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中国加快创新速度

中国加快创新速度

Michael Elliott 2010年12月14日
政府能否真正推动创造与发明?

    诸位如果去参观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会知道此行整个是一次令人震撼的溢美之词——“中国一绝”式的体验。超过7,000万——7,000万呀!——的人参观了这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其中创纪录的一天是9月23日,参观人次超过了63.1万。

    然而,我那天挤在参观的人流里,想到的却不是现代中国的数据,而是1793年代表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cCartney)爵士的中国之行。英国当时急于扩大对华贸易;于是,马戛尔尼满载着早期工业革命的奇巧产品来到北京,向乾隆皇帝提出了自己国家的请求,却遭到了最彬彬有礼的拒绝。乾隆在请马戛尔尼转呈英王的信中写道:“尔之正使等所亲见,天朝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更无需尔国置办物件。”

    “那都是老黄历了。”诸位徜徉在世博会上、目睹人们对来自20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产品渴求之情时会这样想。“今非昔比了。”中国可以在对美贸易上享有巨额顺差,同时也由于其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到2008年,它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

    我提出的问题是:1793年封闭的中国未能长久,如今开放的中国会持久吗?其中的关键不是一旦与中国打响贸易战它会对外关闭其市场,而是你这些日子从与中国做生意的企业领袖那里得到的感觉,即游戏规则正在变得对他们不利——从各项标准到政府采购政策再到专利法,都受到操纵,变得有利于中国国内厂商而非国际竞争者。

    这些政策背后都有其惯例。在一份必读的新报告“中国的自主创新运动”(China's Drive for Indigenous Innovation)里,詹姆斯·麦格雷戈[James McGregor,此人是安可顾问公司(APCO Worldwide)资深顾问,多年来一直敏锐地观察当代中国]说,这场所谓的自主创新运动“相当于号召全国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地完成在科技方面赶上甚至超过西方的任务”。

    “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警示呢?我向来怀疑中国公司能否在不遵守成熟市场竞争规则的情况下成为全球领先者,而日本在二战后崛起的秘诀就在于遵守上述规则。美国人自然也会怀疑,一个政府如此操办事务,它的人民就能成为发明能手吗?可是,中国领导人从不避讳政府在引导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近在天津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用了整整31个以“我们要”这三个字开头的短语和句子。(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和标准”、 “我们要增加森林碳汇”等。)温家宝所说的“我们”是指中国还是中国政府?这种问题没有什么意义。

    说句公平话,温家宝这次是特意到天津去,欢迎外国跨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并承诺对它们一视同仁。此外尚不清楚的是,一个指令式经济体——如果你愿意,叫“我们要”经济体也行——能否产生中国所需要的那种全民创新的局面。中国的行政能力十分适合建设令人叹为观止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我们倒愿意相信,硅谷里那些匪夷所思的创业天才的来路不同。

    其实,中国人很佩服美国悠久的发明创新史。如今的中国领导人没有一个会说:“我们用不着你们国家的产品。”但是,应该毫无疑问的是,中国会采取不同寻常的措施来建设自己的工业和技术基础。问题是,全球的企业——及其政府——如何回应。

    译者:王恩冕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