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将新能源汽车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时,业界为之欢欣鼓舞,而比亚迪公司(BYD)也被视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大家普遍认为,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汽车厂商迎来了绝佳的机会,将凭借其在电池领域的优势成为一家成功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甚至连沃伦•巴菲特也向比亚迪投入了巨资。
迄今为止成果如何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刚刚发布了2011年的相关数据。201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达到1,850万台,比2010年增长了5%。十年前,这个国家的多数人还在骑车上班,因此,这个成绩足以让人惊叹。但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日子就不那么美妙了。去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仅售出了5,579台;混合动力车的表现则更糟糕,只售出2,580台。这份惨淡的成绩单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中国2011年汽车总销量的0.04%。
我想,这也显示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个行业要想快速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其中一条是,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必须大幅下降,而迄今为止,对新能源汽车购买者的补贴额度根本不足以使这种类型的车具备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必须为这些需要充电的汽车建好基础设施,同时,这些设施还必须遍布各个城市和地区。购车者不会去买一台只能在家里充电的车;大多数中国人住在公寓楼里,要想在街上找个地方充电实非易事。
实现这种前景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短期内恐怕没有希望。一项粗略估算表明,政府需要发放555亿元的补贴,才能使新能源汽车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使其在一年的汽车总销量中占到5%的份额(这个计算的基础是一个保守的假设,即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溢价为33%)。而修建充电站的成本将更为昂贵。这两笔巨额费用的大部分都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买单,但当前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增长放缓、债务高企。因此,政府预算短期内不太可能划拨这类资金。
传统汽车的爱好者现在大可放宽心了。而其他人则可以继续“享受”污染的空气和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当然,更好的选择是——坐地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