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斯通的新征程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肆虐中,有价值的CEO往往能够带领公司战胜危机,阿尔斯通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柏珂龙(Patrick Kron)即是这样的一位CEO。在危机四伏的年份里,他让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起死回生,四年间重新焕发生命力,在对手的衰退中赢得增长。2009年底,阿尔斯通以23亿欧元收购了输配电生产商阿海珐的输电业务,此时距离阿尔斯通出售此业务仅仅五年时间。
作为电力设备和轨道交通的全球领导者,阿尔斯通以胜利者的姿态再次赢得商界尊重。其业务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到了全世界发电装机容量的25%和1/4的地铁、1/3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份额。每年,阿尔斯通投入10亿美元用于研发,并且力争在更广泛的区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世界正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化,我们必须确保成为一家技术密集型的公司。”柏柯龙说。
柏柯龙拥有超过25年的工业领域经验。自从1984年加入佩希内集团(Pechiney Group)开始,他一直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能力,从事过工厂筹建、财务管理等工作,直至升任公司管理层。2001年,他加盟阿尔斯通。国际化的适应能力让他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游刃有余。“我的原则是要懂得适应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境,在充分了解环境之后,增加透明度。”
每年,柏柯龙都会来中国,希望利用紧密的商务考察安排来准确、迅速地把握和判断机会无限的中国市场。过去12年间,阿尔斯通在中国投资工厂,建立约30个生产基地和业务实体,专注于服务客户,打造服务及维修能力。其令对手羡慕的订单包括参与三峡工程、大亚湾、台山核电站、石太客运专线电气化项目、北京机场快线以及北京、上海、南京和香港的地铁网络建设等。
的确,手握1.85亿欧元的自由现金流和两年半的储备订单,阿尔斯通全球正迎来其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能否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制胜,必将成为阿尔斯通的关键之役。
新工业基地
最新投产的阿尔斯通水电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这个绿色工厂是阿尔斯通全球最领先的零碳排放工厂。工厂白天不开灯,镶嵌在厂房四周的天窗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不使用采暖和制冷设备,而是采用双层隔热保温材料和热量回收系统,冬天维持在13度以上,夏天在20度左右。此外,遍布工厂顶部的太阳能热伏光板为整个工厂的供热、制冷、照相、照明和通风设备供电。
投资10亿元的天津工厂仅仅是阿尔斯通的力作之一。在这里,阿尔斯通将建立其水电业务的第三个全球研发基地,尝试为中国客户开发水轮机设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的生产中心,这里将是拥有独立招投标、定价、出口能力的盈利中心。未来,这家工厂将有25%的产能满足全球其他市场的需求。
过去五年间,阿尔斯通电力业务以天津、武汉等中国老工业项目为基地,把握中国电力产业“扩充产能、技术升级”的契机,采用独资、小股东合作、控股等多种模式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不仅是市场,我们更努力将其培养成为新的工业基地,在这里研发和生产产品,覆盖全球市场。”阿尔斯通电力总裁兼阿尔斯通执行副总裁朱倍贺(Philippe Joubert)说。2007年,阿尔斯通投资9亿元收购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将其迁入新址,建成阿尔斯通全球最大的锅炉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阿尔斯通通过技术转让及授权方式赢得更多订单。它将水电技术转让阿尔斯通水电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原天津阿尔斯通水电设备有限公司)。将水电领域的尖端技术——抽水蓄能技术转让给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伴随技术的发展,公司不断提升效率及可靠性。“将全球领先的技术与强大的生产基地结合在一起,是我们持续不变的商业模式。”柏珂龙说。
阿尔斯通寄望于在中国水电市场延续其全球传统优势,直接参与三峡工程的建设,新近的项目包括梨园水电站(4台600兆瓦机组)和向家坝水电站(4台800兆瓦机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阿尔斯通将其创新管理方法“水电制造概念”贯彻执行。在天津工厂,260名技术专家和专业工程师被分在了七个独立的专业生产厂房,每个厂房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制造单元,包含了焊接、机械加工、组装、计划及工艺设计的全部制造流程,以标准化的流程来确保阿尔斯通在交货周期、成本和质量上更具竞争力。
为未来而战
阿尔斯通占有全球高速铁路70%的市场份额,产品TGV(高速电气机车)在制动的过程中能够把机械能产生的电能返回到电网供再利用。而AGV(高速动车组)在每一节车箱加速度运行时都能实行最优化的控制,从而使得所需的能量达到最小,每位乘客每公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只有2.2克,远低于飞机的153克。
