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迈克尔•乔丹重塑西屋电气公司
 作者: Kenneth Labich    时间: 1996年11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期>>人物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Kenneth Labich

    西屋电气公司董事长迈克尔•乔丹今年60岁,有两点惹人喜欢。第一,他有不惧艰难的气魄;第二,对新闻媒介和华尔街的盘根问底,他从容而得体。1993年,曾在百事可乐供职18年的乔丹接管了问题成堆、负债累累的西屋电气公司。此后,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激进措施:卖掉了两个较大的部门;在去年年末以54亿美元现金购买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并宣布要将西屋业务分为两大部门;以39亿美元价值的股份吞并广播业巨头广播公司。他的基本战略就是要把西屋从低增长的工业企业转变为一个能赚钱的广播事业。

    迄今,这些举措对西屋产生了异乎寻常的结果——乔丹坦率地承认。他的帝国已成为一个由传统的工业企业和新潮的影视公司组成的稀奇古怪的集团。这个集团汇集了从核电工程师、冷冻专家到丹•拉瑟、比尔•科斯这样的明星,还有广播电台的重要人物霍华德•司特恩和唐•艾姆斯等。乔丹开玩笑说,把这些人召集在一起开高级经理肯定会相当有趣。

    乔丹把西屋集团分成两个不同公司的主张是为了结束困惑而设计的——一个经营重工业,另一个经营广播、电视业。他表示:“我们需要将工业方面的业务分离开来,这样主要的媒体投资者就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广播业的经营状况”。不少娱乐业证券分析家承认,他们被西屋工业方面的复杂性搞迷糊了。而投资者也显然得不到他们想了解的情况。虽然乔丹开始实施改革计划以来,西屋的股票价格稳步上升,但其股价要比10年前缓慢得多。

    如果要寻找相信乔丹的计划能付诸实施的理由,只需看他迄今所取得的成就就够了。素来被新闻界认为没有魅力、没有想象力的乔丹事实上已经被证明 .是一位出色的出售与收购专家。今年他又以35亿美元的价格把西屋集团的国防电子业务部卖给了诺斯罗普-格拉曼公司,随后又以比预计高出两倍的价格卖掉了诺尔办公家具业务部。此举给分析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般的经验之谈——乔丹为够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出价过高——可能是错误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受欢迎的程度仍然很低,但因启用了从沃纳公司招募来的莱斯•穆维斯担任节目主任,前景逐渐看好。“这小子在圈内业绩很好,是干这活的料,”奥本海默公司的娱乐业分析家艾德华•艾特里诺说:“今年入秋以来,人们感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比以前好多了。”

    收购Infinity广播电台的交易将会是一个成功之作。国会最近通过的通讯业改革法案掀起了一股广播业收购和兼并热,而本行业最抢手的财富很可能将落入乔丹手中。Infinity广播电台的经营利润超出了本行业的平均值,它的两个广播网每年的广告收入可达10亿美元。

    这并不是说乔丹已经完全走出了困境。在他那出色的经营成绩背后是西屋约60亿美元的债务负担。西屋公司调整后的债务负担大部分可能将要由广播业务来承担,这部分业务的流动现金应该足够支付利息。但是,债务负担将限制该公司在急速变化的媒介行业中的未来发展。

    乔丹还从西屋公司过去的工业业务继承了几笔老帐(按公司的说法是“遗产”)。一类是随时可能要支付的总额为12亿美元的环境清理费和涉入一宗法律诉讼——西屋被指控为核电站制造的发电机不合格。另一类是总额为15亿美元未设基金的职工退休金债务,乔丹已在设法减少这笔债务。

    政府在决策方面的不确定性也给公司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西屋还有15亿美元的税收损失结转金。乔丹十分想把这项税收结转金用于其广播业务以避免将来的纳税现金开支,但还不清楚美国税务署是否同意。联邦通讯委员会中激烈的反垄断斗士或许已经以怀疑的眼光盯上了兼并Infinity电台的交易。

    最后一个问题是:面对新闻媒介对娱乐业令人目眩的频频曝光,西屋的管理者们能否处之泰然?自从乔丹买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他就成了被人嘲弄的靶子,而Infinity电台的交易却大大提高了他的形象。在宣布合并的那个上午,唐•艾姆斯在电台播发了一篇言辞激烈的演说,说西屋是“一家二流的厨房用具制造商”,而乔丹本人“目空一切”。

    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乔丹看上去并不为此所动,他对自己公司的前途有着非常理智而敏锐的看法。如果乔丹能实现他的计划,那么,他创造的价值要比西屋电气的股东们长期以来看到的更多。

    译者:吕博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