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20世纪的顶尖科技精英
 作者: Eric Nee    时间: 2000年06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二十一期>>人物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他们重新设计了美国人的生活并且数字化了整个世界。

    作者:埃里克•尼(Eric Nee)  

    作为一个直到二战结束后才诞生、此后 20 年又大都局限于科学实验室和政府机构的产业,计算机业如今正在迅猛发展。任何人对此做出的贡献,从经济的角度,扪心自问,都比不上长期担任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首席执行官的小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 Jr.)。

    故事得从 1914 年讲起,当时沃森的父亲(老托马斯)加入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这是一家制造机械穿孔卡识别机的小厂。他将该公司改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并在 1956 年把该公司建设成为全美国排名第 37 位的大公司。他正是在那时候把公司交给儿子掌管的。小托马斯加盟 IBM 是在 1937 年,但年轻时代的他是个花花公子式的人物。二战时他担任飞行员,从战场上归来之后,他变得严肃而且成熟。他坚信,计算机必将取代 IBM 生产的机械计算设备,于是便敦促父亲和公司接纳这种新型的电子计算机。

    急性子的小沃森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使命。60 年代初,当一些经理人员对晶体管是否可靠、能否应用于计算机这一点持怀疑态度之际,他送给他们每人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并对他们说,什么时候收音机坏了,就请告诉他。IBM 最大的成就是 1964 年制造的“系统/360”系列主 。它们第一次使客户能根据需要随意添加硬件和软件。大企业大量采购这种机器,现代计算机时代由此拉开了帷幕。到 1971 年沃森辞去首席执行官时,IBM 已成为计算机产业无可争议的领袖。

    1981 年,即沃森辞职十年后,IBM 推出了另一种后来使整个产业旧貌换新颜的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然而这一次,IBM 决定不亲自生产处理器和软件,而是向英特尔(Intel)和羽毛未丰的微软(Microsoft)订购这些部件。结果,这两家公司开创了一个令 IBM 大跌眼镜的行业。两家公司还使安迪•葛鲁夫(Andy Grove)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声名大震,财富剧增。

    安迪•葛鲁夫是风靡一时的管理学着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的作者,如果你了解他的童年时代的话,其书名有新的含义。他于 1936 年出生于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出生时的名字叫安德拉斯•葛鲁夫(Audras Grof)。他差点死于猩红热,二战期间侥幸从法西斯手中逃脱。苏军入侵匈牙利时再次逃难,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他 21 岁之前。安迪•葛鲁夫最终成为一名工程师,1968 年,他答应同集成电路的联合发明者、Fairchild 半导体公司的鲍勃•诺伊斯(Bob Noyce),以及人们常常引用的“穆尔法则”的发明者戈登•穆尔(Gordon Moore)一起,联合创立一家新的公司。英特尔公司就此诞生。

    葛鲁夫说:“我经常把英特尔描述为一个由工程、生产和销售组成的叁足之鼎。”他也承认:“我从来都不是一名工程奇才。”他的真正天才在于经商。他把一家拥有无可争议的工程专业公司,变成了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

    许多人想象的不同,半导体企业所依赖的并非仅是杰出的设计,关键是它有能力设计出一种芯片,并以低成本和规模生产的方式将其变为成品。葛鲁夫把英特尔建成了大概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他还是一个营销天才:他发起的“Intel Inside”宣传运动,使该公司的名字家喻户晓。

    如果说英特尔主导导个人计算机产业的一端的话,则微软当然统治治该产业的另一端。1975 年,哈佛学生比尔•盖茨与其幼时好友保罗•艾伦(Paul Allen)开始为世界首款个人计算机Altair 编写软件。他们这家名叫微软的公司做得极其成功,所以盖茨干脆辍学,整天与艾伦一起干。1976 年,他发表了着名的《致发烧友的公开信》,这篇愤怒的文字后来被多家杂志转载,信中谴责那些不是花钱购买他的原版软件、而是使用盗版软件的人们。公开信以一句深思熟虑的预言结尾:“最让我开心的莫过于聘用十名程序员,编出大量一流的软件来淹没盗版市场。”实现了这一点要等到若干年之后,但盖茨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正如小托马斯•沃森在计算机兴起之初坚信它将成为一大产业那样,盖茨也预见到了个人计算机的繁荣。他还做出了几个聪明的选择:例如,他不是加入几十家生产个人计算机的公司的竞争行列,而是集中精力专攻软件。微软还保留了对其软件的专利权,将其使用许可证授予多家个人计算机零售商,从而使其产品成为实际应用的标准。盖茨不是一次性向个人计算机客户索取特许费,而是从他们卖出去的每一台装有微软软件的个人计算机中索取一份利润。最后,他再把价格降下来,以此扩展市场。上述经营理念今天看来已显得非常普通,这在很大程度上实在应归功于盖茨。

    生产个人计算机的厂家有成千上万家,但最成功的当推戴尔计算机公司。同盖茨一样,戴尔也是大学期间因需照料一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公司而中途辍学。1984 年他离开德克萨斯大学时,戴尔从他的学生宿舍每个月能卖出价值八万美元的计算机设备。到 1986 年,他的销售成绩已达到每年 6,000 万美元。从一开始,他就越过传统的零售商,在报刊杂志上刊登广告,并直接向客户发货。这使他的公司比那些通过传统的批发商和转售商来销售产品的大公司享有一些优势:它使戴尔能更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存货,销售的价格更低廉,利润率更高,更准确地测知市场需求,而且出售的几乎都是定做的产品。

