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此人能让摩根士丹利重振雄风吗?
 作者: Duff McDonald    时间: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詹姆斯·戈尔曼在这家遭受重创的著名投资银行担任首席执行官已有一年。他的工作就是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让公司重新盈利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戈尔曼面临如下挑战:这家银行有三项主营业务——机构证券(其中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交易和投资银行业务)、理财(包括经纪业务和投资顾问业务)和资产管理(包括为机构投资者设立的品种繁多的基金)。在上任第一年内仅对其中一项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会是近乎离谱的要求。戈尔曼却决定对这三项业务都做出调整。“投资银行业务的营业额约占公司营业总额的20%,而且这项业务开展得还不错。”Crédit Agricole Securities公司分析师麦克·米罗(Mike Mayo)说。“不过,另外80%的业务却在经历某种重组和管理改革。他们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戈尔曼的战略始于简化金融业务。摩根士丹利不准备转变成像摩根大通那样,拥有庞大资产负债表的大型银行,也不想变成高盛那样的孤注一掷的冒险家。[更不想成为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那样的债台高筑的公司。]

    因此,在麦克和戈尔曼的先后领导下,摩根士丹利在财务问题上已经变得越来越谨慎。自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最后一个季度),摩根士丹利的资产负债表已经缩减了1/3(尽管在2010年又开始升高)。公司的债务削减了一半。而且摩根士丹利减少了对商业票据的依赖,它可以在临时通知的情况下立刻取消短期信贷。由于长期信贷的比例有所提高,因此与2008年相比,摩根士丹利应对银行挤兑的能力增强了不少。

    戈尔曼加快实施麦克担任CEO最后一年所颁布的战略。麦克在任期快要结束时,卖掉了Discover信用卡部门,并且放弃了公司的市场数据业务部门MSCI。在戈尔曼的领导下,摩根士丹利又卖掉了包括Van Kampen在内的资产管理业务,获得税后利润6.73亿美元。由于预计到新政策将禁止职业式证券交易,因此公司停止了这项业务。公司还放弃了对冲基金Frontpoint。它卖掉了在中国投行中金公司(CICC)中的被动投资,并且与新合作伙伴一起获得了在中国国内执业的证券业务牌照。其中一些业务利润率颇高,但这并不是重点所在。在戈尔曼的领导下,公司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上。

    最后,戈尔曼把薪酬在净营业额中的占比从2009年的62%逐步降低到2010年的51%。让更多的薪酬延迟支付,甚至还规定,在将来把一些薪酬“弥补回来”,目的就是抑制为了谋求短期利益而伤害公司长远利益的赌博性行为。今年1月,一位员工在座谈会上请他解释,为什么2010年业绩在好转,而当年的奖金却减少了,戈尔曼的回答一针见血。“如果公司总是在亏损,你是无法经营的。”他说。“尤其是当亏损是由于给自己发报酬而造成的时候。这是行不通的。我们参与的不是为期一年的游戏,而是更长时间的游戏。我们已经体现出了严明的纪律。如果我们完成任务,自然会论功行赏。我们对每一位取得骄人财务业绩的员工没有任何意见。”

    戈尔曼的工作不仅是削减。他同样也在创建,准确地说是重建。他下令为公司的固定收益交易部门——这里买卖从大宗商品、信贷、利率产品到外汇的各种产品——招聘数百名新交易员和推销员,目的就是要扶持公司中这一重要但已被打得七零八落的部门:2010年截至9月的3个季度内,公司固定收益交易的平均营业额为18亿美元,还不到五大竞争对手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们感到,我们的固定收益交易部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戈尔曼在2月举行的投资者大会上说。他的评估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尽管最近被甩在了后面,但摩根士丹利曾在高收益业务方面长期保持领先。”一位与所有大型银行交易高收益债券的对冲基金经理说。“危机期间,他们的人才大量流失。在与我们交往的同业银行中,他们大概排在第八位——远落后于高盛、摩根大通和巴克莱(Barclays)——而过去他们一直排在前5名之内。”戈尔曼和他的团队已经为固定收益交易部门设定了宏伟的目标:让市场份额增加两个百分点。

    戈尔曼还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公司的投资银行家依然如日中天,他们跃跃欲试要在一些行业内的“积分排名”中独占鳌头,并且在并购领域占据领先位置。2010年,摩根士丹利是美国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募——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公募的联席经理。它还为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和大陆航空公司(Continental Airlines)的合并充当顾问。

    理财业务一直是戈尔曼的亮点,至少也是闪光点。最初,他就是受命来整顿这个部门的。问题是:如何整顿?他们是该卖了它,还是以小博大?戈尔曼选择了后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摩根士丹利谈成了一笔交易,以27.5亿美元的价格从花旗集团(Citigroup)手中收购美邦(Smith Barney)51%的股权,此举可以说是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理财公司。而且公司还有意在将来行使认购权,买下其余的股权。“这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一大利好,至少就这家公司而言是这样的。”麦克说。

    自从戈尔曼于2006年上任后,公司的利润率开始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在2008年有所下滑后,公司利润率又恢复了增长势头:2009年公司的税前利润率仅为6%,2010年全年达到了9%,而第四季度更是达到了12%。其他指标也在改善,如人均营业额、人均资产额和经纪人的流动率。摩根士丹利的利润率接下来还会上涨,而且是大幅上涨。如果股市能助一臂之力的话,至少有一部分工作会容易些:当公司的理财客户从更安全的投资转向证券投资时,摩根士丹利可以从他们身上赚取更多的手续费。“一旦建立起这个网络,剩下的就完全是生产率的问题了。”他说。

    这正是理财业务的魅力所在:如果你的规模不大,固定成本可能占成本总额的25%~30%。如果你的规模相当庞大,这个比例就会减少至10%~15%。此外,在分销这家投行引入市场的产品方面,它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戈尔曼还做出了一些精明的人事安排。他聘请美林公司曾经的明星人物格雷格·弗莱明(Greg Fleming)帮助公司第三大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扭亏,2008年该部门曾经有两个季度遭受重创,其中包括6.9亿美元亏损及大量的资产流失。弗莱明上任后,该部门的利润已经有两个季度实现了强劲增长。如果这个部门保持这股势头,将来公司管理下的资产额也会进一步增加。作为奖励,今年1月戈尔曼又把理财部门的管理权交给了弗莱明。

    公司第四季度的经营业绩好得出奇,股价因此从去年11月的不足25美元上涨到今年1月的30美元以上。但是,2010年第三季度的业绩依然不好。一个季度的数字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戈尔曼说,引擎正在启动,但不见得每时每刻用的都是同样的引擎。他承诺,整部机器很快就会获得动力。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