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新产品重塑美国纺织业
 作者: Alicia Hills Moore    时间: 2001年08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三十三期>>产业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艾丽西亚• 希尔斯• 穆尔(Alicia Hills Moore)

    虽然生产力和技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纺织业仍然痛苦不堪。 一些公司另辟蹊径,寄希望于开发富有创意、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

    美国纺织业拥有 5,000 家大大小小的纱线和织品制造商,去年的总销售额高达 580 亿美元。这个行业具有 人的创新精神和生产力,过去十年中每年斥资 20 亿美元开发新技术,而且成果显着。本文中的照片展示的一些现代织机,它们的编织速度比十年前的机器快四倍,比 70 年代的机器快十倍。工厂所需人力减少了。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有的车间几乎每周七天、每天 24 小时地处于无人操作状态。生产力每年提高 3.4%。实验室纷纷推出美仑美奂的新产品,比如打猎用的叁维迷彩服、建用的机织复合板和工字梁等。老工厂遭到淘汰,新公司取而代之。

    尽管付出了凡此种种的努力,纺织业仍然痛苦不堪。去年,业内公司普遍略有亏损,这是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的纺织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of Textile Technology)的尼尔•卡希尔(Neil Cahill)认为,生产力提高和技术革新在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问题,它们导致了生产能力过剩,价格下跌──却没有赋予美国对它国的 势。事实上,美国工厂用来更新换代的机器──譬如速度最快的织机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染色机──大多来自海外,来自德国、瑞士和意大利。报酬较低的外来工人抢占了低技术工种,美国工人无可奈何。纺织业经理人员带头呼吁采取保护措施抵御泊来品,但自由贸易对美国纺织业也不无好处。“假如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纺织品出口还会少得多,”芒特弗农纺织厂(Mount Vernon Mills)董事长罗杰•查斯顿(Roger Chastain)说。“墨西哥是美国纺织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去年,美国的出口额增长了14%,达到 105 亿美元,但进口额上升得更快了。

    如果高技术和高生产力不足以保障这个行业良性运转,什麽才能保障呢?两个世纪以来,自从纺织品生产从英格兰传到美国并成为第一大产业起,美国的纺织业始终以产量和生产力为重点。卡希尔说,现在必须把重点放在新的技术和创新上,这种技术和创新创造出的产品将具有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性能和特色。本文介绍的几家公司给我们提供了答案。这些公司包括生产“极地技术”(Polartec)面料的莫尔登纺织厂(Malden Mills)、拥有叁维织机的叁维纺织技术公司(3Tex)和开发新型迷彩服的幻影服装公司(Mirage Wear)等。他们生产的新颖独特、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有些是制造商们从未涉足过的),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大有可为。

    莫尔登的业绩

    马萨诸塞州劳伦斯(Lawrence, Mass)──莫尔登纺织厂位于斯皮基特河(Spicket River)岸边,周围散落着内战时期建立起来的毛纺厂。早在价值不菲的“高性能面料”走红纺织业之前,该厂便率先推出了这类织品。许多年里,莫尔登在笨重的编织机上生产人造毛。通过拉毛──扯断长针脚──然后剪绒,莫尔登生产出雍容华贵的人造毛皮。

    20 世纪 70 年代,毛皮淡出时装舞台。莫尔登意识到,它可以凭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推陈出新,把涤纶织物变成某种能阻挡寒气、比羊毛还要暖和而且更加耐洗的布料。他们称之为“极地羊毛”(Polarfleece),新兴的巴塔哥尼亚公司(Patagonia)认为它是制作轻薄登山服的理想材料。

    1995 年,一场大火烧毁了莫尔登的老厂房。公司第叁代总裁阿龙•福伊尔施泰因决定以此为契机,把重点转向羊毛,并对机械设备进行现代化。耗资 2.5 亿美元的新厂房容纳了 50 台计算机化编织机,采用莫尔登拉毛和剪绒专利技术的最新成果。莫尔登的“极地技术”(Polartec)品牌拥有 150 种织品。公司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着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涌现的新型纤维。他们开发的“强力干爽”(Power Dry)布料不仅吸汗,而且含有抗体臭纤维。他们研制的“强力弹性”(Power Stretch RX)轻薄透气织品打入医疗器械市场,可望取代又闷又不舒服的关节固定支架。

