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技术掘金

必火的应用,理想的电视

熊伟 2012年02月21日

熊伟,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现任《中国信息化》杂志执行社长,电子工业出版社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微信公号:蛮夷大熊。
市场呼唤理想的电视。智能电视必将成为2012年消费电子和互联网的双重焦点。

    曾经有个帖子,标题大约是《你还能见父母多少次》。作者说,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工作的城市定居,和父母远隔千里万里,每年顶多探访一两次,虽然自己尚且年轻,父母也不算老,但计算见面的次数,竟然可以清楚地数出来了。

    说的人一语中的,听的人哑口无言。这个帖子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因为它的内容如此重要,结论却又如此残酷,而且想不出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

    虽说如今的视频聊天增加了交流信息量,但和语音电话相比,并没有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即使和父母视频连线再多,也难以弥补不能分享生活带来的缺失感。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这种源于情感的根本需求,会让此刻还在实验室里的技术很快进入市场。

    几年前,我从来自不同机构的开发者那里听到同一个主意,简单地说,就是分处两地的屋子,各有一面墙是显示器,显示对方室内的影像,让使用者好像住在同一套房子里,一举一动互相看见,轻松聊天,只是不能走过去。

    借用建筑学的概念,这种实时分享生活情景的方式,可以叫做“远程在场”。但是要在家里装一面墙那么大的显示器,散热问题不好解决,价格也很高。开一扇窗是两全其美的办法——需要在全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上才能看得的两个地方,两间屋子,各开一扇窗户,彼此能看见。

    不过,想想墙上挂个窗子一样的显示器,不就是电视吗?所以“远程在场”应用的条件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挂在墙上宽度超过1米的电视;都能接入互联网;传输大幅面视频信号需要的带宽;摄像头。

    接下来还需要的,是一些改进交流体验的技术。我想到两个:一是改进麦克风的自然收音效果,把使用者从固定的位置解放出来,让他们在屋子里站着坐着走着说话;二是改进眼神交流,不能像一般视频聊天一样,彼此俯视。

    前一个,通过选择适用的麦克风就可以解决,后一个,国内现在已有人在做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陈益强研究员介绍过正在研发的“自然眼神交互”技术,视频聊天的摄像头有两个,捕捉现场的空间深度信息,通过处理这些信息,把拍摄到的画面旋转一个角度传输出去,模拟出双方都看着对方眼睛的效果。据说实验中确实能实现眼神交流。

    “远程在场”成了普及的应用,很多有趣的应用就能以它为基础。拿起拍子形状的游戏手柄,打一场羽毛球怎么样?或者在屏幕上指指点点,下一局棋,边下边聊天南海北的事,喝着茶喝着啤酒,为不许悔棋争得面红耳赤……

    为了支持这些应用,以及方便的视频节目点播,方便的购物(包括视频节目本身的购买),市场呼唤理想的电视。苹果已经进场,谷歌已经进场,索尼等家电厂商也已经进场,智能电视必将成为2012年消费电子和互联网的双重焦点。

    除了后端强大的“云”和前端简洁的用户界面,有些小的技术细节也会影响竞争战局,比如说不用到电视机背后插拔的输入输出,尤其是高品质的音频输出;同时,最好既能接有源音箱也能接无源音箱;甚至用手势就能操作,我们届时就不用拿着遥控器、鼠标和键盘玩杂耍了。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