从产品设计开始,阿尔斯通就产品的形状和材质与供应商沟通,例如用可循环和重复利用的环保材料、更高效的电机、重量更轻的铝材等,平均98%的材料可以回收和再利用。当产品交付给客户后,阿尔斯通会定期维护,降低产品的能量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当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它会在拆车厂对原车进行拆除,通过再加工让旧的材料变成符合生产标准的新材料再循环使用。
2009年,阿尔斯通推出了其全新的口号“clean power today”(当今的清洁能源),表明了其利用创新技术、致力于环保的理念。与其他发电领域的公司不同,阿尔斯通对新能源采取均衡发展的策略。“绿色技术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原材料的可获得性不同。我们通过不同的技术和能源组合参与其中。”柏珂龙说。阿尔斯通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各种主要的能源形式,包括化石燃料、水力、核能、风力、太阳能等。
在过去几年间,阿尔斯通电力开展了一系列碳中和的能源业务。2008年,这一业务的收入已经接近公司收入的1/10。更令竞争对手“眼红”的目标是,2015年实现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的商业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阿尔斯通在全球建立了十余个试验工厂,推动商业化的进程,向两个技术方向努力:一方面是富氧燃烧,让燃料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其次,燃烧后的捕捉,把二氧化碳和其他的余气、尾气分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中国,阿尔斯通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与客户合作,推动其商业化应用。
按照阿尔斯通的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和印度将在全球能源市场扮演重要角色,水电和风能将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以保持占据水电市场20%的份额为目标,它不仅提供水力发电机组的组合,也提供解决方案,在中国生产并且实施。与此同时,进一步提升水轮发电机组的最大效率,同时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提升产品效率和系统性能。像美国和巴西市场一样,阿尔斯通也尝试通过建立工厂、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进入中国风电市场。
不容置议,阿尔斯通显然无法错过中国核电市场的机会。与东方电气合作,阿尔斯通在核电领域(常规岛)占据了50%的份额,其优势在于提供所有类型的汽轮机和常规岛,可以对接阿海珐的核反应堆,以及中国开发的CP1000型核反应堆。“中国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需要尽快销售与西屋AP1000技术兼容(另一种核反应堆)的核电设备。”朱倍贺说。
无论如何,这家已经在中国运营了50年的法国公司已经成为中国轨道交通、电力设备和传输领域的参与者和竞争者。在中国城市化和节能减排的历史机遇中,阿尔斯通将开始新的征程。
如何战胜危机
——访阿尔斯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柏珂龙
问:全球经济正在复苏,阿尔斯通如何把握机会?
答:市场变幻莫测,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的部分业务相对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那些发展较快的区域调整步伐,在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扩大市场份额及投资,以提高我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问:在收购阿海珐之后,你们的管理架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收购的机会在我们的计划之中。所以,我们了解如何应对,清楚地知道并购带来的问题及如何处理。其次,我们在管理上投入了大规模的人力,并对部分地区的业务进行了调整;第三,我们尽量保证原来团队的稳定性。
问:当您决定收购阿海珐的时候,对风险是如何评估的?
答:我们对于收购业务很有把握。这项决定使我们能够在发电和交通设备生产之外建立第三大产业,并且在所精通的业务领域内扩大经营范围。而且,我们有充足的资金来完成收购。
问:毕竟你们也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当时是如何做的?
答:由于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始终执行战略目标,例如注重区域的发展、产品的研发,确保关键部门的投资,包括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与此同时,我们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项目中做出了选择。但这并不是说做出决策取决于发展区域,关键是各个地区市场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在2009年市场恢复之后,我们的储备订单额达到426亿欧元的原因。
问:回顾走出困境的过程,有没有特殊的管理经验与我们分享?
答:市场变幻莫测。因此,我们需要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评估风险并做出决策。关键在于保持灵活性,开拓潜在的市场机会。其次,当看到市场需求下降时,需要尽快对商业活动做出调整,以避免更多的麻烦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