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股票规则: 独立世界中的大师们
作者:Justin Fox 互联网的超值性创造出了一个怪异、独立的世界,在这里,资本基本上是免费的,“增长动力”的重要性大于收益,一些新兴的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制定了所有的游戏规则。 坎迪斯•卡彭特(Candice Carpenter)经营着一家名为互动村(iVillage)的互联网公司,上个季度该公司的收入为 600 万美元,而支出则高达 2,400 万美元。上面的数字没错──这家公司的支出是收入的四倍。今年 3 月,iVillage 的股票公开上市,头一天就被热情的投资者把股价抬高了 233%。5 月中旬,该公司的市场价值达到 16 亿美元。 你也许认为这不太正常。实际上,经营着几家妇女网站和家庭网站的互动村公司已成为一只有争议的股票。这类公司常常被一些怀疑者亮出来,以证明互联网投资潮是个很快就会破灭的气泡。尽管如此,坎迪斯•卡彭特还是有 16 亿美元的市场资本可供操纵。她说:“我认为我们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对我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回报。因为他们愿意接受在此关头出现亏损,我们能够迅速收购其他公司,并且获得市场份额。这就像抢占土地。你必须尽可能快地把木桩打在最有价值的土地上,因为等到明天就没有机会了。” 卡彭特的观点在互联网公司经理人中很典型。在商业媒体和投资圈内,网络股票大辩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雅虎公司(Yahoo)真的值 340 亿美元吗?亚马孙公司(Amazon.com)真的值 230 亿美元吗?互动村公司真的值 16 亿美元吗?但是,掌管这些价值超过数十亿美元公司的经营者们却无暇顾及这些争论。他们正在匆匆忙忙地利用投资者对他们的慷慨投入筹集资金、收购别的公司以及在互联网的占地潮中竖立自己巨大的标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商业世界。 两三年前人们普遍认为,一旦有一些企业家找到了在网络上赚钱的办法,像微软(Microsoft)和迪斯尼(Disney)这样财大气粗的公司将会不请自来并且吃光占光。这些大公司确实正在试图这么做,并且其中一些也许已开始垄断互联网的某些角落。但是这些公司正在认识到,它们必须按照像卡彭特这样的人以及愿意以每股 70 美元的价格购买互动村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们制定的规则行事。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成功要遵照一整套新的规则。 网络股票不同寻常 最重要的一条规则是:互联网股票有别于其他股票。这条规则也是这个独立世界中所有其他规则的基础。算出哪只股票的价格是否合理无异于掷骰子,但是对大多数公司来说,至少有一些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标准,如帐面价值、当前收益以及预计收益增长率等。但是互联网公司没有有形资产,在收益上没有值得夸耀之处,这些公司未来的增长率也无法可靠地预测。因此,投资者不能使用他们的惯用标准。他们不得不要么旁观,要么纯粹通过猜测这些网络公司未来能否获得丰厚利润对其股票进行评价。 以前营销教科书的 CMGI 公司现在已改头换面,成为网络股投资中的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CMGI 从 1996 年开始连续两年向提供网站服务的公司 GeoCities 投资了 600 万美元。公司总裁戴维•韦瑟雷尔(David Wetherell)说:“在我们开始投资的一年半中,GeoCities 没有任何收入。你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衡量它的价值。必须看增长动力。如果你获得了人们的注意力(而 GeoCities 在这方面显然做得非常好),就能够把这些注意力变成金钱。”否则将有别的人会这样做。GeoCities 还有待赢利,但是雅虎公司正计划收购它,而 CMGI 公司获得的回报是非常丰厚的。这家公司持有的 GeoCities 股份正在转换成价值十多亿美元的雅虎公司的股份。 韦瑟雷尔衡量互联网股票的乐观方法在华尔街中显然很普遍,至少现在是。CMGI 公司的股价在五年内几乎上升了 400 倍。雅虎公司的股价在三年中几乎上升了 80 倍;亚马孙公司的股票在短短两年内上升了 45 倍;而电子海湾公司(eBay)的股票在八个月内就上升了 20 倍。 慷慨付出 因此,在互联网股票的世界中,要紧的是“增长动力”──而不是像季度收益或者总收入这样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意味着消耗大笔预算的广告战或者免费提供产品是一家公司要跻身于网络列强之内所需的必要手段。