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桑迦耶

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爱上自然

M.桑迦耶 2013年07月17日

M.桑迦耶(M. Sanjayan)是非盈利环保组织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执行副总裁以及资深科学家。在Twitter上关注他的足迹(@msanjayan)。
如果你无法带孩子去亲近自然,现在科技可以帮助你把大自然带到孩子面前。

    我的同事最近有件烦心事。在公司的午餐会上,她说她打算把十岁大的儿子送到明尼苏达北部的边界水域去参加为期一周的露营活动,可孩子却想要一台iPad。让她为难的是:她无法同时负担这两笔开销。同桌的其他同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的建议非常明确——给孩子买iPad。下面我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

    根据大自然保护协会(Nature Conservancy)的一项调查,作为宇宙飞船地球的未来领袖,孩子们并不怎么参加户外活动。在美国,10个孩子中有9个每天都会上网;但令人震惊的是,每周去亲近一次自然的孩子不足受访者的一半。

    最显而易见的替罪羊就是科技。社交媒体和让我们沉迷其中的电子设备都是被攻击的靶子。但将科技和社交媒体妖魔化并不对。

    再看一下上文的调查结果,其中也有积极的一面:虽然我们的孩子们被权威环保人士叫做“iPod白痴”,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环境,对环境的现状非常不满,希望能保护大自然内在的固有价值。

    能接触到大自然的孩子自然会更珍惜它,这不足为奇,但大多数孩子只是缺少渠道。我们的孩子也认为,保护大自然是应该去做的事。有大约90%的孩子表示,保护环境很“酷”。想象一下,哪位政客或者哪个议题能获得这么高的支持率?

    所以,尽管可能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不到大自然,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保护大自然的决心,甚至对于积极参与其中的渴望,依然存在。

    他们从哪里培养出这种责任感?或许来自他们的父母,或者是学校,但也有可能来自电视和社交媒体。

    当然了,让孩子进入“真正的”大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有一个广受赞誉的项目,名为“未来环保行动的领导者”(LEAF),面向的便是城市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的青少年。这个项目由布里吉特•格里斯沃尔德负责,获得了丰田美国基金会(Toyota USA Foundation)的支持,在协会的保护区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指导。结果证明,孩子们的生活随后就发生了转变。[这个项目曾被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CBS News)报道。]

    在印尼,大自然保护协会与保护国际基金会合作,驾驶100英尺长的Kalabia号,帮助印尼的孩子们了解湛蓝海水下面隐藏着的世界。Kalabia号就是一个流动的大自然学校,参加航程的孩子已经超过3,000人。

    问题在于如何推广这些项目。如今城市化愈演愈烈,1,000个甚至10,000个孩子也只是沧海一粟。

    只有借助科技,我们才有希望接触到那些渴望积极参与保护大自然的数百万孩子们。在莫格里奇家族基金会(Morgridge Family Foundation)的支持下,大自然保护协会最近发起了一个项目,名为“大自然无处不在”。项目的前提条件是:如果你无法带孩子去亲近自然,科技可以帮助你把大自然带到孩子面前。

    通过使用交互式白板技术,可以将环境保护内容直接传递到课堂。它显著的优势在于,来自不同文化的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们都可以接触到大自然,而每个孩子只需要付出几毛钱的成本。

    这个项目获得了极大反响。短短数月内,参加“大自然无处不在”项目的用户就超过700,000人。本人曾举办过在线“游览”肯尼亚的网络活动,在一个小时时间内便吸引了70,000名中学生的关注。最近,这个活动荣获了爱迪生奖(Edison Awards)金奖——这是美国最有声望的表彰创新的奖项之一。

    去年十二月,本人有幸代表“大自然无处不在”参加了美国市长会议(Conference of Mayors),我们的希望是,最终能把这个课程推广到中国。

    让青少年走进户外,融入大自然,确实非常重要。孩子们希望接近大自然,这也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但借助社交媒体工具和科技,创造一种重视、欣赏和享受大自然的生态体验,同样非常重要。

    现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可以带领我们游览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平原,上网并不意味着呆在地下室里与世隔绝。与其批评孩子们离不开网络,不如我们来利用科技帮孩子接触人类终极的社交网络——大自然,这岂不是更好?(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