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子绝四

子绝四

胡泳 2015-09-15
在孔子看来,人生并不由着你的能力与愿望来安排,而是由着生命的整体德份来安排

    《财富》(中文版)-- 《论语·子罕》有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书集注》曰:“意,私意也。必,期必也。固,执滞也。我,私己也。四者相为终始,起于意,遂于必,留于固,而成于我也。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至于我又生意,则物欲牵引,循环不穷矣。”

    这是说,孔子要杜绝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展开来说,首先,意者,思虑也。意,从心从音,以己之心,察人之言语,由此产生诸多杂念,从而妨害认知。《易经》言,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才能感而遂通。又,意者,臆也。私意,指为人处世太过主观。如果对人对事有既定的主观猜测,很容易造成意气用事。

    第二,没有什么是绝对必然的,不应当设定必定要实现的期望;如果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得到怎样的结果,反而可能遂心顺愿。

    第三,不要过于执着己见,这样也容易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更好的做法是广纳建言,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坚持自己不及别人的意见。

    第四,不要太过于自我本位、只想到自已,而是能够多替人着想,多为事着想。否则,容易变成一个自私的人或是井底之蛙。

    这是四个人人常犯的毛病,而绝此四弊,也是每个人很难达成的境界。原因朱子说得很清楚,这四者是互为终始的:起于意—念起即主观,有了自我意识,便可能自大,妄测,也会对人和事绝对肯定或否定;遂于必—有意则有必,以自我的判断来认定某个事件必然发生,将主观愿望投射在客观现实中;留于固—固守其必,成见据心,冥顽不化,不知变通;成于我—意、必、固导向一个为“我”所困的陷阱,起于主观愿望,于是务期必成,于是陷于固执不变,最终,不忘展示自己、维护自己的结果,反而是对自我产生实际危害。以上的链条如果不斩断,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说到底,四大毛病,皆缘于一个“我”字作崇。此处的“我”是“自以为是”之意,要想去除这个“我”,就要常常自以为非,并做到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朱熹又提出,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这是说,我们读书或看待事物时常抱着“自己的私意”去理解,而往往这种私意在拿起书或遇到事物前就有了。然后我们就认为,之所以会这样,“必然”是因为那样。事前先有了“意”和“必”,过后就会有“固”和“我”。我们“认为”“必然”是那样,所以我们“固守”着自己的“意、必”;而执滞于这些私意和必然,最终就会慢慢形成一个“私己”,也即自私之心。

    为什么圣人要绝此四者呢?《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的解释是:“此章论孔子绝去四事,与常人异也。毋,不也。我,身也。常人师心徇惑,自任己意。孔子以道为度,故不任意。常人行藏不能随时用舍,好自专必。惟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不专必也。常人之情,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好坚固其所行也。孔子则无可无不可,不固行也。人多制作自异,以擅其身。孔子则述古而不自作处,群众萃聚,和光同尘,而不自异,故不有其身也。”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徇惑,徇是顺从、曲从之意,即任由自己迷乱下去。普通人与圣人的区别在于,圣人相信道,所以不会随波逐流。专必,专一不易。圣人当为世所用时,积极努力地去做;不为世所用时,则退而隐居起来。其用舍行藏是自如的,所以不需要专必。在孔子看来,世间事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也没有什么是非不这样不行的。人生并不由着你的能力与愿望来安排,而是由着生命的整体德份来安排。什么事做了,那是上天要求做的;什么事没做,那是上天不曾安排;什么事那样做了,那是因为就该那样做;什么事这样做了,那是因为就该这样做。所以孔子并不执着于自己的所行。同时,他也不把自己放在突出的位置,不自我标榜,而是和其光,同其尘。

    “和光同尘”出自于《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的翻译这样说:“有智慧的人是不多言说的,多话的就不是智者。塞住嗜欲的孔窍,闭起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混同尘世,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这样就不分亲,不分疏;不分利,不分害;不分贵,不分贱。所以为天下所尊贵。”

    调和光芒,混同尘垢,“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王弼注),表面看来象是明哲保身的乡愿,其实不然。因为王弼又说:“锐挫而不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外在的锐气挫掉了,但是内在的实质却没有磨损;纠纷解决了,却并没有费多少力气;表面上和世俗同尘,但是绝不同流合污。这样,圣人的真性不也是存在的么?外同而内不同,外曲而内直,外圆而内方。入乡随俗,而又不是做乡愿先生。

    “主观臆测、绝对肯定、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这四大毛病皆缘于一个“我”字作祟,想要去除,就要常常自以为非,并做到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