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断别人,该不该?会不会?
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打算去美国深造。朋友给出“任务”,要我找机会让孩子接触下“老外”,先练练胆。我的美国朋友正好来中国,我邀请他们及朋友的孩子共进晚餐。事先我跟美国朋友说明了意图,席间让孩子在英文的环境下多交流。起先孩子还有些怕生,面对友善的美国教授夫妇,他渐渐地忘却了紧张,左手拿着刀,右手举着叉,越讲越高兴,一直没停歇。事后,孩子问我:“是不是老外都很腼腆,不然怎么都我一个人在说话呢?”我告诉孩子:“他们是心理学和哲学教授,谈话交流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只是他们不想打断你啊。”
有个故事一直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有一位美国著名主持人邀请一个小男孩上台,主持人问小男孩长大后要做什么,他说想当飞行员。主持人问,如果飞机没了燃料,马上要坠毁了,而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样?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他要穿上那个降落伞马上跳伞。台下听众哈哈大笑。主持人没有中止孩子说话,而是想听听小男孩接着要做什么。小男孩含着眼泪说,他要去取燃料,然后再回来,飞机有了燃料就可以继续飞了。事后主持人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武断地打断孩子,把这个“自私”的小鬼赶下台。
然而在职场中,上司随意打断下属的情况屡见不鲜。当下属把工作汇报到一半时,老板就会不耐烦地挥挥手:“你要说的不就是什么什么吗?”、“你能不能给我说得简单点!”、“你不要再说下去了”。有一次,我参加了我的一位教练对象的企业内部大会,会上一位骨干在汇报带团出国考察的体会,介绍国外同行业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老总听着听着,突然当众打断他的发言:“那个公司我也去过,你根本不了解当地情况,凭什么还在台上讲?公司白花了这笔差旅费!”此君当时如遭雷劈,一下子乱了方寸。等稍后缓过神来,他还是坚持结结巴巴地讲了下去。慢慢地大家发现,其实发言者的确做了细致的调研,老板也意识到自己先前的结论下得过早,实在是错怪了他。会议结束后,老板主动拉着这位下属,搂着他的肩拍了张合影。
一般说来,地位高的打断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比较多见。好多年前,一位副部长跟我私下聊起,他说其实他这个级别的人汇报工作时也常常被上级当众打断。后来有人学乖了,开会时少发言,而且更愿意找一个不显眼的座位坐下,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下不来台。地位高的往往不能容忍地位低的打断自己,家里的家长作风我们很熟悉:“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大人最不喜欢小孩有这毛病。学校教育也是这样配合的,幼儿园的早教课程,都是教育孩子不要插嘴打断别人说话。不信你翻翻网页,在这方面基本都是在对孩子们喊话。
小孩有一天长大成人了,对上还能懂点规矩,而对家人、熟人、朋友、关系地位不太悬殊的人,好像又回到了孩童时代,而且反弹不轻。比如,与朋友在谈论一个话题时,甲正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到一半,乙突然冒出一些观点,就急于要发表。或者当对方正在讲一个事例时,刚起个头,这事自己曾有所闻,便不假思索地“啊,这个我听过”,马上阻断对方,让人郁闷得不知道是否需要继续讲下去。
话又说回来,打断别人也不是万万不能的。记得我刚到哈佛大学教书时,有一件事让我感到犯愁。哈佛的学生多半都能说会道,在课堂上遇到滔滔不绝者,老师是切断他的发言,还是任其发挥?为此同事们还做过专门讨论,最后的结论是一致的—应该打断!如果老师让爱说的学生无限制地发言,等于剥夺了其他学生的发言机会。哈佛的学生们很会算账,凭什么我们交的学费一样,老师让他多锻炼?于是学期末你就会收到学生关于这方面的差评,说你厚此薄彼。因此老师要学会如何打断人,而且打断人又不伤人。比方说,“你说得有道理。”(转向另一位学生)“你怎么认为?”
假如下属打断老板,那更要讲点艺术,除非你脑子进水不想活了。有位专门“修理”老板的私董会资深教练告诉我,面对说话不设时间点的老板,他最近玩了个新招。当老板发言完毕,他让高管下属用手机无记名投票,对老板说话的内容、形式和时间把控分别打分,还当场投在大屏幕上。结果显示:内容:4.5分;形式:3.5分;时间:2.5分。刚开始,老板看到大屏幕上的数字,脸上实在有些挂不住,但当众不好发作。几次以后,老板慢慢知道自己说话也不能啰嗦,不能没完没了,因为那吓人的手机评分会说真话,会毫不留情地警告他、鞭打他。如果你是下级,那就先说:“对不起,不知是否能打扰一下?”然后说你的情况。如果是上级,轻咳就可以。如果是夫妻、情人、孩子,可以用手指轻轻碰他/她的嘴唇,暗示等我把话说完你再说。
要想获得好人缘,请记住:
·尽量不要打断他人;
·不得不打断时,需要讲究语言艺术;
·别当他人说到一个逗号时去打断。(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