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辉瑞宫廷政变内幕
 作者: Peter Elkind, Jennifer Reingold, Doris Burke    时间: 2011年10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辉瑞首席执行官金德勒被赶下台,是因为他撼动了这家运转不灵的制药业巨头,还是因为他领导不力?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这一切不仅令金德勒团队的日子痛苦,还堵塞了公司的决策流程。金德勒是一个贪婪的信息消费者,这通常是个优点,但到现在也日益成为缺点了。一位前人力资源高管讲述:“只要让杰夫听到什么或是看到什么,你就可能在半夜三更收到一连串的电子邮件。”第二天一早,员工不得不先分配他指令的任务。“就像按伤情轻重的顺序抢救伤员一样。”

    金德勒的朋友为他的这种风格辩护。马修·帕乌尔(Matthew Paull)说:“他的要求很高。但对自己的要求比对别人更高。”帕乌尔是金德勒在麦当劳的同事,当过麦当劳的首席财务官。他说,在他们看来,一些在辉瑞的不对抗文化中看起来是“愤怒”的东西,其实是热情或者激情。(他们说,激情帮助金德勒在说服大制药厂支持奥巴马总统的医保计划中起了关键作用。)

    尽管如此,金德勒喜欢在公开场合诘问别人的个性还是让团队其他成员畏惧。在2008年的一次会议上,他当着同事的面威胁制药部主管伊恩·里德。一位目击者回忆说:“他在逼迫伊恩,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不舒服。”这位目击者回忆,金德勒对预算有意见,但他的质询似乎是想让里德“崩溃”。“那不可能是真的。”金德勒认定。“你两分钟前说的可不是一回事儿。”

    比尔·林戈(Bill Ringo)是礼来公司退休的策略师,2008年,金德勒让他加入了自己的高管团队。他说,金德勒的“检察官思维”损害了他“聆听的能力……即便他确实在等待回答,他也总是听而不闻。”

    发完脾气后,金德勒也可能后悔,在将女员工说哭后的第二天,他会给她们送花,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第二次发作。一位曾经与他密切合作的高管说:“没在早上5点钟给他打电话,他会翻脸,然后在夜里11点他给我打电话,对我说有多爱我。”

    金德勒甚至在2010年初的一次庆祝一位董事退休的派对上冲着另一位董事发火。发作的对像是鲍伯·伯特(Bob Burt),他是一家名叫FMC的化学公司的退休首席执行官。伯特曾经逼问里德,他的部门的成本预算是否过高?里德把这事告诉了金德勒。

    退休派对开到一半,金德勒直奔伯特,冲他喊:“如果你觉得我对这些人质疑得不够,我就退出,你来管公司。”这下子,看到这一幕的人都惊愕不已。金德勒后来道了歉。但所有人都听说了这些事。

    斯蒂尔一直是金德勒最大的支持者。他帮助其成为首席执行官,并通常向他咨询,问题从并购到体重,无所不包。从前,斯蒂尔提醒过他,他的脾气是“隐藏的弱点”。伯特事件后,斯蒂尔又把他拉倒一边,对他说:“你不能做那事。冲着董事喊叫,可不是好的商业计划。”

    最终,能证明首席执行官已经坏事的不止有董事会。“高管领导团队”(ELT)成员对他的忠诚度也越来越低。其中一个不满的催化剂是玛丽·麦克列奥德。由于有首席执行官的支持,她在公司里人见人怕。一个高管说:“玛丽和杰夫是一拨的,我们其他人是另一拨的。”

    在高管团队的11位成员中,有两位会在未来的事件(一位退休董事称之为“就是一场悲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一位是法律总顾问艾米·舒尔曼。她是个拉关系的好手,也是位诉讼律师,曾经处理过辉瑞交给欧华律师事务所的案子。在欧华,她是拿顶薪的律师。她积极吸引媒体注意,甚至成了哈佛商学院的一份18页个案研究里的人物。

    2008年,金德勒聘用了舒尔曼。没过多久,他开始对舒尔曼不满了,在公司法知识、对上级要求的关注度、为董事会做演示等方面批评她。收购惠氏后,他拒绝给她发奖金。对于受到如此冷落,舒尔曼十分生气。(金德勒只给首席财务官达梅里奥和麦克列奥德发了奖励。麦克列奥德拿到了60万美元。)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