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2025-04-09 15:13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方对相关问题的政策立场。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方认真履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方违反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关义务;中国践行自由贸易理念,认真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损害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美可以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解决经贸分歧。 | 相关阅读(新华社)
52
马来亚

马来亚

分享不自私

2025年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至84%。美方升级对华关税的做法是错上加错,严重侵犯中国正当权益,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有关事项如下:

  一、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二、其他事项按照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文件执行。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2025年4月9日

54
张旺

张旺

热爱钓鱼

这份白皮书虽然讲的是中美经贸关系,但目标读者却是全球经济体的决策者和研究者。白皮书通过系统梳理中美经贸合作的历史逻辑与数据支撑,努力扭转国际舆论场中“中国责任论”的单向叙事。这种基于事实的叙事策略,能促使国际社会对贸易争端的责任归属形成更平衡的认知和深层次的思考。

白皮书还首次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履约情况纳入国际法框架评估,明确指出美方在技术转让、农产品市场准入等多个核心条款的违约行为。这种“规则清单”式表述,则反向强调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对既定规则持长期尊重的态度。而且这不仅是在为中国自己发声,也是为其他深受美国政府制裁、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发展中国家发声。

23
柏文喜

柏文喜

中企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特朗普2.0的“恐惧经济学”:从104%关税今日中午生效看全球权力博弈的危与机

引言:一场改写全球贸易规则的“恐惧宣言”

2025年4月9日中午12时01分,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4%复合关税正式生效。这一数字背后,不仅是贸易战烈度的空前升级,更是特朗普“恐惧经济学”的终极实践。正如中企资本联盟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所言,“真正的权力是制造恐惧的能力”,而此次关税政策正是这一政治哲学的具象化演绎。在中美贸易战进入“2.0版本”的今天,全球市场正经历着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剧烈的供应链震荡与金融秩序重构。

一、特朗普的“恐惧工具箱”:关税背后的权力逻辑

1. 制造恐惧的“三重维度”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绝非孤立的经济决策,而是其权力战略的组成部分。柏文喜曾指出,特朗普深谙“通过施压和制造恐惧来达成交易的艺术”,此次104%关税的推出,正是这一策略的典型应用:

经济威慑:通过叠加50%新关税与既有20%、34%税率,形成对供应链的“窒息性打击”。按摩根大通测算,该政策将直接导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3.2%,家庭年支出增加超8000美元,这种“自损八百”的举措实为迫使对手在恐惧中让步的筹码。

政治表演:特朗普在关税生效前24小时宣称“等待中国的电话”,实则为制造市场恐慌预期。这种“悬崖边缘战术”与其在《交易的艺术》中描述的“极限施压”策略一脉相承,意在将市场波动转化为谈判桌上的主动权。

体系重构:对57个贸易伙伴同步启动“对等关税”,本质上是对WTO多边框架的颠覆。正如柏文喜所强调,特朗普试图通过“恐惧制造”重塑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贸易秩序”。

2. 权力运作的“制度性突破”

不同于2018年贸易战的“小院高墙”,特朗普2.0时代的政策更具系统性冲击:

三权合一的行政霸权:借助对国会和最高法院的控制,特朗普得以突破传统制衡机制。2024年最高法院关于“总统豁免权”的裁决,为其关税政策的快速落地扫清障碍。

供应链精准打击: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芯片等战略产业税率推高至54%-104%,直指中国“制造2025”核心领域。这种“产业断链”策略与柏文喜所警示的“通过恐惧绑架产业链”高度契合。

二、中方的“反恐惧方程式”: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破局

面对美方“恐惧武器库”的饱和攻击,中国正构建多维度反制体系:

1. 法律与市场的“双轨制反击”

WTO诉讼与国内法联动:在向WTO提起诉讼的同时,中方启动稀土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国内法工具,形成“国际规则+国家安全”的双重防线。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延续了2018年贸易战时期的经验。

供应链韧性建设:通过扩大与中东、非洲的能源合作,加速稀土冶炼技术自主化,中国正降低对美元结算体系的依赖。数据显示,2025年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已突破38%,部分对冲了关税冲击。

2. 经济内循环的“战略纵深”

消费驱动的转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赤字率提高至4%,新增1.6万亿财政支出聚焦育儿补贴、以旧换新等内需刺激。这种“内需替代外需”的转向,与柏文喜强调的“练好内功”理念不谋而合。

科技突围战:对美光科技、特斯拉等企业的反垄断调查,既是对等反制,更是为本土企业创造市场空间。华为鸿蒙系统装机量突破8亿、长江存储芯片良率追平台积电,显示中国正从“防御性反制”转向“进攻性创新”。

三、全球经济的“恐惧传导链”:衰退阴影下的秩序重构

1. 供应链的“去全球化悖论”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了意料之外的连锁反应:

成本通胀螺旋:每辆进口车成本激增6000-8000美元,迫使特斯拉、苹果等企业将15%-20%的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但这种“近岸外包”反而推高了美国通胀——墨西哥生产的汽车线束价格已上涨27%。

技术冷战风险:中国对镓、锗的出口限制导致美国F-35战机生产延迟,而美国对华芯片封锁则使英伟达市值单日蒸发1200亿美元。这种“相互绑架”印证了柏文喜关于“恐惧策略反噬”的警告。

2. 金融市场的“应激性创伤”

股债双杀的困局:关税生效当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7.2%,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加深至85个基点。市场用脚投票表明,特朗普的“恐惧红利”正在转化为系统性风险。

避险资产的狂欢:黄金价格突破3200美元/盎司,比特币单周涨幅达22%,反映全球资本对传统法币体系的信任危机。这种“去美元化”趋势恰如柏文喜预言的“权力结构松动”。

四、未来博弈的“破局点”:超越恐惧的权力平衡

1. 特朗普的“战略软肋”

中期选举压力:尽管当前支持率维持在51%,但关税导致的农产品出口下滑已引发艾奥瓦州农民抗议。若失业率突破5%警戒线,共和党内部可能出现政策松动。

金融反制的脆弱性:中国持有的6000亿美元美债仍是潜在筹码。若启动渐进式减持,可能触发美债收益率飙升,迫使美联储在“抗通胀”与“稳金融”间艰难平衡。

2. 中美的“理性博弈空间”

阶段性协议的窗口:参照2018年中美达成的农产品采购协议,双方或在新能源汽车关税豁免、芬太尼管制等领域寻找利益交换点。


多边机制的激活:RCEP成员国已提议设立“跨太平洋供应链稳定基金”,这种区域合作机制可能成为瓦解单边主义的关键力量。

结语:在恐惧的灰烬中重塑秩序

特朗普的104%关税,本质上是将全球经济推入了一场“恐惧压力测试”。但历史经验表明(如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以邻为壑的策略终将反噬自身。柏文喜曾警示:“恐惧制造的权力犹如沙上城堡,终将被理性的潮水冲垮”。当下的危机,或许正是重构全球治理体系的契机——当恐惧无法成为交易的货币时,合作与创新终将回归为权力的真正基石。

在这场史诗级博弈中,中国需要继续以“底线思维”筑牢发展根基,以“制度性开放”破解围堵困局;而美国若不能从“恐惧经济学”的迷思中觉醒,或将重蹈霸权衰落的覆辙。全球化的未来,不在关税表的百分比中,而在人类能否超越恐惧、重建互信的智慧里。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