互联网世界的第二条规则就是:慷慨付出。 当吉姆•巴克斯戴尔(Jim Barksdale)1995 年把网景公司(Netscape)的股票公开上市时,这种思维方式对他来说是陌生的。这家互联网软件开发公司的首次公开售股──其股票上市的第一天股价就上升了 108%──预示着互联网投资潮的开始。很多互联网公司经理人把他们对这一行业的兴趣追溯到这段快乐的时光。但是网景公司处理其巨大财富的方式现在看起来极其陈旧。巴克斯戴尔说:“当我们初创网景公司时,我仍然抱着这样的老观念:`公开上市前我们先要有利润'。可事实是,这种想法也许使我们受到了损害。我在那里仿佛是在做最后一博。”巴克斯戴尔在网景公司与美国在线公司(America Online)于今年 3 月份合并之后离开了网景,现在领导着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如果网景公司当初愿意支出大大多于收入,如同现在互联网圈内所做的那样,它也许能够在浏览器大战中击败微软。互动村公司的卡彭特说:“网景公司的确是一家没有好好利用其当时优势的保守公司。我认为他们输在勇气不足上。” 现在,勇气──即敢于冒巨大赤字的风险抢占市场份额──是互联网新兴公司的行为准则。旧金山托马斯•怀泽尔合伙公司(Thomas Weisel Partners)的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之一桑迪•米勒(Sandy Miller)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银行家,他说:“人们络绎不绝地来我们这里,他们说:`我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能够赢利,因为到时人们就不会像对待一家互联网公司那样评估我们公司的价值了。'”米勒说,这也不是很对──“能赚钱仍然要好得多。”但是互联网公司显然没有因为亏损而受到惩罚,人们对普通的公司是不会这么大度的。 金钱唾手可得 部分原因是互联网公司总是能够筹集到现金弥补亏空这种想法已变得理所当然了。由此我们得到第三条规则:金钱唾手可得。只要你具有这些“增长动力”,投资者对你的股票的胃口就几乎没有止境。 当然,要使投资者们始终保持旺盛的胃口,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当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上市时,它们投入到市场中的股票常常只是一小部分(几乎从未超过已发行股票总额的 10%),并且把股票的价格定得比他们所估计的市场价格要低得多。这将确保上市的第一天股价会大幅度上升,从而把这只股票变成一个热点。此后,由于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公开上市股票都处于求大于供的状态,使这些股票的价格居高不下。这就保证当这家公司需要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售股时能够轻易地获得资本。 互联网公司确实会再次筹资。根据汤姆森金融证券数据公司(Thomson Financial Securities Data)的统计,虽然互联网公司首次公开售股常常成为报纸头条新闻,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公司在首次公开售股之后陆续售股筹得的资金实际上是首次的 2.5 倍。以亚马孙公司为例,该公司 1997 年首次公开售股,只筹得了 5,400 万美元,但是自那以后却筹得了 16.5 亿美元的资本。这笔资本的大部分来自于今年 1 月份发售的价值 12.5 亿美元的可换股债券。网景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巴克斯戴尔说:“这是一家从未赢利的公司,你能解释是什么原因吗?” 即使还未公开上市的公司也遵循新的互联网规则。流入互联网公司保险柜中的很多资金──据咨询公司 VentureOne 统计,1999 年第一季度达到了创纪录的 21 亿美元──来自于讲求实际的投资者,这些人从来不会奢侈到在某家公司公开上市之后才会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创办才九个月的交流网公司(Exchange.com)的首席执行官斯蒂格•莱施利(Stig Leschly)说:“私人股市与公开的股市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我们的股票并不在 Nasdaq 上交易,而是在风险资本公司之间交易。”他说,风险资本公司不会像购买公开上市股票的人付出那样高的溢价。但是由于预计会在未来得到巨大的回报,风险投资者出的价钱也不低。 一年前获得法律和商业两个学位的莱施利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位现年 29 岁的青年是个狂热的音乐收藏迷,他当时想了一个主意:创办一个可供二手和稀有唱片商人销售的网站。