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怎样活得更长(并且活出滋味来)
 作者: Donald D. Hensrud    时间: 2001年09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三十四期>>生活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唐纳德•D•汉斯瑞 (Donald D. Hensrud)

    多年前我曾向一位年老的智者请教长寿的秘诀。是健康饮食,锻炼,不吸烟,还是别的什麽?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到:“是心态。”他说,保持健康的第一步就是看到半杯酒时庆幸它是半满的,而不是抱怨只剩半杯了。由马约(Mayo)诊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寿命长 20%。这表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

    随着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开始步入退休阶段,老龄化成了热门话题。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在 20 世纪初是 47 岁,现在则是 77 岁,而且医学的进步肯定会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寿命(一个有趣的事实是:研究显示,如果你能活到六十五岁的话,那麽你很可能会再活上二十年。)但是健康地度过晚年不仅仅意味着活得更长。在最后的弥留阶段将生命再延长一二年,而对周遭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并非一件值得 慕的事情。改善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才是正确的目标。

    我们先来谈一谈健康体格。我们每个人都有时间意义上的年龄,同时我们也都有一个生理年龄。有些人五十多岁了,身体还像二十多岁的人那样好,而有些人才二十多岁,身体已像五十岁的人那样。在很大程度上,这一切都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

    体格健康包括心肺和有氧肌肉功能良好,而这些都是锻炼的结果。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可以长期保持下去,甚至随着时间得到改善。研究显示,居住在疗养院的人们可以通过参加锻炼大大增强自身的力量,有些人的力量甚至增加了一倍。这提高了他们的能量水平,并大大改变了他们对自身的看法。大部分人表示在运动的时候感觉好多了。研究也表明锻炼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情,减少人们陷入沮丧情绪的机会。

    同样的情形也 用于大脑──如果你不用它,你就会失去它。那些经常进行思考的人们年老时会保持较好的认知能力。阅读。做填字游戏。打桥牌。进行任何活动都会起作用,但千万不要一味呆坐在电视机前。

    营养影响年老的进程。但是不要理会那些关于 DHEA 激素、褪黑激素和减肥制品的动听的广告词,我们所需的营养不会藏在药片里。每年的注射成本在 1.2 万美元和 1.5 万美元之间的人体生长激素也并非理想的答案。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医生都赞成针对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的节食建议有助于延长寿命,包括多吃水果,蔬菜,全麦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快餐和肉类。

    吸烟大概是确保你无法长寿的最佳方式。如果必要的话,可以请求帮助来戒掉它。喝一点酒或许对健康有好处,但超过一定的量就 得其反了。保持标准体重可能不太容易,但是把赘肉减去可以降低你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若干种癌症的风险。

    个人的风险因素不尽相同,所以要确保对自己的关键指标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你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或者糖尿病,应设法控制病情。对于这些病症的患者我首先敦促他们尝试改变生活方式。但是如果有人需要治疗,我会建议他们接受。这样的话,他们长寿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生命围绕着人际关系运转,这一点在年老时尤为明显。保持密切人际关系的人更长寿,活得更健康。这听起来或许是老生常谈,但是关心别人会有助于我们关心自己。

    退休通常都伴随着一段过渡期,它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在我们工作的那些年头,我们忙忙碌碌,精神焕发,被人倚重。有些人将退休视作退隐江湖,看花养草,无所事事。根据我的经验,这些人身心都不会太健康。

    一种不同的──而且是更好的──对待退休的方式是置身其中,保持活跃。将退休看作是新的起点而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毫无用处。退休是个好机会,可以从事业余爱好,尝试自己一直希望从事的工作,参加社区活动,成为志愿者,去旅行-还有其他种种方式。积极投身生活是体面和健康地度过晚年的关键。享受生活。夕阳无限好,正好去兜风。

    译者:苏琦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