    到 1993 年,戴尔计算机公司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致该公司几乎存在失控的危险。值得称道的是,戴尔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向董事会提出了本公司的复兴计划。”他在《直接来自戴尔》(Direct From Dell)一书中说道。“计划的内容之一是获得外来帮助。”公司从外面招聘了一批有经验的经理人员,戴尔公司终于回返正轨。通过在互联网上销售,直接订购的好处显然增多了:它使客户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配置自己的计算机,然后直接从厂家订购;从定单处理到机器发货均几乎毋须人为干预。如今,全美国从汽车到服装的厂商都开始羡慕这一模式,并竞相仿效。

    当戴尔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开始他的个人计算机业务的同时,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正在弗吉尼亚维也纳开创网上计算机销售业。凯斯很早就沉迷于经商。他和哥哥丹(Dan)一起──丹现在是汉鼎公司(Hambrecht & Quist)的首席执行官──在十几岁时就开始以凯斯企业(Case Enterprise)的名义,从事一系列商业活动。上大学时,史蒂夫读了未来学家(兼克林顿主义者)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的《第叁次浪潮》(The Third Wave),被书上所描述的全球电子社会的前景所深深吸引。“这种交互式的媒体定将出现。我的这一信念从未动摇过。”凯斯说。大学毕业后,他先在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后又在必胜客(Pizza Hut)干过一段时间,为的是学习市场营销。但在 1983 年,他离开了这些大公司,加盟了新开办的控视公司(Control Video Corp)──一家使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线玩游戏的公司。

    控视公司于 1985 年倒闭了,但那帮人又办起了量子计算机服务公司(Quantum Computer Service)。作为该公司叁名创建者之一的凯斯,名义上主管营销,实际则负责公司大部分日常业务。开始几年是为 Commodore 和苹果(Apple)等计算机公司提供专业网上服务。真正的突破发生于十年前的上个月:公司开始独立开展业务,美国在线由此创立。凯斯于 1991 年出任总裁,整个 90 年代,他都在力争把美国在线建成一个自成一体的小社会。“我把自己看作市长,而不是从事信息服务的首席执行官。”凯斯如是说。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美国在线开发了今天已经家喻户晓的市场营销技巧,即把该公司提供的可免费试用的软盘夹在报纸、杂志、邮件等各种各样的东西里头。有人嘲笑这种做法是地毯式轰炸,可它确实管用。本来遥遥落后于老牌的、资本实力雄厚的 Prodigy 和 CompuServe 两家公司、排名第叁的美国在线,迅速成为头号网上服务公司。今天,美国在线已拥有 1,800 万用户,年创收 48 亿美元。它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

    比尔•盖茨 (Bill Gates)

    1975 年创建微软

    过往经历:为所在中学设计课程软件

    天才创造:使软件变得便宜,使市场牢牢锁定

    留给後世的财富:“个人计算机”

    安迪•葛鲁夫 (Andy Grove)

    1979 年创建英特尔

    过往经历:担任《青年报》 驻布达佩斯记者

    天才创造:使英特尔成为一种消费名牌

    留给後世的财富: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小托马斯•沃森 (Tom Watson Jr.)

    1956-1971 年任职于 IBM

    过往经历:二战期间担任 B-24 轰炸机飞行员

    天才创造:将 IBM 公司的未来全部押注于计算机

    留给後世的财富:“地球上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史蒂夫•凯斯 (Steve Case)

    1991 年创建美国在线

    过往经历: 为比萨饼店研制比萨饼新品种

    天才创造: 集中精力创建“小社会”

    留给後世的财富: “你有邮件”

    迈克尔•戴尔 (Michael Dell)

    1984 年创建戴尔计算机

    过往经历: 13 岁开办邮购邮票业务

    天才创造: 向顾客直销个人计算机

    留给後世的财富: 根据特定要求设计制造

    请重新启动

    在这个尸横遍野的高科技行业中,下面这些人物最接近顶尖精英:

    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苹果计算机公司 (Apple Computer)

    苹果真是商业上最成功的首台个人计算机。Macintosh 是第一台操作简易的个人计算机,其外表后来被视窗(Windows)模仿。这对一家公司来说并不算坏,但对乔布斯本人而言。由于他不愿将苹果的设计特许使用权授予其他公司,结果,他的公司被晾在了一边。这家公司如今仍在运作。

    肯•奥尔森 (Ken Olsen),数字设备公司 (Digital Equipment)

    奥尔森曾经把 Unix 操作系统称作“蛇油”。使他闻名的另一句话是他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需要在家里摆一台个人计算机。你不得不佩服奥尔森的直率,但却不能佩服他的商业判断。他应该为创建有史以来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数字设备公司──而受到赞扬,也应该为该公司的陨落而承担责任。

    罗德•坎宁(Rod Canion),康柏计算机公司 (Compaq Computer)

    有一段时期,每一家计算机公司都生产自己某一型号的个人计算机。坎宁首先意识到生产一种最流行的计算机──IBM 个人计算机──兼容的计算机是致富的捷径。问题在于,在面临效率更高的竞争者的时候,他未能及时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环境。于是他被迈克尔•戴尔取而代之。

    加里•基尔达尔 (Gary Kildall),数字研究公司 (Digital Research)

    基尔达尔错过了为 IBM 第一代个人计算机制作操作系统的机遇,但盖茨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数字研究公司后来制作了微软操作系统的翻版──“DR. DOS”,但该系统却从未流行。今天,数字研究公司已经不复存在,而微软却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基尔达尔的决定成为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决定之一。

    吉姆•克拉克 (Jim Clark), 网景通信公司 (Netscape Communications)

    毫无疑问,克拉克拥有非凡的勇气:他的网景战略直插计算机行业最强大公司──微软的心脏。不过,同样不足为怪的是,克拉克失败了。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网景为万维网及其后随之而来的一切奠定了基础,在这方面,网景的贡献远甚于其他任何公司。

    译者:郭铭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