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下的国际资管发展新契机
2018年,中国央行联合三大部门颁布的“资管新规”包括了抑制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打破刚性兑付,控制资管产品的杠杆水平,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限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等监管细则。新规一方面协助控制金融体系风险,将引导资产管理业回归本源,同时也将深化和重塑未来行业的竞争格局,马太效应将越来越显著。对于规模大、资金实力强、业务布局全球化的资管公司,在规范的环境下,通过专注大力发展主动管理类产品,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加强全球资产配置产品提供能力,更好地服务中国和国际投资者,将在风口中收获资管国际化发展的宝贵机会。
当下,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褪去,资管新规的降杠杆是激化和直接带动资管国际化的契机。而资管国际化发展的机会源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基础变化,特别是中国财富的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日益增加。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中国资产管理市场与发达的国外资本市场接轨,这不仅有助于中国资产管理市场需求的提升,也给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提供了新的业务可能。而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产阶级的崛起所积累的庞大社会财富,人们对海内外资产配置的意识和要求提高等一系列因素也给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据战略咨询公司Casey Quirk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将扩大六倍,达到17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和海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正在成为常态。2018年6月起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外来资金引来增量渠道。尽管A股目前处于底部区域,但外资交易量的占比在持续增加,占比已达6%~7%。另一方面,内地和香港的互联互通在不断深化和拓广。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将由130亿元调整为520亿元;港股通每日额度将由105亿元调整为420亿元。开放境内投资者投资和交易在香港债券市场发行流通的债券的时间窗口临近。而继“沪港深通”及“债券通”之后,“ETF通”将是另一个“互联互通”的大热之选。
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基金,希望在海外成熟市场寻求稳定收益(Beta)和在其他新兴地区追求超额收益(Alpha)的机会。在资本纷纷出海寻求国际化配置的大环境下,布局针对海外市场的基金已经成为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新趋势。资管新规落地后,内地市场监管持续趋紧,象征与国际海外标准接轨。中国对外开放加速,提升资管行业国际竞争力,吸引并管理境外资金,同时积极走出海外,开拓境外市场,从而打造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资产管理行业。
时至今日,卢森堡的欧盟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继今年中国A股加入MSCI后,预计更多的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将把着重中国市场的股票基金引入欧洲,中国概念的ETF,定制化投资产品将会得到更多海外市场的青睐。我们也预计会有更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特别是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私人银行等,将会通过多种互联互通的渠道,投资和参与到中国的未来发展中。
今年9月底,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FTSE Russell)宣布,将把中国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的次级新兴市场指数。这是继MSCI之后,第二家将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的全球主要股票指数公司。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时刻,也体现出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随着国际和国内市场双向互通加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并日渐成熟,未来十年、二十年将迎来资管国际化的黄金机遇。(财富中文网)
作者简介:孙晨是嘉实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行政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