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三纲领八条目

三纲领八条目

胡泳 2013-09-16
朱子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说法,实际上就是分别统领格物致知与治国平天下的明德与亲民不可偏废。“明明德所领的格物致知,须在治国平天下的事相上用功,始易于着力,否则不但难用工夫,而且流于自修自足的小人儒。亲民所领的治国平天下,须以格物致知为根本,始能成己成物,否则不知如何教民。”

    《礼记·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一段话非常之有名。朱子注曰:“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故曰道。明明德,读为“明-明德”。“新民”,古本做“亲民”。

    这是“三纲领”。除了“三纲领”,还有“八条目”。“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八个工夫次第,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与平天下。语出自《礼记·大学》。格物,谓穷究事物之理;致知,谓达到对事理的彻底认识;诚意,谓自身意念要诚实,不虚妄自欺;正心,谓用“理”来端正心思,排除情欲的干扰;修身是加强自身修养;齐家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治理国家与平定天下。

    纲领条目的说法,是朱子提出来的。《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尚书·多方篇》:“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圣狂二字,据蔡沈《尚书集传》解释,圣是通明,狂是昏愚。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以心思通明为圣,以倨慢为狂。庄子用“野马”来形容人狂奔不已的念头和思想,能够克服妄念,才是圣人。陆象山先生说:“念之正否?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是不正。此皆在人一心自审。”徐醒民在《儒学简说》里则用猴子做比喻,说:“人的念头非常杂乱,好象猴子一样,到处乱攀,不能安定,这样何能入道?必须如虞书大禹谟所说的‘念兹在兹’,把念头系在一处,才能破昏愚显性德。”

    徐进一步认为,“惟圣”是说圣人的性德,人人具有,如《礼记·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大学》所说的明德。“作圣”则是经过修道而成的圣人。“惟狂”是说潜在人心的昏愚;“作狂”则是由昏愚而积恶难反的狂人。

    就圣人和明德的关系看,圣人即明人,能通达明白一切事理,了无障碍。按理说一般人也有此明德,但因他们自心幻生物相,以致不明,所以大学教人明明德。

    “在亲民”,“亲,当作新”,这是程子的解释。因为“新者,革其旧之谓”。朱子说:“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朱子所言之“新民”颇有子贡“博施济众”之意味。“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朱熹强调对民众的教化,所谓“化民成俗”。宋代以后,大家都跟着朱熹将“亲民”读做“新民”。在近代,“新民”二字甚至成为维新派知识分子的口头禅,虽然指的是“开发民智”的新启蒙,与传统的道德教化风马牛不相及,使用的却还是朱熹创造的语汇。

    王阳明则认为“亲民”就是亲爱其民之意:“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

    王阳明在这里把亲民当作为政之道,政不亲民,则明德不明。明德、亲民是体与用的关系。在《传习录》里,王的弟子徐爱就“亲民”还是“新民”的问题问过先生,原文如下: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这种亲民思想的源流是民本思想。“民本”即通常人们所讲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王阳明曾在一个场合鲜明地表达过他的民本观念:“夫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徐醒民先生对三纲领、八条目有个很清晰的解释,他把明德与亲民视作不可偏废的两纲,分别统领格物致知与治国平天下的条目。“明明德所领的格物致知,须在治国平天下的事相上用功,始易于着力,否则不但难用工夫,而且流于自修自足的小人儒。亲民所领的治国平天下,须以格物致知为根本,始能成己成物,否则不知如何教民。”

    欲明明德,固须发明自心的明德,但同时也要以德泽人,希望人人都能明明德,所以大学之道又须亲民。假使不能亲民,则为德不广,自心的明德就不能完全发明。更进言之,纵然自心明德完全发明,而天下苍生尚有未明者,仍须亲民教化。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