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退休指南专题
· 改变对生命的态度
· 中国的养老业
· 慈善:以退为进的起点
· 翁以登:没有规划的人生
· 2012中国最适宜退休城市
· 美国五大最适宜退休城市
· 理财:三招轻松搞定退休大计
· 编者的话:抛弃幻想 未雨绸缪
前两天跟一出租车司机聊天。“我跟我姐都离了,都是单亲父母。养老这事能指望谁?就咱这社保?还是自己能干的时候多干点吧。指望孩子?她这么逆反,能不啃老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我和我姐约好了,找个养老院一块呆着,老了还能见个面说说话。”
这话听得让人心下好生凄惶。
2006年初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1.3亿,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2亿。不管身居哪个社会阶层,像这位司机大哥一样对退休生活持悲观态度的不在少数。
先说说钱。有人算过这么一笔帐,退休生活以30年计,以10元盒饭价格计算一日三餐,加上通胀率的话30年的盒饭钱每个人就要100多万元。虽然这更像是保险公司等机构在请君入瓮,但社会保障不力令人人自危。西方国家是国先富人后老,在人均GDP达3万元以后才步入老龄社会;我们是国未富人先老,人均GDP只有3000元就较早地步入了老龄社会。再说说孩子。现在有个词叫“孝能”,说的是尽孝的能力。对1.5亿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孩子就算再有孝心,要一个人养几个老人也是难事。有心无力,孝能不足。
且慢。那个我们为之奋斗多年的退休生活在哪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样的理想生活鼓舞多少人前赴后继的奋力打拼,希望尽早功成身退,享受这样的人生:行走天地间,畅快自由行,经济无羁绊,身体还不错,良人好友相伴左右, 年青时无疾而终的良或不良嗜好可以纷纷捡拾起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好不快活自在。
不过,看看身边的退休人士,梦想照进现实里似乎不那么容易。即便是经济没有压力,子女儿孙绕膝承欢,很多人对退休生活的各种幸福憧憬往往都在退休后半年內消失殆尽,度日如年。
想来退休生活和现在生活的变化主要有三:休闲的时间增多、经济收入減少以及社会关系改变。现在忙碌的我们都向往尽情发呆无所事事,殊不知懒惰的身体与心态必然遭致身心的恶化。除非是赚到盆满钵满功成身退那种,职场人的经济收入自然会因退出职场而減少。要是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也就罢了,多挣多花,少挣少花,怕就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还就别不信,真有人认为只有加勒比的阳光才叫阳光,夏威夷的海浪才叫海浪。最后,社会身份的变化肯定会影响社会关系的变化。若是那呼风唤雨长袖善舞的大法师,生生没了观众着实也是好生寂寞。
这么看下来,究其原因,以上三者不过是诱因,真正决定退休生活质量的都是我们的观念,让我们退休生活索然无味的两个杀手是偏见和等待。
前一阵子我发了条微博是一组国外时尚老太太的照片,尽管白发皑皑,每一个老太太都浑身上下散发着优雅的时尚气息。这条微博引来很多朋友感叹:你看看人家国外的老太太。确实,身边很多长辈多多少少会抱着这样的心态:已然这样,再怎么捯饬也不好看,能凑合就凑合吧。一来二去慢慢就惨不忍睹了。殊不知照片上的优雅美丽绝非一蹴而就,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思想决定行为,习惯改变命运。当美丽成了习惯,一切就自然美丽。举这个例子倒不是想赶鸭子上架的让每个人都如此生活,只是想说明很多的结果来自于定见,来自于偏见。就说这置业吧,与其奋不顾身在一线城市给开发商打工,不如风物长时放眼量。劳民伤财的美加澳新就不说了,且不用羡慕那些先行一步在大理、三亚等地觅下栖身之所的,估计到我们退休时,国内所剩不多的几个好地方也差不多了,倒是附近的京都、越南陵姑湾等地给人更多的遐想空间。
有一朋友在名利场浮沉多年挣下今天这份江湖地位,只是她清醒的认识到这些跟自己都没有什么关系。人到中年时她迷上了中医,至今已自发学习数年,并准备继续系统学习下去。退休以后几处房子的收益可保障生活无虞,她可以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大学稀里糊涂三心二意的学了四年拿了一纸文凭,凭这就能纵横江湖二十年,从现在起我全心全意的学它个十年八年,怎么也比那个有用。根器好的话可以造福他人,根器一般也可以让自己受用无穷。” 这个朋友的决心和行动力让人佩服。
作为一个没有太多目标、计划性不强的人,我对“生涯规划”这类东西一向不置可否,坊间所谓退休生涯规划多是退休生涯财务规划,可是有钱用还得有命花呢。物质上的准备固然需要,心理建设更不可少。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是退休了,幸福生活也不会从天而降。只有抛开偏见,抛开等待,自己对自己负责。而更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