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美国,这让人想起2002年4月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胡锦涛首访美国。这两次访问看上去十分相似,但其实有很多不同之处。
当年的胡锦涛对美国人来说简直是个“谜”,因为他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近十年,而且有几年还担任国家副主席,但却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那次访美是他首次在美国公众面前亮相,让美国各界人士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位中国未来的最高领导人。当时曾经有个笑话,说美国总统布什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后出任国务卿)第一次向他汇报胡锦涛来访时,布什竟然不知胡锦涛是谁,问她 Who is who (Hu)?
习近平已经不是“谜”
十年后的今天,华盛顿又迎来了一位中国副主席。美国公众对习近平仍不熟悉,免不了有人会问 Who is she(Xi)? 但官方和商界对他并不陌生,因为习近平在出任地方官员时曾经访问过美国,去年还接待了访华的美国副总统拜登。习近平此行,美国各界领袖已做好与他打交道的准备。
采访中国领导人的这类外访有难有易,对无缘上专机、听不到内部吹风的大多数记者来说,每次都是一个新挑战。我在美国工作的十几年中,几乎从头至尾采访了中国领导人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历次访问,遇到的困难之一是如何提前掌握领导人的行程。这是为了提前预订机票和酒店,预先租车,以免赶不到现场。
估算太准被官方查问
中国官方的一贯做法是,只宣布领导人外访的时间段,不事先披露具体行程。在互联网普及之前,我主要通过打电话问朋友来了解、判断、确定领导人的行程,这要靠平时“广结善缘”才能做到。各地的新闻界、政界、商界友人往往能提供当地的点滴信息,例如芝加哥商界哪天将举办大型餐会,欢迎中国领导人;旧金山侨团领袖已经从总领事馆得知哪天将到领导人下榻的酒店参加合影;几个美中友好组织哪天将在华盛顿举办晚宴,邀请中国领导人前往演讲等等。将这类信息汇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终便可得出一个比较可信的行程表,甚至连餐会入场券价钱都能打听出来。
有一次,我写的一篇关于中国领导人访美的预告消息还差点给我带来麻烦,原因是北京有关人士见到报道之后,怀疑有驻外机构的消息灵通人士向我做了通报,违反了外事纪律。这当然不是事实,但我是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布什提出“第二次握手”
说起十年前采访胡锦涛的美国之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拍照那一幕。2002年5月1日,我和二十多位中外记者分两批从白宫玫瑰园经玻璃门进入椭圆形办公室,我被安排在第二批。当我们进去时,布什对胡锦涛说,“又来了一批记者,我们再握一次手吧。”两位领导人就这样为我们“表演”了“第二次握手”,布什显然非常了解记者的工作,并愿意主动配合。
在布什说话前我已经拍了一张照片,在他们握手时我又抢拍了另一张,而且恰好拍到两人手未握实的那一刻。第二天,见到自己拍的照片上了报纸头版(见下图),我有点喜出望外。首先,我用的是没有连拍功能的第一代傻瓜数码相机(佳能PowerShot G1),比通讯社记者的专业机差远了,但拍出的照片还不错,再次证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是武器。第二,通讯社发的照片有可能比我拍的好,但编辑选用自己记者的照片是对一线同事的一种鼓励,同时也是在显示一家报纸的实力,因为能到椭圆形办公室做现场采访的外国记者毕竟人数有限。
我很幸运。
相关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