    最新式的老机器

    北卡罗来纳州里兹维尔(Reidsville, N.C.)──织机最早起源于古埃及,至今仍然是纺织业的基本设备。200 年前,丝织品之都莱昂斯(Lyons)的机修工约瑟夫•玛丽•雅卡尔(Joseph Marie Jacquard)彻底改良了伯林顿工业公司(Burlington Industries)里兹维尔厂的织机。雅卡尔使织机实现了自动化,用错综复杂的联动装置传输穿孔纸带的指令,取代了织造工上下翻飞的一双巧手。

    如今,伯林顿的数百架雅卡尔现代织机每天吱吱呀呀地浅吟低唱,织出图案精美的面料。这些由计算机控制的瑞士 Sulzer 新式织机大大提高了生产力。1.3 万根涤纶线从上面的控制室垂泻下来,牵引着同等数量的经纱。带有小钳口的两个连杆来回穿梭,每分钟织纬纱 400 次。速度更快的织机则采用压缩气流编织纬纱。

    尽管生产力突飞猛进,去年,伯林顿在销售额达 16 亿美元的情况下仍亏损 52.7 万美元。19 世纪初的雅卡尔下场更惨。数以千计的织造工因为他的发明而丢掉饭碗,他们把雅卡尔 出莱昂斯,砸毁了他的织机。多亏了国家的养老金,他才免于穷困潦倒。

    火鸡的幻影

    密歇根州斯巴达(Sparta, Mich.)──劳动密集型的织造工作并没有全部云集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美国保留了一些缝制品,尤其是需求量较低的特殊产品,比如幻影服装公司(Mirage Wear)生产的革命性迷彩猎装。这种看上去像树叶的叁维服装使用米利肯公司(Milliken & Co.)研制的 Intrigue 隐身布料,它把印有伪装图案的涤纶织物缝在 格状背衬上。叶片图案的裁剪采用一种专利工艺,不会损伤背衬。

    刚开始,猎人们并不垂青这种新奇的迷彩服。“他们觉得很滑稽,”幻影服装公司总裁理查德•坎宁安(Richard Cunningham)说。“它的知名度始于捕猎火鸡的猎人。火鸡的视觉非常敏锐,因此很难捕猎。猎人发现迷彩服大有用武之地。叁维设计改变了猎人的外形,叶片则掩盖了猎人的动作。于是,猎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看上去就像微风中的一株灌木。”

    投产两年来,幻影服装公司已经制作了两万套这种猎装,每套售价约 100 美元。坎宁安说,材料是高技术产品,但“缝制手艺不是”。他说,根本没有必要把缝制工作转移到海外,因为订量不多。

    还有一种隐身服用的是抗体臭布料。喜欢捕猎弗吉尼亚鹿的猎人格外倾心于这种布料,因为弗吉尼亚鹿的嗅觉非常灵敏。下一步,幻影服装公司瞄准了玩彩弹游戏的人,目前正扩建斯巴达的车间。“我们的生意不错,”坎宁安说。

    3Tex 的叁维织法

    北卡罗来纳州凯里(Cary, N.C.)──年营业额 240 亿美元的复合材料行业通常是通过一层层地叠压碳化纤维或玻璃纤维,生产出航空航天或汽车零部件、防弹背心、建 用横梁以及坚如钢铁但重量较轻的物品。叁年前成立的叁维纺织技术公司(3Tex)决心在这个行业发动一场革命,用新式的叁维织机编织出成品,略过层压工序。3Tex 的织机从叁个方向、而不是通常的两个方向添加纤维,创造了叁维工字梁、板材和护胫(此前是用合成树脂制作的)。

    64 岁的曼苏尔•穆罕默德(Mansour Mohamed)是埃及人,曾经担任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纺织工程学教授,15 年前就开始酝酿这种织机。他组装了一个手动模型,但支持者寥寥,直到有一天,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火星考察小组(NASA's Mars Mission)授权他开发轻型太空设备。于是,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及一些私人的资助下,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上月,3Tex 推出第一件商用产品──为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生产的护胫。他设在北卡罗来纳州拉瑟福顿的工厂拥有 12 台新式织机,按照研发合同试生产各种形状的织品。

