的10亿美元损失——这是其向美联储做出的妥协。摩根私自将向贝尔斯登支付的价格由最初约定的每股2美元提高到10美元,这让美联储感到既尴尬又愤怒。

    贝尔斯登剥离的那些证券,按照当前的行情根本不值290亿美元——如果它们真值这么多的话,摩根也无需美联储提供资金了。美联储——也即纳税人——将承担290亿美元与这些东西实际所值之间的差额。如果美联储最终因此亏损40亿美元,我不会感到吃惊——但是,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知具体亏损数额。(一旦考虑到这一亏损,你就会明白为何贝尔斯登股东应该停止抱怨“只”得到10美元了,以及为何贝尔斯登的债权人应该为贝南克树碑立传了。)

    一些美联储官员对他们的朋友讲——没错,许多在美联储就职的人也有社会良知和朋友——对于造成抵押贷款混乱以及其他金融过度情况的华尔街人士得以逃脱为其错误承担全责,让公众买单,他们感到非常愤慨。但是,正如一位市场人士对我所说的那样,“难道让贝尔斯登倒闭并承担引发一场可能造成上百万人失业的市场崩盘的风险,是更好的选择吗?”当然不是。根据贝尔斯登新提交的财务数据,其与交易对手之间有约13万亿美元的衍生品交易。一旦贝尔斯登破产,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将破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害也将是灾难性的。

    那么,有什么好消息吗?是的,确实有。投到债务市场上的所有这些资金早晚将能够把事态平息下来。

    但是,代价将是非常高昂的。我们这些谨慎、本份、量入为出且不曾超额借贷之人,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由于美联储降息,我们手中的国债、货币市场基金以及存单的收益率都大幅减少。而且,与外国货币和商品相比,我们的财富也减值了。由于受美联储降低短期利率的间接影响,我们已经看到外国债权人对美元的钟爱程度正在降低。这进而推高了用美元标价的商品的价格,并且即便美联储降低退休人员的收入,也很可能将推升通胀率。

    由于美元似乎在一路走软,且其利率又如此之低,为美国的贸易赤字和联邦预算赤字筹资将越来越困难。美元一直是世界首选的储备货币,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时代即将走到尽头。如果在不久的将来美国被迫按照债权人的要求以非美元货币借款,千万不要感到惊奇。这真的将会是非常难堪的事情。

    在这一段插曲结束后,相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金融机构,我们的金融机构实力将会削弱。要彻底解决美国超额借贷的问题,需要几年的时间,并且借款人和贷款人——很可能还有美国纳税人——都将付出代价。

    那么,这一切之后,我们又将回到同一个老故事之中。无论何时,如果你看到一个金融推动的繁荣并且有人对你说“这次跟以往不同”,别信他这一套。根本不会有什么不同。泡沫早晚会破裂,就像眼下的情况一样;而且我们这些普通人将为其买单。

    译者:郑欢

我来点评

相关稿件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