他向风险资本家发出了一些信件,到去年 9 月份,他获得了 600 万美元创业。不到六个星期,他就发现这笔钱还不够,他再度筹集风险资金,这次得到了 1,000 万美元。有了这笔钱,他购买了著名的二手书网站 Bibliofind,以补充自己的音乐网站 MusicFile。 但是,即使这样还不够。莱施利说,随像电子海湾(e-Bay)这样的拍卖网站开始招兵买马,“我们认识到我们的速度还是太慢”。他和支持者们决定与一家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联合,并且很快就把亚马孙公司作为首选。今年 4 月底,亚马孙公司宣布收购 MusicFile:它支付了 400 万美元的现金和价值 1.96 亿美元的股票。金钱真的唾手可得。 美国人愿意把钱花在未经证实但是令人兴奋的尝试上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似乎就会迷上一个新的产业:19 世纪末期是铁路;20 世纪 20 年代是无线电;20 世纪 80 年代是有线电视;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是生物技术。互联网投资潮与以前的投资潮相比只是在规模上和速度上有所不同。技术股票对冲基金公司──因特格拉资本合伙公司(Integral Capital Partners)的罗杰•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说:“美国经济每次取得巨大进步几乎都是因为有投资狂潮的支持。这样虽然特别没有效率,但是却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新产业成长壮大所需的时间。” 要抢先行动,否则失败 创建一家能够在市场上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可用的时间似乎日益减少。第四条规则是:你必须迅速行动,否则就会失败。这就是互动村公司的卡彭特所说的“占地”。确实,互联网公司在顾客心目中划出的地盘到头来可能只是一座海市蜃楼。但是目前,互联网圈内人士认为未来属于那些能够迅速抢占到地盘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经营亚马孙、互动村和电子贸易公司(E*Trade)的人宁愿背上数年的赤字,也要把自己的公司办成顶尖公司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网络公司越来越多地利用自己丰厚的市场资本向新的网络市场进军的原因。比如,亚马孙公司最近完全或者部分地收购了拍卖网站 LiveBid、在线医药公司 drugstore.com、宠物供应品网站 Pets.com 以及 Exchange.com。雅虎公司则收购了 GeoCities 和交流网公司。美国在线公司买了网景公司。接入服务商家庭网络公司(@Home)正在收购门户网站奋扬公司(Excite)。这样的占地活动不胜枚举。 Go2Net 是为数不多的从开始就一直在收购互联网公司的几家公司之一(该公司是 1997 年 3 月公开上市的),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拉塞尔•霍罗威茨(Russell Horowitz)每季收购一个网站,他靠出售少量的股份建立了一个包括搜索引擎 MetaCrawler、股票聊天网站 Silicon Investor 和提供网站服务的 Hypermart 在内的站点网络。霍罗威茨夸耀说:“所有这些使我们能够建立一家业务范围在网络界排在前 20 名并且拥有一些响当当品牌的公司,而累计花费的现金投资不到 600 万美元。” 在决定花多少股份收购一家公司上,霍罗威茨像 CMGI 公司的戴维•韦瑟雷尔一样,他说自己不依靠传统的收益甚至总收入等衡量标准。他说:“我们有一套寻找靠技术推动的网站的方法,这些网站的扩展所需的增加成本与未来巨大收益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霍罗威茨一旦发现了收购目标,他就会采取迅速行动。他说:“你必须勇猛果断,不能磨磨蹭蹭地用四五个月时间做详细审查后才行动。” Go2Net 公司的决断力使这家公司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今年该公司的股价几乎上升了 700%,其市场总值在 5 月中旬达到了 18 亿美元。今年 3 月,该公司还获得了微软公司的两位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Paul Allen)的三亿美元投资。霍罗威茨也许能够成功地利用自己的股票建立一家大型的具有获利能力的公司,也许会失败。但是目前,其他想参与网络合并潮的人必须遵照他和其他一些锐意进取的收购者制订的规则行事。 