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而为
很难用一个短语概括拉斯洛·比利伊(Laszlo Birinyi)的投资风格。现年69岁的比利伊管理着4亿美元的个人账户资金,每月撰写一篇通讯稿。他依靠直觉、金融市场历史走势以及对时下流行智慧的理性怀疑来管理资金。这使得他经常做出跟大众(包括媒体)观点完全相反的投资行为。无论你多么想搞清比利伊的投资理念,反正跑赢了大市。他拥有的比利伊联合资产管理公司(Birinyi Associates)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其单独管理的账户年度平均回报率为5.5%,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为2.9%。比利伊在位于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的办公室接受我们的采访,介绍了他的投资方法,以及当前他最青睐的几只股票。访谈编辑摘录如下:
你认为当前股市走向如何?
我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漫长的牛市行情。如果我的看法正确,根据股市历史走势,这一波行情还会再持续几年。我们当前正位于牛市四部曲的第三部,通常第一部和第四部回报最为丰厚。
你为什么觉得我们处于一个漫长的牛市?
我的依据是2009年牛市开始时的强劲表现。头15天股市就上涨了20%。某种力量促使我联想到1982年,当时道琼斯指数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从777点上升到了1,000点。这一波牛市行情是在市场情绪非常悲观的背景下十分强劲地开始的。如果查阅一下档案,你会发现股市触底当天《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头条的标题是《道指会跌向5,000点?》(2009年道指最终报10,428点)。
你抱怨说媒体经常判断错误——但好像恰恰是我们的错误在帮你赚钱。
没错。我阅读金融资讯可能比财经媒体圈之外的任何人都要仔细。我每天都浏览《财富》、《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等,剪下并保存很多报道。从1962年开始,我收集了很多本这类报道,它们帮我了解时下市场情绪、相关事宜和市场态度。
你是如何利用这些报道的?
举个实例:2010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篇幅最长的股市报道刊发于6月30日。标题是《疲软报告层出不穷,股市跌跌不止》(Stocks Slide As Weak Reports Pile Up)。这篇文章极度看跌,通篇都在讲述经济形势多么的糟糕透顶。然而,6月30日却成为2010年股市的触底日。之后6个月内,标普指数上涨了22%。
所以,媒体基调负面是一个买入信号?
是的,如果媒体情绪极为负面,对我而言是一种鼓舞。但它不能只是一条简短的新闻播报或B4版的某个报道。在我举的例子中,那是《纽约时报》全年篇幅最长的一篇财经文章。
你做了投资调整,现在不看好银行类股,为什么?
1962年以来,我们总共经历了8次牛市。在这些牛市行情中,金融股平均回报率超过标普指数12%。历史上看,银行股45%的涨幅出现在牛市开始的头两个月。因此,长期持有并不明智。去年我不断提醒投资者,不要购买金融股。2009年3月以来,金融股升幅略高于100%,但其中75%的涨幅都是在牛市开始10周内完成的。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金融股初期跑赢大市,后期表现却不及大市?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种情况不断上演。过去8次牛市行情中,7次是这样,1990年那一次例外。
投资专家都在说,各类投资品之间的相关性在如何如何地加强,银行股却如此大幅滞后,真是有意思。
资产类别之间或许具有相关性,但个股之间没有。无论报纸如何报道当前挑到好股票有多难,但事实并非如此。去年第四季度,有162只标普500成分股的回报率至少超过大盘50%,95只是标普的2倍。
你看好RIM公司(Research in Motion),但是黑莓正在丧失市场份额且遭遇冲击。为什么还押注它会反弹?
他们拥有很多忠实用户、大量专利技术和一个金字招牌。它跟苹果(Apple)的情况有些相象。1997年时我曾推荐苹果的股票,当时股价7美元也无人问津。现在,我并不指望RIM股价能涨到400美元,也没有把它当作投资的核心配置。然而,我乐见其他人都不喜欢这只股票,但RIM公司的生意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