    3Tex 的多轴织机程序复杂,由计算机控制。总共大概有15 层经纱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传统织机只有一层经纱。同等数量的纬纱与这些经纱垂直交错。第叁组纱线穿入这片纤维 ,把经纱和纬纱编结到一起,组成密实的特定形状。

    3Tex 的首席执行官布拉德利•林哈特(R. Bradley Lienhart)预计,复合材料的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他声称,他的公司“能够迅速有效地”生产复合模型。3Tex 为处境困难的纺织公司指明了一条出路:运用新科技,制造高价值、高性能的产品。“纺织品远远不止包括内衣、套装和衬衫,”现在是 3Tex 董事长的穆罕默德说。“这个行业大有可为。

    粗斜纹棉布精加工

    佐治亚州哥伦布(Columbus, GA.)──“粗斜纹棉布向来不容易织造,”斯威夫特棉布公司(Swift Denim)的资深副总裁蒂姆•德赖弗(Tim Driver)说。“现在,这种布已经成为时装行业一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制作工艺更复杂了。”因此,斯威夫特棉布公司的哥伦布厂在染色流水线中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子感应器。斯威夫特可以根 顾客提供的样品色板从配色资料库当中找出一模一样的颜色,然后监控染色过程,保障色泽均匀。

    当初粗斜纹棉布只用来缝制工装时,棉质纤维上布满粗糙颗粒,后来,纺纱工艺的改进消除了这种颗粒。现在,粗纱再度流行,于是,工厂利用电子控制程序,使原棉在进入织机时轻微震动,从而产生设计师所需要的不完美感。粗斜纹棉布风靡全球,不仅用于制作牛仔裤,也用于制作衬衫、裙子、沙发套、窗帘,甚至用来装点狗窝。粗斜纹棉布的颜色也在变。斯威夫特生产 80 种深浅不同颜色的粗斜纹棉布,包括传统的蓝色,当然,必须是那种给人穿旧了的感觉的淡蓝色。

    速度最快的织机

    北卡罗来纳州拉姆苏尔(Ramseur, N.C.)──织机的生产力不断提高,例如,二十年前,织造一件男式衬衫所需的布料要花 13 分钟,如今一分钟足已。但速度最快的恐怕要数沉闷乏味的 Ramtex 纺织厂的新式织机。瑞士制造的 Sulzer 织机不是使用老式的木梭把纬纱穿过经纱,而是用压缩气流把纬纱穿过经纱,每分钟可来回 2,800 次,比现有的气流织机快叁倍。

    Ramtex 从瑞士购买了 13 台这种织机,并打算再添置一批,把 300 台旧机器当中的大部分都淘汰掉,尽管这家公司只有 12 年的历史。“只要有效率更高的机器上市,哪怕是只用了五年的织机,我们也会淘汰掉,”主管业务的执行副总裁沃尔特•博施(Walter Bosch)说。“安于现状就会在竞争中落后。”每分钟都要吞掉一大段纱线的机器也不容保留下去。所有织机都要经常使用真空吸尘器进行清扫并受到监控。Ramtex 原本是伯林顿纺织厂的一个分部,现在属于中国的纺织品联合有限公司(Textile Alliance Ltd.)。

    纺纱织布

    北卡罗来纳州列克星敦(Lexington, N.C.)──在帕克代尔纺织厂(Parkdale Mills)的列克星敦厂,机器人比人还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营棉纱纺织企业,帕克代尔斥资 五亿美元从德国、瑞士、日本和意大利引进了最新纺纱技术。这家年营业额达 10 亿美元的私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安迪•沃利克(Andy Warlick)说,“无债一身轻,我们能够一心一意地更新技术。”

    公司拥有 30 家纺织厂,每一家都各有所长。生产 100% 的棉纱的列克星敦 3 号厂就是其中之一。“棉条”──即经过初加工的原棉──变成纱线的整个过程中几乎不接 人手。工厂经理塔德•罗杰斯(Tad Rogers)说:“我们的产品非常细腻。 摸的越少,出现次品的可能性就越小。”