无疑,一些大的老牌公司(如果这样说不算唐突的话)──戴尔(Dell)、嘉信理财公司(Charles Schwab)和联邦快递(FedEx)──在把核心业务向互联网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IBM 公司首席执行官郭士纳(Lou Gerstner)今年 5 月份酸溜溜地对分析员说,IBM 公司通过销售电子商务服务赚取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收益和现金”,而网络公司只不过是“获得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已。微软公司 1996 年向互联网拓展时很多人曾预料它会拥有网络,这一预言并没有变成现实,尽管如此,微软公司无疑已变成了一家网络公司。然而,这个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一般互联网公司的左右。网络领袖们说,互联网新兴公司已设法成功地抵挡住了巨型公司的进攻,因为这些大公司“无法得到网络”。但是还有另外的原因:这些大公司无力购买网络。 对一家老牌公司来说,在互联网上谋得一席之地所需付出的巨额亏损仅仅是亏损。尽管以后人们可能会赞许这种大胆的投资,但是这些亏损还是要按照惯例处理,因为亏损是使收益下降的坏事。老牌公司还必须用现金来酬劳雇员,但是网络公司──特别是那些还未上市的公司──能够以获得巨大财富的前景招聘员工。数百也许数千的经理、技术人员、秘书──甚至新闻记者──通过他们网络老板的股票而成为拥有几百万美元的富人。这样,互联网新兴公司能够从互联网之外的世界中挑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而老牌公司则发现聘用具有互联网生意头脑的人日益困难。微软公司尽管实力超群,但是它花了六个月也找不到一个适合的人来经营其网络部。 可以理解的是,美国企业界一直在寻找办法用钱打开一条进入互联网世界的道路。但是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困难的。一个明显的障碍是一些网络公司的市场总值非常高。一家希望介入在线竞卖机票商务领域的航空公司买不下来价格网公司(Priceline.com),因为该公司的市场总值是美利坚航空公司的 1.5 倍,而美利坚航空公司是美国市场总值最高的航空公司。 即使是价值 1,000 亿美元的大公司,要购买价值仅为十亿美元的公司也有不少困难,这里有两个原因。对能赢利老牌公司的股东来说,购买不能赢利或者刚刚具有赢利能力的互联网公司意味着收益下降。而对互联网投资者或者持有认股权的员工来说,被一家增长相对缓慢的非网络公司收购意味着丧失了互联网股票世界里似乎是不可限量的收益。(后一个观点有时未必显得精明:比如,“推”技术的创始者点播公司(PointCast)1997 年拒绝了新闻公司(News Corp.)开价 4.5 亿美元的收购建议,后来只能眼睁睁看着“推”技术过时。到今年 5 月,这家公司只能以 700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美国网络公司(USA Networks)的首席执行官巴里着迪勒(Barry Diller)今年春天想购买莱科斯门户网站,但是遇到了网络世界对外来者的强烈抵制。莱科斯公司的管理层已同意了,但是以 CMGI 的韦瑟雷尔为首的投资者却坚决反对。最后迪勒只好放弃。迪勒事后回顾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真空地带,除了我们,还没有人跨越过分界线,而我们已是遍体鳞伤。”实际上,其他一些大公司正试图跨过分界线,要么是采用把网络部门分离的方法──巴恩斯─诺布尔(Barnes & Noble)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NBC)正在这样做,要么是通过购买网络新兴公司的股份。比如,全国广播公司获得了互动村公司 7% 的股份,条件是为该网站播出电视宣传广告。但是,这些公司一般来说也必须按照网络世界的规则办事,它们只能得到少量股份,并且要让网络企业家左右发展方向。 电子海湾公司今年早些时候收购了久负盛名的拍卖行巴特菲尔德公司(Butterfield & Butterfield),这一事件表明了另外一种有趣的趋势,即网络公司将开始利用它们的股票财富购买互联网世界之外有实际利润的公司。但是除了出现了像电子海湾这样小规模的战略性交易之外,网络公司还是不愿与增长缓慢的非网络公司联手。CMGI 的韦瑟雷尔说:“网络公司与非网络公司相结合同时又能得到合适的价格或者合适的股东是困难的。” 可是,这两个世界不可能永远不交叉。在某个时候,市场将停止惊羡于网络的潜力并且开始要求真正的利润。到这时,互联网规则将会废止,像韦瑟雷尔这样的投资者以及霍罗威茨和卡彭特这样的首席执行官,将不得不与其他人一样遵照相同的规则。但是美国企业界开始认识到,这样的时刻不会明天或者后天就能到来。Viacom 娱乐集团的副董事长汤姆•杜利(Tom Dooley)说:“即使`很快'也要花上一些时间。” 译者:易学君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