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第一天,地产圈就迎来重磅消息——有“宇宙第一房企”之称的碧桂园创始人与董事长杨国强正式交棒给女儿杨惠妍。
就在2月16日召开的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最后一次以董事会主席的身份出席年度会议的杨国强对全体员工表示,“两个月前我们还在黑暗的隧道里穿行,两个月后的今天,我们看到了隧道口的一些曙光”。仅仅过去半个月,碧桂园3月1日发布公告称,杨国强因年龄原因辞任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并由联席主席杨惠妍接任,当日生效。
一个合理的推测是,杨国强很可能认为地产业最难时刻已经过去,且碧桂园已安然“落地”。在上述公告发布的当天,碧桂园港股大涨8.3%,并带动一众地产股和金融股上涨,也可看出市场对杨国强交棒所释放信号的正面解读。
房地产市场的最新数据方面,也显露出一些积极的信号。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对全国6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数据统计,今年2月份,全国6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00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37%;二手房成交数据也创下了20个月来的新高,同比增速达到96%。
更重要的是,市场的暖意也终于传递到了房企销售端。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百强房企单月销售操盘金额4615.6亿元,单月环比增长29.1%、同比增长14.9%;从累计业绩来看,今年前2个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8189.5亿元,同比虽仍下降11.6%,但降幅明显收窄。
整体销售回暖的同时,房企排名座次也在发生变化。前2个月,碧桂园的销售全口径金额为562亿元,同比减少39.2%,排在保利发展和万科地产之后,“痛失”榜首之位。实际上,尽管去年碧桂园全口径销售额达4643亿元,继续蝉联榜首,但与上年7588.2亿元的金额相比减少近3000亿元,且其与榜单第二名的差距也由2021年的1385亿元缩小至70亿元。
在上述年度工作会议上,碧桂园的管理层回顾了过去一年公司应对极度困难局面的得与失,明确要在2023年打好一场“翻身仗”。杨国强则表示,地产行业终将健康平稳发展,抓住机遇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是第一要务,要坚定信心、砥砺发展。“我们一起努力,我们肯定能再创辉煌!”
事后来看,这句话是面向全体员工的打气,更是对女儿的鼓励。
杨国强的创业史,也是一部地产行业发展史。2007年碧桂园就已赴港上市,成为民营房企第一家。当时杨国强就把70%的股权和大股东席位悉数交给了26岁的二女儿杨惠妍。十年后的2017年,抓住房地产高周转最佳窗口期的碧桂园首次实现合约销售额5508亿元,创下行业纪录,且此后5年一直保持房地产销冠地位,“宇宙第一房企”的名号也由此得来。也是在2017年,碧桂园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位列467位。
行至2022年,房地产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亿平方米、销售额13.33万亿元,分别同比下降了24.3%、26.7%。随着行业入冬,多家房企出险,碧桂园也屡有债务危机的传言爆出,但好在下半年陆续得到融资端支持,跻身为数不多仍在平稳运营的民营房企行列。
“碧桂园没爆雷,已经是这个行业最大的幸运了。”有业内人士甚至如此感叹道。
而在杨国强宣布交棒的一个星期前,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于2月23日披露,碧桂园地产200亿元中期票据已获准注册,成为春节后获批融资规模最大的房企之一。另据不完全统计,2022下半年以来,碧桂园先后获得数十家银行逾3000亿授信支持,仅这一项就是多少民营房企羡慕不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近期还启动了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设立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投资存量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基础设施等。该政策有助于为当前住宅与商业地产引入新的资金,因此也被视为房企“第三支箭”政策的延续。
不过,融资端的改善只能解决“输血”的问题,房企“造血”最终仍有赖于销售端的回暖。
就3月而言,克而瑞认为“小阳春”可期,一方面当前暂未进入供应高峰期,多数房企蓄势待发,3月预期将迎来一波集中供应,有望拉动成交放量;另一方面,二手房市场从回升程度和市场热度都略高于新房市场,这也侧面论证了居民购房信心逐步修复,为后期新房市场回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短期内京沪杭等热点城市尚能保温,而天津、重庆、郑州、福州、南宁等有望低位回升,迎来一波需求释放。
另外一个好的迹象是,土地拍卖市场也在回暖。以杭州为例,2月21日其完成了2023年的首轮集中供地,共计成功出让13宗地块,共有8宗地块封顶摇号,本轮总出让金额达到182.2亿元,整体溢价率9.3%,而且城投托底的情况减少,参与拿地的企业数量则在增多。
在经历2022年前所未有的寒冬后,作为少数成功穿越周期的房企,碧桂园无疑站在了新的起点上,41岁的杨惠妍正式走到台前就是标志性的一步。
2012年,杨惠妍获委任为碧桂园副主席,负责参与制定碧桂园集团的发展策略;2018年,杨惠妍调任为联席主席,与杨国强共同管理碧桂园日常工作并负责战略规划。而在上个月的碧桂园年度工作会议上,杨国强送了总裁莫斌两幅字:“生于忧患”、“向前看”,这七个字可谓诠释了2022年碧桂园所经历的行业阵痛,也为接棒的杨惠妍奠定了2023年的发展基调。
从莫斌在年会上的发言也可一窥碧桂园未来的发展路径。“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是第一条路径,莫斌认为,市场一定会复苏,但复苏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市场分化,由此必将导致行业的洗牌,因此未来两级市场分析将成为常态化。在市场分化的前提下,客户体验成为继土地、人口、金融红利之后最大的红利,因此碧桂园要全面提升基础产品力,以客户体验为导向,做到由“按时交楼”进入“完美交楼”。
同时,杨国强在会上反复强调,“要买一二线城市利润好、绝对卖得出去房子的地”,“要买三四线城市有竞争力、改善性房子的地”,由此可见他对于一二线城市楼市复苏的预判。不过,一二线城市并非长期征战三四线的碧桂园所擅长的市场,这也对杨惠妍提出了新的挑战。
无论如何,在恒大创始人许家印和融创创始人孙宏斌等同辈还在巨额债务中苦苦挣扎之际,68岁的杨国强能平稳交棒给下一代,已经是“命运的馈赠”。而他保留“特别顾问”的形式继续参与公司事务,也为可能的“退而不休”留下一个小小的注脚。(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