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航空进入新时代
香港的重要性
尽管中国大陆的发展吸引了大部分关注,但是香港仍然关系到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持续转型。坐靠GDP达1万亿美元的广东省经济体(其中70%的GDP是在珠三角创造出来的),香港也提供了一个不同且有吸引力的监管环境。
罗世杰说,对于总部在香港的公司来说,在香港运营公务机具有明显的便利。除此之外,中国大陆的企业也可以在香港注册并以香港为基地运营公务机,它们可以享受到巨大的税收差额、高质量的设备和基础设施,以及被认为是更高于或接近于国际航空标准的运营标准。
中国大陆在这些方面还有待成熟,其运营实践和监管规定给公务机运营增加了困难——在以香港为基地的97架公务机中,仅有7架在中国大陆注册,其余的飞机在其他多个国家注册。一些中国公务机的机主并不在中国内地使用他们的飞机,而是用来飞国际航线,不需要在中国注册飞机的那些好处。对他们来说,香港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尽管它的停靠费用要高很多。而这一高费用被其他因素抵消掉了,想规避增值税和进口税的大陆公务机机主可以利用香港来避税,一些人选择把飞机放在香港,面向中国大陆出租。
经验和服务也是使香港成为大中华区及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航空枢纽的原因。这里有原设备厂商认可的维修中心,成熟的固定基地运营商,提供高水平飞机管理的老牌大型运营公司,这些都让香港有别于大陆地区,尽管后者在尽可能快速地追赶。
今年早些时候,湾流公司宣布其位于香港的产品支持亚洲总部的亚洲客户支持中心(Asia Customer Support Center)开业。该中心增补了公司在美国佐治亚州萨瓦纳的技术运营团队。湾流对其他方面也在香港有投入,比如零件、销售和亚洲第一种通过D级认证的全飞行包线模拟器。
湾流的斯佩里说:“香港是湾流亚洲战略的一个关键元素。要确保这一区域市场的持续增长,在附近提供支持、培训和其他资源很重要。”
中国市场租赁业务抬头
公务航空另一个明确的趋势是从为追求名誉而购买公务机——经常是一次性全额付清——向一个受商务应用和金融租赁驱动的市场转变。中国公务航空集团(China Business Aviation Group,CBA)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学锋对《财富》(中文版)说,他相信当前高达90%甚至更多的公务机采购是通过租赁完成的。
廖学锋说:“租赁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和促进市场成熟。现在有各种租赁方式,你可以做金融租赁,你也可以做运营租赁。对于中国大陆的客户来说,你可以搞当地货币租赁,保税仓库租赁,当然,以美元租赁也可以。”
美元租赁尤其有吸引力,因为美元的利率远低于人民币。目前,美元租赁的年利率在3%至4%之间,而在中国这一费用要高得多,15%都算是低的。
尽管金融租赁在中国极受欢迎,但是运营租赁(基本上就是在一个月内的任何时段包租飞机)还没有发展起来。首席航空公司(Chief Executive Air)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柏力(Mitchell Presnick)说,目前,这一地区还缺乏活跃的、成本适当的运营租赁市场。首席航空公司是总部位于纽约的全球性公务航空运营公司。
“如果要问为什么租赁市场在中国处于初级阶段,你会听到大多数人说,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柏力说。“行业人士说,管制太多,飞机起降和停靠的费用过高,包括大型机场的停放空间和可供私人飞机合作的机场在内的基础设施都无法满足需要。”
例如,在美国,大多数机场根据飞机的重量收取降落费,因此,在美国降落需要花4,000至6,000美元,在中国却数倍于此,有时候甚至是10倍或20倍以上,因为中国视降落情况而不是重量收费。柏力说,这妨碍了降落的规模,因为成本结构不支持公务机的充分使用,也不鼓励人们从商业航班向私人航班转变。
另一方面,行业人士认为,费用过高导致缺乏对必要基础设施的投资。柏力说:“当然,来自于客户方面的要求低于预想,因为这里的客户没能充分享受到私人飞行带来的好处,他们的成本结构也与美国和欧洲不一样。”
前瞻
如果说中国的公务航空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那就是变化。很多变化显然即将出现。
中国公务航空集团的廖学锋说,他预计中国的包机市场将在经历了两年的大幅下滑后最终反弹。
廖学锋说:“包机市场因政府的新政策而有所变化。大量用户退出,因为他们来自于国有企业或政府机构。但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总体来说,包机市场依然重要,将出现迅速增长,但相对而言,政府所占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小。”
廖学锋还强调,要推动这一地区的当前用户池达到其潜在规模,通过提供公务机卡、公务机俱乐部、实行部分所有权制来提供多种选择很重要。他估计,潜在规模是现在的10到20倍。
首席航空公司的柏力大力支持部分所有权制。他认为,目前受青睐的大型飞机最终将会让位于负有具体任务、更加实用的小型飞机。
“我们认为,大多数顾客需要的大多数航班是中程和超级中程飞机。这类飞机的运营成本当然比较低,而且在世界其他市场,这类飞机拥有数量庞大的二手机。只要亚洲有需求,它们就会流向那里。”
不管未来几年中国公务机市场如何发展,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国市场将会越来越受到公务航空业的关注。(财富中文网)
译者: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