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信无需提醒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什么是供求法则。但我得提醒你们。经济学的法则都是无法验证的,但相对而言,供求法则比其它法则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内容是:限制供应,则需求增加;若增加供应,则需求减少。
这条规则适用于所有“产品”,从牙膏到iPod,从政客到名人。如果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变得紧张,那么对它的需求就会相应增加。如果市场供过于求,任何一种产品出现过剩,那么人们的需求就会减少,人们也不会愿意再给予很大关注或投入了。
对于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这位内布拉斯加的富豪、奥马哈的圣人,这位资本主义制度下通情达理、风趣幽默而又平易近人的元老,我绝不敢说半点不是。但是,作为他的消费者之一,我必须说,今天早上,他真是无处不在。
周末,我在网上阅读了《纽约》杂志中关于他的文章,文中大谈巴菲特在其年度信中如何幽默,并表示这封深受好评的信并非浪得虚名。顺便提一下,《纽约》杂志向来强硬,那些编辑都不是软柿子,但他们喜欢巴菲特。除此之外,巴菲特和蔼可亲的笑脸还出现在了《商业周刊》的封面上——哦,抱歉,是《彭博商业周刊》。今天,他还登上了财富网,出现在了一篇全是巴菲特式话题的长篇大论中。别忘了,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也对他进行了同样长篇的报道,那个网站附属于一个曾经十分强大、如今萧条不堪的媒体网络。在我们直接竞争对手的有线电视网中也可看到巴菲特的身影,该电视网致力于提供实时商业信息和顶级图表。还是巴菲特,这次他正游走于某地的人群中,接受鲜花和掌声。他看上去有些迷茫,但很高兴。
一直保持乐观,不要担心经济。目光要放长远,没有什么值得过于兴奋的。一切都在改观,但速度较慢。这就是巴菲特。年复一年,他总是让这场游戏看上去简单而有趣。
但是,倘若天天山珍海味,恐怕也会有腻味的一天吧?我可不想见到这么一天:人们说:“什么?又是他?”在我们这个文化里,曝光率过高的名人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即便看上去是常青树的名人也不例外。当巴菲特还算是珍稀时,我若有机会在媒体上见到他,会有一种十分特别的感觉,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珍视这种感觉。如果巴菲特这款高档产品变成麦当娜(Madonna)、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乔纳斯兄弟(Jonas Brothers)那样,我将会无比痛心。
相关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