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有争议的企业文化,狼性文化在中国一面招致非议,一面仍广受追捧、大行其道。从2001年任正非大声疾呼“狼来了”,到2012年冬李彦宏在百度“鼓励狼性,淘汰小资”,11年来联想、海尔、安踏均不同程度地染指此道,狼性文化在中国企业界缘何如此盛行不衰?
表面上看,这是企业家危机意识的浮现,出于对行业寒冬的预警和对战略转折的预判。
2001年,华为尚处于前几年网络股大涨催生的春天,任正非却提前预感到冬天,认为世纪之交网络泡沫的冲击将在几年后呈现,网络设备供应产业将步入寒冬,“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狼性文化就是华为过冬的棉衣。11年后,长期垄断的繁荣是否让百度滋生安逸、享乐情绪?这种繁荣的惯性还能维持多久?会否因此错失下一轮机遇而与未来失之交臂?李彦宏已经从移动互联网一日千里的迅猛发展中感到阵阵寒意,决意借用狼性文化武装百度。
狼性文化属于“刚性管理”,它强调团队协作、纪律性和执行力,旨在激发进攻欲望和拼搏精神。安踏、国美等草根企业均以狼性见长,张瑞敏一度对狼推崇有加,杨元庆曾在联想呼吁狼性,而现在,李彦宏认为,狼性中的三点“敏锐的嗅觉、群体奋斗、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对现在的百度非常合适”。言外之意,这三点也正是目前的百度缺乏的。
百度的企业文化是“简单可依赖”,说到底,就是要有一群可以依赖的员工。早期追求卓越的工程师文化帮助百度取得创业成功。后来,创业元老纷纷离职,李彦宏从华为、谷歌招入大批管理人才,但可以依赖的人却越来越少。到现在,李彦宏认为,他的公司充斥着一批“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的“小资”。在他看来,一旦环境变化,竞争加剧,这些人的优势会成为他们的短板,并拖累整个公司,因此他们是不可以依赖的,百度“革自己的命”,首先要淘汰这批人。
也因此,李彦宏在公司内部呼唤狼性、淘汰小资。“要让所有员工更明确如果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是,百度即将施行打卡上班了,那些习惯了十点后上班的工程师对此怨声载道,据说一些人甚至开始准备跳槽了,而更多人则被组织的冷酷无情“伤了心”。
不可否认,狼性文化有其独到之处,但也应看到它固有的局限性:以结果导向,强调个体对组织和团队的服从。但是,对纪律性、执行力的崇拜和强化,会否对创新思维造成抑制和伤害?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创新是公司的灵魂,那么问题是——严厉苛刻的狼性文化究竟会激励创新还是鼓励创新?Google、Facebook、Apple等硅谷公司的例子恰恰表明,适当宽松的公司环境有助于创新。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并没有停留于上班打卡、迟到罚钱等表面的规章制度,而是构建了一套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热情、积极创新的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
因此,百度推行狼性文化之时应该回答的问题是,是否屈从华尔街的压力,而背离了最初的硅谷精神?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狼性文化又能助其开启什么领域,支撑多久的亮丽报表?
百度当下的辉煌根植于框计算与凤巢的成功,是创业时代的遗产和红利。特别是Google退守香港后,百度在大陆一家独大,渐成垄断之势,竞争既少、惰性骤起,近年来它在产品创新上裹足不前,并无革命性产品推出,并且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进展缓慢,未能将及时PC上的搜索优势拓展至移动领域。但竞争者已经盯上了搜索这块“蛋糕”,搜狗、必应、即刻纷纷进入抢食,最近又有以擅打恶仗著称的周鸿祎旗下奇虎360公司加入厮杀。一旦竞争者突破百度的“护城河”,颠覆它在搜索领域建立的游戏规则,那么,百度的冬天也就不远了。
李彦宏显然对此有深刻认识,他在内部邮件中承认:“我们过去几年掺了很多钱,但是我们投入不够”。随后,他作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重要决定——“当我们的业务还在快速成长时,我们不应该快速追求净利润,我们应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更多的新业务和创新上。”
然而知易行难。对如今的百度而言,减少管理层级、减少会议、使命和文化高于绩效指标是必要的,但还不够。百度能否被重塑成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