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印度教育产业:1200亿美元的商机

印度教育产业:1200亿美元的商机

John Elliott 2008年07月09日
即使家境贫困,印度的家长们也会把20%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教育。

    作者:John Elliott

    一个新的商机在印度逐渐显现,这一投资机会有可能和电信及零售一样巨大,并受到投资者欢迎,这就是教育。由于印度现行的教育水平很低,教育成为阻碍印度发展的最大桎梏之一。

    即使家境贫困,印度的家长们也会把20%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教育,把孩子送到私立中小学和大学,而不是公立学校。印度拥有950,000所公立学校,大多设备落后,师资匮乏。各种独立调查显示,印度教师的缺勤率平均为25%(没错,是教师!),而在最贫困和缺乏监管的地区,这一数字更高达40%以上。学生的缺勤率也很高,年龄在15到16岁之间的孩子缺勤率达到20%。

    印度很多人都无法上中学,而很多毕业生也并没有为求职做好准备。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的年轻人中只有7%上了大学,而在中国这一数字是16%,在美国和欧洲则更高。而很多人即使上了大学,也并不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条件。印度软件行业贸易组织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在2006年曾指出,在所有应聘IT工作的毕业生中,仅有25%的工程师毕业生以及10-15%的普通毕业生是符合岗位要求的,而麦肯锡(McKinsey)在2005年所做的一份调查也得出同样的结论。NASSCOM主席基兰•卡尼克(Kiran Karnik)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设备落后所致。

    虽然有迹象表明,学校出勤率正在改善,但是由于目前出勤率仍然相当低,印度很可能失去其大力宣传的“人口红利”优势,即12亿人口中有40%在18岁以下。因为如果教育水平不高,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年轻的人口也是毫无意义的。

    新德里的一家投资咨询公司Technopak估计现在的民营教育市场每年价值在400亿美元左右,并且可能在十年时间里增长两倍达到1, 100-1, 200亿美元。这一发展空间正吸引着各家外国公司,比如英国出版集团培生(Pearson)旗下的培生教育以及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还有私募公司比如百仕通(Blackstone)、New Vernon以及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旗下的德意志证券(Deutsche Securities)。

    然而政府规定却限制了印度和外国公司在教育领域的投资活动。以营利为目的投资兴办中小学和大学是禁止的,但是慈善信托公司却被允许投资建校,现在有50,000座学校是由慈善信托公司经营的。很多成立信托公司的企业理论上应该把所得盈利再次投在教育领域,然而很多公司却把赚的钱投资在了其它领域。其中最大的一家是由Chauhan家族控制的Amity大学,在印度共有50,000名学生。

    约有50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它们之所以能够避过政府规定是因为它们是一些国际组织的附属机构,比如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的考试项目。一些民营机构在与印度学校携手组织一些非营利项目的同时,也组织着国际文凭组织的营利培训项目。

    房地产公司也找到进军印度教育市场的方法,它们通过Educomp(印度最大的教育服务提供商)之类的公司以及外国公司联合起来,建设和运营由慈善基金注册的学校,招收对象是那些购房者的孩子。

    针对是否正式允许民营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投资办学,而不是允许它们以这种方式钻漏洞这一问题,政府进行了一场辩论,不过以共产党为主的左翼阵线否定了这一提议,左翼政党反对限制公立学校的作用。

    因此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只有两大领域是不存在限制的。

    一是职业培训,这一领域正吸引着印度数家大公司,比如由辛哈尼亚(Singhania)家族掌控的JK集团Larsen & Toubro, 以及世界第二大冶金公司巴拉特锻造公司(Bharat Forge)。与那些急需接受专业和技能领域培训和教育的年轻人不同,这些公司并不如此急功近利,它们认为要想弥补公立学校的漏洞,就必须自己行动起来,给大学提供适当的课程,并保证优秀学生能找到工作。

    巴拉特锻造公司在普纳的工厂园区建造了一所工程学院,这所学院与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一起建立了一个研究生项目。该学院还与一家印度机构共同兴办了一个学士学位项目,公司主席巴芭•卡利尼(Baba Kalyani)称这一项目“能让工人变成工程师。”在这一项目下,该学院与小农镇的技术学院携手建立了 “天才管道项目”,设计了一些与工作相关的课程,并让优秀学生在假期到巴拉特公司工作。

    民营公司投资的第二大领域就是给各种学校和学院提供教育系统和资源支持。这一投资机会已经吸引了一些外国公司和大学,比如培生、麦格劳•希尔、英国牛津大学(Oxford)和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提供的服务包括教师协助、教师培训、考试以及语言课程。

    印度公司与外国公司同样活跃。成立于1994年的新德里Educomp公司就是其中的领头羊。从2000年到2005年,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对其进行了一小笔私募股权投资。现在Educomp拥有4,000名员工,通过提供以IT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协助,不断推动印度私立学校提升教学质量。该公司还给印度6, 000所公立学校提供学习实验室。Educomp刚刚收购了美国教育网站Learning.com,从而又把两百万美国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同时它还通过与新加坡的莱佛士教育集团(Raffles Education Corp)合作,把业务拓展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

    这样看来众多公司都有技术亦有兴趣推动印度教育的发展。鉴于公立中小学及大学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太可能取得长足发展,唯一的可行之路就是让民营部门参与进来。不过只有当政府首先认识到印度有可能错失其大力宣传的“人口红利”时,这一切才有可能实现。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