    尽管运用了最新技术,帕克代尔仍然感到竞争激烈。“整个行业都提心吊胆,”沃利克说。“即使在这种受价格驱动的市场上,研究工作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持不懈。”帕克代尔正跟嘉吉─陶氏公司(Cargill Dow)和韦尔曼工业公司(Wellman Industries)联手开发价值更高的精制纱线。

    染房里的魔术

    北卡罗来纳州格伦雷文(Glen Raven, N.C.)──格伦雷文(Glen Raven)在染纱行业的新武器就是这座耗资 2,000 万美元的染房,其自动化程度在整个行业首屈一指。计算机编程的机器人来来往往,把未经染色的纱线即“坯布”填进十个一组水平放置的染色管。经过加压的染料从上面流进梭芯。染料被加热到 275 度,从梭芯向外喷注,浸透原料。这个过程需要两到八个小时,因纱线种类而 。然后机器人迅速把染好的纱线运走,烘干后即可发往世界各地。染房业务经理查尔斯•麦卡米说:“非常管用,跟变魔术似的。”加盟格伦雷文之前,他曾经在其他纺织厂供职多年,那些工厂都是采用敞口染缸,二叁十人辛苦劳作,全靠人工把纱线从一道工序转移到另一道工序。

    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玻璃墙搅拌间里,另有一些机器人来回穿梭,输入计算机指令,从大约 65 个染料缸中准确无误地提取各色染料。按照客户的样品色板或时装设计师的要求,它们把染料──大多产自印度和远东──同其他化学品混和到一起。实验室技术人员使用分光光度计检验调色结果。为了加快让客户看样并确认色度的过程,格伦雷文正考虑使用电子邮件,在厂方和客户端利用同样的装置来查看及比较样品色值。

    这套染色设备全部从意大利进口,比旧的设备节约一半能源和用水。唯有监控软件是美国产的。公司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体系,各个车间均可接收其指令。

    120 年前创建了格伦雷文的家族至今仍自豪地拥有着这家公司。公司每周可从这个车间发出 45 万磅(约 204 )染好色的纱线。

    天衣无缝的托尼

    北卡罗来纳州威尔克斯伯勒(Wilkesboro,N.C.)──格伦代尔集团(Glendale Group)的几十台编织机犹如浑然忘我的舞者,在飞速旋转中吐出数以千计新潮舒适的服装,实现了纱线直接成衣的奇迹。制作短袜和长筒袜的老办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在纺织业实现了又一次突破。负责销售的副总裁威尔•布朗(Will Brown)抚今追昔:“过去有人管织布,有人管成衣。现在,我们两个角色一肩挑了。”

    格伦代尔集团有着 15 年历史,去年,公司的连裤袜业务生意清淡,首席执行官布赖恩•斯莱格尔(Brian Slagle)决定缩小传统生产的规模,仅仅局限于几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同时把其中一个车间的设备彻底更新,换成 72 台单价八万美元的新机器,这种新机器出自专门生产圆形编织机的意大利公司 托尼(Santoni)。公司刚刚添置了一种混合机型,只需几十秒钟便成完成一件光 无缝、穿着舒适的弹力服装。新颖的塑体内衣 Victoria's Secret 商店面市后,其他时装店竞相订货,需求量直线上升。

    托尼公司的总部设在布雷西亚,年营业额 1.5 亿美元,多年来一直生产制袜机器。其中一款新机器由计算机控制全部 1,174 枚德国产的锁针,这样,在编织过程中就可以每行变换针脚,使服装显得有款有型。一件衣服比如镶边紧身衣,也许要使用好几种针法,交织好几种颜色的纱线,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制作完毕。“就像一台服用了兴奋剂的制袜机器,”斯莱格尔说。“它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没有了它,美国服饰业将显得枯燥乏味。”现在,美国约有 25 家工厂使用 托尼的机器,生产出的服饰供给诸如 Victoria's Secret, 、塔吉特(Target)、名利场(Vanity Fair)、西尔斯(Sears)等百货公司。

    译者:何金娥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